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1/7
序曲。
 
教室外的課堂:
修學旅行,共有青春

 
在學生期待的事物當中,校外的旅行必定是其中之一,不論是校外教學、夏令營,還是畢業旅行,都在學生生涯中增添難忘的回憶,將這些珍貴的旅行記憶編排進畢業紀念冊中,成為臺灣人共同的成長記憶。
 
我們在校園生活中累積知識技能,學習倫理道德,也在教室外拓展新的視野;有些記憶已經遠走,有些記憶新如昨日,旅途中大聲嬉鬧的聲音彷彿仍在耳邊,夾在抽屜縫隙中抄寫必帶物品的泛黃紙條,畢業紀念冊上每一張剪裁過的照片,都留著記憶……,時光雖已往前跨了不小的步伐,青春卻依舊燦爛如新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收藏了許多日本時代的畢業紀念冊,些許泛黃的紙頁,一張一張記錄下美好的校園生活記憶:遠足、登山、旅行、海水浴場等。其中的旅行,主要是指修學旅行,類似於現今的教學旅行,由於是大家一起進行長時間的校外密集生活與旅行,最令人難忘。
 
探查修學旅行的源頭,來自十六世紀歐洲因地理大發現而興起「旅行教育」的「唯實論」觀點,主張用感官來認識世界。到了十八世紀,歐洲家庭教師已帶領富家子弟前往各地遊歷,學外語、禮儀,接觸異國文化。
 
在日本的江戶時代,原有的賞花(花見——はなみ)、新年參拜(初詣——はつもうで)、遊船、參觀名勝或展覽(見物——けんぶつ)、散步、登山等活動,也被視為校外活動的原型。
 
一八八四年,日本國內開始出現「遠足活動」這個名詞,將上述的這些活動做了歸類,當時的日本教育家澤柳政太郎也對此下了這樣的定義:「遠足是在校外透過長距離的步行,使學生得到身心的鍛鍊,或者是獲取自然與文化財等在教室內難以得到的經驗,如此具備教育性意義的學校行事。」
 
因此,在修學旅行尚未正式命名之前,通常會以「長途遠足」來稱呼。直到一八八七年高等師範學校首次以「修學旅行」之名旅行,一八八八年文部省正式將修學旅行納入「尋常師範學校設備準則」中,修學旅行逐漸與遠足分開:將當天往返的步行訓練或教學延長的博物研究,稱為「遠足」;而過夜、兼有遠足與野外教學,以獲得補充學科知識或實務參訪為目的,則是「修學旅行」。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