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語展_EZ加碼
面對兒童性騷擾,怎麼辦?(五版)

面對兒童性騷擾,怎麼辦?(五版)

  • 定價:100
  • 優惠價:99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8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出版這本小冊子是以「愛」為出發點,不鼓勵捉賊防狼的心態,幫助父母教導小孩如何保護自己,同時也讓小孩學會如何愛人,包括愛那些「生了病」的人。我們相信,只有「愛」,才能解決問題;只有面對問題,問題才有解決的機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生命本身就是燦爛的陽光;人,生來就有「向上向善」的內在力量!教育的目的就是鼓勵、呵護、啟發人的這種可貴內在驅力,而不是限制人的行動、懲罰人的失誤、打擊人的尊嚴。而以人為本的教育就是:講求教學方法,以啟迪孩子探索事物真象的本質;解析人間的事理,以協助孩子面對自己;給予充份的尊重與關愛,讓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長,長成充滿活動、勇往直前、自尊尊人、愛人愛己、能夠通過任何考驗與挑戰的新人類!

  人本教育基金會的宗旨:結合家庭、學校、社會的力量,協助教育當局,革除當前教育積弊,共同推動以人為本的教育。
 
 

目錄

序 必須面對的三項挑戰──
《面對兒童性騷擾,怎麼辦?》
 
第一章 電影故事《不堪回首》 09
第二章 什麼是兒童性騷擾? 17
第三章 真實案例 21
第四章 小朋友怎麼辦?──給孩子的行動準則 29
第五章 爸爸媽媽怎麼辦? 55
第六章 老師怎麼辦? 87
第七章 其他人怎麼辦? 107
第八章 了解自己 113
第九章 誰可以幫助你? 121
 
附錄 123
 

手冊再版序

必須面對的三項挑戰──《面對兒童性騷擾,怎麼辦?》

史英


  您知道,最容易受到性騷擾或性侵犯的,是那一種人嗎?穿著暴露的?舉止放蕩的?身材惹火的?不敢大叫大嚷的?應該都不太對;正確答案是:完全沒有一定的答案!換句話說,性侵是來自加害者,不是由於受害者,懷疑他或她為什麼受害,一點意義都沒有。

  所有的研究都顯示,在任何社會裡,最容易受到性侵害的都是孩童;難道是孩童自身做了什麼事情,以致於特別容易招來這種侵害?其實誰都知道,就只是因為小孩比較無力自保而已。因此之故,英國的法律早已規定,學校教職員不可以碰觸學童的身體;美國也將「亂倫性侵犯」的追訴年限取消(因為受害者往往壓抑童年的家庭經驗,直到長大才能自覺);其他先進社會也以各種方式加強保護兒童的措施。然而,從法規制度上可以做的,都是事後的追訴,嚇阻作用其實有限;最根本的,應該還是要教會小孩預防和抵抗的方法。

  但這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人,如果真心想要教會小孩保護自己,必須認真地面對三項重大的挑戰:

  首先,我們必須準備好,接受許多他人的「不諒解」。以歐美社會的開放,在推行性教育的時候仍然受到很大的阻力;人們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不是鼓勵年輕人懷疑老師和長輩,挑戰師長的權威嗎?如果我們的孩子突然對爺爺說「你這樣摸我的頭髮,侵犯了我的身體自主權」,你想,爺爺會有什麼反應?

