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3/7

當時中國的Anglo-Chinese College,被譯為「英華書院」,因此如果是Anglo-Japanese College,應可譯為「英日書院」(或「英和書院」);但南部中會的議事錄等漢文資料,皆記錄為「東西學(校)」或「中西學(校)」。宣教師重視學校是位於日本帝國境內,因此才稱其為Anglo-Japanese College吧,但是信徒卻沒有用「日」或「和」,而用了「東」或「中」。從名稱的相異,也可看到宣教師與信徒的想法之間具有微妙差異。
 
2月11日的宣教師會議中,由宋忠堅與費仁純擔任委員,檢討具體問題,在4月7日提出報告。委員首先詳細說明設立維持所需經費,因為日俄戰爭已經開始,很難募集到必要的捐款2萬圓。討論結果,甘為霖表示反對,主張不要再引起倫敦宣教本部的警告;馬雅各二世(James Laidlaw Maxwell, Jr.,第一代醫療宣教師馬雅各之子)附議。他們反對的理由是如此將導致財政困難,而無法保障新來的歐美人教師。巴克禮和宋忠堅雖提出修正案,主張委由海外宣教委員會判斷,但投票後被否決。此日參加宣教師會議的只有上述五人,長老教中學校校長費仁純也贊同甘為霖,結果是三比二的微妙差距。
 
引起倫敦本部海外宣教委員會的警告,確有其事。同年5月在倫敦舉行的英格蘭長老教會大會中,提到「〔在臺灣〕一名長老至內地旅行回來後,提出Anglo-Japanese College的設立計畫」,但並非由教會直接經營,而是由宣教師與本地人教師為共同經營者而構想的。此外,報告書中還提到這是以美國系教會經營的福州英華書院、英格蘭長老教會經營的廈門英華書院為範本,這名長老正準備寫信給卡內基請他捐款。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