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看懂道教

看懂道教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4年07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本書除了簡介「道教」之外,主要在探討《太乙金華宗旨》的內涵,讓大家得以順利進入道教殿堂。
 
  ◎本書告訴你「道教」和「道家」兩者的關係和區別。
  ◎讓你一次搞懂《道藏》簡介和「道教」的《太乙金華宗旨》、《金花的秘密》。
  ◎釐清「道教」、《清靜經》、《太乙金華宗旨》、《道言淺近說》的修行心法。
 
  「道教」融合太多元素,
  所以產生眾多「派別」,
  歷代「著名道士」的著作繁多,
  崇拜的「神明」繁雜,
  以及多種異同的「修道的方法」,
  讓「初學者」不知從何處下手學習起。
 
  這本《看懂道教》分門別類,
  引導讀者們來探討「道教」的
  歷史、人物、修行心法、派別和經典,
  最重要的是探討《太乙金華宗旨》,
  因為本書是集合「道教」修道方法的大成,
  讓大家得以順利進入道教殿堂。
 
  ★「看懂宗教」系列叢書
  用最短的時間,看懂各大宗教的教義和內涵,
  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宗教來信仰。
  一、《看懂猶太教》:上帝「耶和華」是誰?
  二、《看懂基督教》:「耶穌」消失了十八年?
  三、《看懂斯蘭教》:《古蘭經》到底在說什麼?
  四、《看懂道家》:「道家」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五、《看懂道教》:「道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六、《看懂印度佛教》:「印度佛教」的前傳
  七、《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佛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八、《看懂一貫道》:「一貫道」的價值是什麼?
  九、《看懂北海老人全書》:這才是「一貫道」真正的經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呂冬倪
 
  高雄市人,生於1963年,2002年移民到澳洲布里斯本。
 
  在30歲那一年,由於爺爺去世,奶奶要全家念《心經》做功德給往生的爺爺。為了明白《心經》在說什麼?從此一腳踏入佛學的世界。後來又研究儒家、道家、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一貫道的經典,以及各宗教的歷史淵源,最後才理解這些宗教的思想和差異性。
 
  經過25年的佛學研究,發現要明白釋迦牟尼佛到底在說什麼?《心經》在講什麼?必須先要明白二個佛學的概念,並且由此建立佛學的基礎。現代人學佛,建議由此入門,才能夠一窺佛法的世界,提升自己的心靈,豐富自己的生活。
 

目錄

第一單元 「道教」的歷史
一、「道教」和「道家」的關係
二、「道家」和「道教」的區別
三、「道教」的歷史
(一)「道教」的起源
(二)促成「道教」產生的因素
(三)「東漢」時期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四)「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
(五)「隋唐五代」時期的「道教」
(六)「北宋」時期的「道教」
(七)「南宋」時期的「道教」
(八)「金朝」時期的「道教」
(九)「元朝」時期的「道教」
(十)「明朝」時期的「道教」
(十一)「清朝」時期的「道教」
(十二)「民國」時期的「道教」
(十三)「現代中國」的「道教」
(十四)「現代台灣」的「道教」

第二單元 「道教」的人物
一、「道教」的重要人物
(一)老子
(二)列禦寇(列子)
(三)魏伯陽
(四)葛洪
(五)寇謙之
(六)陸修靜
(七)陶弘景
(八)孫思邈
(九)呂洞賓
(十)陳摶
(十一)張伯端
(十二)王重陽
(十三)白玉蟾
(十四)張三丰
二、「道教」的「神明」
(一)「道教」的「神」與「仙」的區別
(二)「先天無極界」的「神明」
(三)「先天太極界」的「神明」
(四)「後天現世界」的「神明」
三、「道教」常用術語

第三單元 「道教」的修行心法
一、「佛教」的「唯識論」
二、《清靜經》的修行心法
(一)「人神」好清,「人心」好靜。
(二)「遣慾澄心」的方法
(三)眾生為什麼不能得真道?
三、《太乙金華宗旨》的修行心法
(一)《太乙金華宗旨》第一章 天心(天光寄之兩目)
(二)《太乙金華宗旨》第一章 天心(迴光之功)
(三)《太乙金華宗旨》第一章 天心(天心猶宅舍)
(四)《太乙金華宗旨》第一章 天心(純想)
(五)《太乙金華宗旨》第二章 元神、識神(本來面目)
(六)《太乙金華宗旨》第二章 元神、識神(迴光煉魂)
(七)《太乙金華宗旨》第三章 迴光守中(意守玄關)
(八)《太乙金華宗旨》第八章 逍遙訣(一念不起)
(九)《太乙金華宗旨》第八章 逍遙訣(吾道最秘者沐浴)
(十)《太乙金華宗旨》第十章 性光識光(識斷心空)
四、《道言淺近說》的修行心法
(一)「順其清淨自然」曰「勿助」
(二)「人心」絕則「道心」見
(三)勿助
(四)丹經之「玄關一竅」
(五)初學必從「內呼吸」下手
(六)道教「打坐」的方法
(七)調「後天呼吸」須「任他自調」
(八)「人心」就是第七識「末那識」
(九)毋運「思慮之神」
(十)鬼神不得而知

第四單元 「道教」的派別
一、「道教」的派別
二、「全真道」的簡介
三、「正一道」的簡介
四、「中國道教」的現況
五、「台灣道教」的現況

第五單元 「道教」的經典
一、「道書」成書的歷史
(一)商周時期
(二)春秋戰國時期
(三)東漢末年時期
(四)東晉末年時期
(五)隋唐時期
(六)宋元時期
(七)明朝時期
(八)明末清初時期
(九)民國時期
(十)近代時期
二、《道藏》簡介
(一)《道藏》的簡介
(二)《道藏》的歷史
(三)《道藏》的版本
(四)《道藏》的分類
三、必讀的「道教經典」簡介
(一)《抱朴子》
(二)《黃庭經》
(三)《悟真篇》
(四)《周易參同契》
(五)《雲笈七籤》
(六)《性命圭旨》