  然而,我們必須教導小孩,自己的感覺最重要(要拒絕接受讓自己不舒服的動作),無論對方是任何人,包括正在教你這件事情的人在內;因為所有的研究都顯示,孩童性騷擾最高的比例是來自身邊的親友和師長或玩伴。在各種一般性的討論或座談之中,隨便問一下,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過被性騷擾的經驗,而且,最驚人的不是受害比例之高,而是即使情況不算非常嚴重,也幾乎沒有人可以揮去心中的陰影。

  這表示,教小孩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不過,一旦小孩相信「自己的感覺最重要」,他或她的反應往往是相當直接的(因為年紀小還不懂得包裝),這樣,或者就違反了平時關於禮貌、或「好孩子的舉止」的訓練。正是在這兒我們要做出取捨:是禮貌重要呢?還是保護自己重要?我們不可以忘記,正是那些乖巧聽話的孩子,最不能預防或抵抗。最近大家關心高中甚至大學生被老師「誘姦」的社會事件,認真說起來,要徹底預防這種事情,就是必須從小培養「說不」的能力。

  我們必須謹記,適當的應對進退,應該是隨著年齡成長慢慢才學會的;如果在學會思考和判斷之前先學會「舉止」,因為舉止是一種行為模式,就可能發生「心中不願,行動無力」的事情。所以,是我們的責任,要讓其他成人或小孩明白,當一個小孩維護他的「身體自主權」的時候,大家必須容忍小孩表達方式的不夠成熟。

  第二項挑戰是,我們仍然必須教導小孩,要相信人們的善意,以及這世界的美好,即使他或她必須時時記得保護自己。

  傳統上「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那一套,現在是完全不管用的,因為要預防的,恰恰就是「熟人」。這實在相當困難,我們不能讓小孩以為每一個熟人都很危險;這樣的話,他或她要怎麼在這個充滿危險的世界裡活下去?那麼,如果不再是「給一個簡單指令讓小孩謹守」,還能有什麼教小孩的方法?

  所以,「身體自主權」的教學,重點是要放在「相信自己」,而不可以放在「懷疑別人」之上;或者說,對別人的懷疑,必須建立在對自己的信心之上:不要小孩懷疑每個人,甚至要小孩相信每個人都是愛自己的,直到萬一發現自己有了相反的感受;小孩會問:如果我不去懷疑,怎麼知道危險的時候我一定會感覺到?好好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迎接這項挑戰的關鍵。

  關鍵就在,不但要「相信自己的感覺」,而且要相信「自己一定會有感覺」,因為,你是你的身體的主人;事實上,我們的身體,是這世界上唯一可以由我們發號施令的領域,因此,它必不辜負我們對它的信任(我們叫它「舉手」,它不會反而去「投足」),而會把它對外界的反應忠實地回報給我們,除非我們不相信它(也就等於不相信自己),而把它的「感覺不舒服」的回報視若無睹。

  所以,我們現在所談的教育,是關於「信任」的,而不是關於「懷疑」。

  第三項挑戰是,我們必須同時教導小孩,萬一被侵犯並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不會有什麼「實質」的損失,或不可回復的傷害:慎重保護自己,是因為「身體自主」是基本人權,是任一個人的不可剝奪,必須維護的權利,但並不表示反過來的話,我們就會淪入萬劫不復之境。

  前述比例甚高的性騷擾,之所以總是造成「揮之不去」的陰影,有一個原因是,幾乎所有受害者都感覺自己「被玷污」、「被弄壞」、「被佔有(佔便宜)」、「本來是留給心愛的人的東西被   」等等;其實,是這些不合時宜的「泛貞操」的概念,對人造成了真正的傷害,而不是單純的侵犯的物理事實。

  一個很難否認的事實是,這些潛藏深化的「泛貞」觀,往往是父母師長在教導小孩保護自己的時候,順帶植入小孩心中的。傳統的教訓,總是離不了威脅與恐嚇:教小孩做一件事情,總是要誇大不那麼做的可怖或罪惡。非常諷剌的是,正是這種以保護為目的的教導,最終傷害了小孩。

  所以,正確的教導方式,是要細緻地教小孩「怎麼做」;而不是一味誇大被侵害的後果,卻放著他自己一人去面對未知的一切。「演練」應該是必要的:事先說好是測試,讓小孩認真體會:哪一種情況下的哪一部位的哪一種觸摸是「不好」的,然後練習用什麼態度、什麼方式、什麼語言或行動、去拒絕或抵抗。

