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探索克羅岱爾《緞子鞋》之深諦

探索克羅岱爾《緞子鞋》之深諦

  • 作者:楊莉莉
  • 出版日期:2020/02/26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一章  「甚至罪孽」:維德志執導《正午的分界》
 
「為什麼是這個女人?為什麼船上突然來了這個女人?」──克羅岱爾
 
《正午的分界》詩文晦澀,不容易解讀,法國首演的導演巴侯一針見血指出:這齣戲是理解克羅岱爾所有作品的鑰匙。這部高度自傳性的劇作,是克羅岱爾一生創作中最親密的作品,寫於1905年,隔年出版,發行數量很少,僅贈予親朋好友,未對外販售,也不准在法國演出。一直到1948年,已屆八十高齡的克羅岱爾才鬆口允許巴侯排演。

巴侯和妻子瑪德蓮.蕾諾(Madeleine Renaud)為廿世紀上半葉法國家喻戶曉的銀色夫妻,同時活躍於劇場和電影界。巴侯景仰克羅岱爾,非常欣賞他的詩劇,一再登門拜訪、遊說、央求,克羅岱爾方才答應把自己最珍視的《緞子鞋》與《正午的分界》法國首演權給了他。在此之前,《正午的分界》僅有幾齣未得到授權的零星製作,其中最知名者莫過於亞陶(Antonin Artaud)1928年偷演的第三幕,亞陶盛讚此劇是當代戲劇的傑作,可見其無與倫比的魅力。

身為無神論者,維德志之所以對作品滿溢天主教信仰的克羅岱爾產生興趣,源起於他早年在卡昂「劇場-文化之家」(Théâtre-Maison de la Culture de Caen)的工作經驗,他當時負責「開卷朗讀」系列節目,其中一次進行了《正午的分界》讀劇,他邀請瑪麗翁(Madeleine Marion)讀女主角的台詞,經由後者指引,方才領略到克羅岱爾詩詞之精妙。基於這個因緣,維德志日後邀請她出任《緞子鞋》中男主角的母親翁諾莉雅(Honoria)一角。

克羅岱爾作品沉浸在虔誠的信仰裡,早年搬演普遍籠罩在致敬的氛圍中,逐漸形成難以擺脫的窠臼。1975年,法蘭西喜劇院重新製作《正午的分界》,邀請維德志執導,演出因詩意的舞台設計、出色的演技、突破俗套的尖銳解讀而備受矚目,不料卻引發衛道人士的攻擊。無論如何,維德志的舞台詮釋讓他獲得最佳導演獎,並開啟了克羅岱爾「去神聖化」(désacralisé)的表演新時代。
 
福州的醜聞

《正午的分界》披露了克羅岱爾的信仰及愛情危機,其核心情節發生在中國福州。雖然從小生長在信仰天主教的中產階級家庭裡,克羅岱爾直到18歲才真正「接觸」到神,1886年的聖誕夜,在巴黎聖母院望彌撒時,管風琴演奏的聖樂和唱詩班雄渾的大合唱,震撼了他的內心,靈魂彷彿受到召喚,突然間強烈感受到神的存在,自此才談得上信仰。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