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3/7

美國利用成立不及五年的聯合國,授權美國主導的盟軍去推翻北韓。美國不久便控制大部分的北韓,蘇聯的史達林情急之下,要求毛澤東的支援。毛澤東並不想出兵──台灣與西藏已經夠讓他頭痛了──可是他也需要跟史達林維持關係。美國與中國部隊血腥戰鬥,通常是近身距離戰鬥;他們勢均力敵,打了兩年多,雙方終於接受停戰。戰事於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結束,雖然停火了,但並沒有停戰,敵對氛圍延續至今日。
 
韓戰結束後,中國重新將注意力放在更為深切的台灣問題,這回險些讓全球瀕臨核戰。丟失北韓是一項戰略性挫敗,可是丟失台灣就太說不過去了,而這種愛國情操深植在毛澤東與當時落腳在台北的戰敗國民黨獨裁者蔣中正。蔣中正也有類似夢想,想要反攻大陸。他拒絕打開由大陸運來的成箱金銀財寶,理由是這些寶物很快便會回去原來的地方。它們至今仍收藏在台灣故宮的溫度、濕度控制的展覽櫃,數量之多只能輪流展出。
 
雖然台灣島本身距離中國沿海很遠,而毛澤東的部隊四年前曾經戰敗的金門則在砲彈射程之內。長僅二十英里,寬僅十五英里,金門是一個低窪的島,形狀像是龍的舌頭。一九五○年代時,金門遭受猛烈砲擊,情況嚴重到美國於一九五八年草擬對華東沿海地區發動核彈攻擊的計畫。美國並未在韓戰動用核武,因為當時數量不足。及至一九五八年時,核彈數量已經足夠。如同對南韓的看法,美國認為台灣一旦潰敗將引發亞太地區淪陷在蘇聯共產主義之下。
 
在公眾不知情之下,一九五八年八月及九月,中國、俄國和美國已瀕臨只要總統下令便將爆發核子衝突。一九五八年八月中旬,美國國防部已派遣五架空中戰略指揮機B-47轟炸機到該地區,準備對中國大陸發動核子攻擊,攜帶十到十五枚千噸級核彈,每一枚的爆炸威力都相當於在廣島投下的核彈。美國的計畫是轟炸廈門附近的空軍基地。由於中國砲彈炸遍整個金門,好像準備攻打過來,美國空軍總部發送一則訊息給位於夏威夷的太平洋指揮部,告知他們要準備核子攻擊。「假設總統同意,共產黨對離島發動攻擊將招致立即的核子反擊,」該訊息表示。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