  這兒也順便可以提到,如果不走「體會、思考、判斷」的路線,卻只提供「身體某些部位不可碰觸」的教條,絕不適當:這會強化那些部位的獨特性,增加其神祕與曖昧,引發被碰觸的罪惡感,破壞小孩對自己身體的正常看法;真正要教的是:無論什麼部位,未得你的允許,他人都不可任意碰觸,無論是否出於好意。

  「得到允許」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這同時適用於小孩對待別人,或動物:我們應該教小孩,在撫摸一匹貓之前,應該經過試探(而不是粗魯地伸手),以便確保「牠不反對」;這樣做,是為了尊重牠的「身體自主權」,絕不是因為反之就會把牠害死,或造成牠終生無法磨滅的陰影。

  以上,我們概略舉出了「三項挑戰」;意思無非是說,「教小孩」不容易,是一件必須用心、用頭腦、真心付出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努力。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485852
  • 規格:平裝 / 132頁 / 15.9 x 23.9 x 0.6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五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四章  小朋友怎麼辦?──給孩子的行動準則
 
前言

 
「小朋友怎麼辦?」這個章節是寫給孩子讀的,我們建議父母可以先看一遍,再用「讀故事書」的心情講給孩子聽。
 
首先,最重要的,請對孩子這樣說:
 
孩子,你可以大聲說「不!」「不要!」「你不可以對我說這些話!」
 
孩子,你的感覺很重要!
 
孩子,拒絕別人不會不禮貌,可以是保護自己的安全瓣。
 
孩子,你是爸媽的寶貝,爸媽一定會永遠站在你這邊。
 
因為--
 
真正喜歡你的人,不會不在意你的感覺,
 
真正喜歡你的人,不會做出傷害你的事。
 
真正喜歡你的人,會了解,成長過程裡,那些簡單的、不簡單的、複雜的、很複雜的事,你會找到自己的節奏,慢慢來,或快快過。而真正喜歡你的人,會依照你想要的,給你需要的陪伴,協助你長成獨一無二的你。
 
也許,有人會問:小孩子,真的可以說「不」嗎?說「不」,要經過什麼人的允許嗎?
 
說「不」,可以說是一種權利,而且,人人都有。但,我們似乎都不太知道自己「有」;即使知道「有」,也不敢隨便用。我們總是不習慣考慮「自己是怎麼想的?」;漸漸地,我們變成一個「不太會自主的人」。而失去自主權的人,常常很難脫離「被擺佈」的命運!
 
所以,「怎麼辦」的一開始,我們先來談「身體的界線」。
 
什麼是「身體的界線」?
 
你記不記得你小時候吃自己的手?有看過小baby吃自己的手?你猜,吃手的時候,嘴巴有沒有感覺到在吃?手有沒有感覺到被吃?也就是說,小baby知不知道是在吃自己的手?想一想,你的答案是什麼?
 
答案揭曉:小baby的嘴巴知道在吃,手知道被吃,但不知道吃的是「自己的手」。因為,小baby還不是很清楚什麼是「自己的」。他的手當然有感覺(就好像,嘴巴有感覺))。例如,捏小baby的手他會哭,但他並不明確知道那是「他的手」──他還沒有「我」的意識,不知道世上有一個「我」, 當然,也不知道這個「我」和別人是有區別的。
 
現在你和我,當然都有了「我」的概念,那麼,「我」的範圍到哪裡呢?
 
如果我用手比畫身邊的一個範圍,包括周邊的桌子或椅子,同時宣告:「這個範圍是我的範圍,你不可以進來,這個範圍根本就是『我』,你會同意嗎?」你可能會說:「那是桌子(或椅子), 但並不是『你』;你頂多可以說那是『你的』, 但那不是你。」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大雁文化電子書暢銷展|兩本85折、三本79折、套書77折|閱讀是一趟「發現之旅」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人文社科經典展
  • 金典獎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