第六單元 「道教」的《太乙金華宗旨》
一、《太乙金華宗旨》簡介
二、《金花的秘密》
三、《太乙金華宗旨》解析
(一)第一章 天心
(二)第二章 元神、識神
(三)第三章 回光守中
(四)第四章 回光調息
(五)第五章 回光差謬
(六)第六章 回光証驗
(七)第七章 回光活法
(八)第八章 逍遙訣
(九)第九章 百曰築基
(十)第十章 性光識光
(十一)第十一章 坎離交媾
(十二)第十二章 周天
(十三)第十三章 勸世歌
 

作者序
 
  當我的第一本拙作《看懂心經》再版,接下來的《看懂禪機》和《看懂證道歌》也有不錯的銷售成績,我就發下一個誓願:我要把我這三十幾年來,對於各大宗教的研究心得,寫成一套「看懂宗教系列叢書」,來和「有緣的讀者們」分享。
 
  我的心願是,希望讓「讀者們」用最短的時間,看懂各大宗教的教義和內涵,讓「讀者們」可以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宗教來信仰。在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氣候環境,越來越惡劣的情況下,選擇一個讓自己的心靈安心的宗教來信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於是,我花了一年八個月的時間,剛好是在「新冠疫情的期間」,陸續完成《看懂猶太教》、《看懂基督教》、《看懂伊斯蘭教》、《看懂道家》、《看懂道教》、《看懂印度佛教》、《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看懂一貫道》和《看懂北海老人全書》等書,總計九本探討「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家」、「道教」、「印度佛教」、「中國佛教」、「藏傳佛教」和「一貫道」這些宗教的教義和內涵。
  
  這一本《看懂道教》,除了簡介「道教」之外,主要是探討《太乙金華宗旨》的內涵。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其思想最早起源於「黃帝」,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時期」,「中國人」的「祭天、祭祖」等祭祀,以及「巫術崇拜活動」。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道教」吸收「神仙方術」,產生了「方仙道」,後來融合「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代中後期」形成「黃老道」,再經由「南北朝時期」的「宗教改革」,以及「元、明時期」的「宗派融合」,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最早的「教團組織」,為「于吉」開創的「太平道」,及「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教(天師道)」,都遵奉「道家」的「老子」為「道祖」。
 
  「道教」這兩個字,最早其實是指「儒家」,而「道家」這兩個字,才是指「道教」。《墨子•非儒下》云:「儒者以為道教」,《牟子理惑論》云:「孔子以五經為道教,可拱而誦,履而行。」。
 
  可見,自「先秦」到「東晉初年」,「道教」指的是「儒家」,而「道家」指的才是我們所說的「道教」。
 
  從「漢末」開始,「黃老」一詞也同時被認為是「道教」。《後漢書·皇甫嵩傳》云:「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抱朴子內篇·釋滯》云:「今若按仙經,飛九丹,水金玉,則天下皆可令不死,其惠非但活一人之功也,黃老之德,固無量矣。」。
 
  從「晉朝」著名的「道教」人士「葛洪」以後,「道教、道家、黃老」三個名詞開始混合使用,指的都是「道教」。這樣的傳統,直到「宋、元、明、淸」時代,在這一千多年中,都沒有改變傳統的說法,都是用「道家、黃老」這兩個詞語,來指稱「道教」。
 
  「道教」和「道家」的分別,是「近代學者」劃分之後的事情。「近代學者」劃分「道家」和「道家」的主要依據是:
  ⑴「道家」是「思想流派」,「道教」是「宗教組織」;
 
  ⑵「道家」講究「淸淨修身,無為而為」;「道教」追求「長生不死,逆天而行」。
 
  ⑶「道家哲學」趨向於「自然科學」;「道教思想」趨向「神仙學說」。
 
  「現代人」常把「道家」和「道教」不加區別地使用,關鍵原因是兩者之間,存在極為密切的關係:
  ⑴「道家思想」是「道教」的重要思想基礎,如果沒有「道家思想」作為基礎,「道教」充其量就只是一種「民間信仰」,不可能形成「儒、釋、道」三足鼎立的局面。
 
  ⑵「道教」的崇拜對象,除了「民間固有的神明」之外,主要是許多「道家」的神話人物,例如:「原始天尊」、「太上老君」等。
 
  ⑶自「魏晉玄學」過後,「道家」作為一個「獨立的學術派別」已經消失,只能依托「道教信仰」繼續存在。如果沒有「道教信仰」的力量,「道家」可能像「墨家、名家」等學派一樣,湮滅在歷史的塵煙中;
 
  ⑷許多「道教人士」,對「道家理論」的傳承和創新,有卓越的貢獻,例如:「成玄英」的「重玄學說」、「陳摶」的《太極圖》等。所以,「道家」和「道教」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
 
  「道家」和「道教」雖然有非常緊密的聯繫,但是它們的區別,也是很明顯的:
  ⑴「道家」是「先秦時期」創立的「思想流派」;而「道教」是「兩漢」逐漸形成,後又有若干發展分化的「宗教團體」。
 
  ⑵「道家」作為一種「思想流派」,主張「道法自然」,主要從事的是「學術活動」和「政治文化活動」,奉《道德經》、《莊子》、《黃帝四經》等為經典;而「道教」作為一種「宗教團體」,有其「神仙崇拜」與「信仰」,有一系列的「宗教儀式」與「活動」,追求的是「長生不老」,其主要典籍是《道藏》。
 
  ⑶「道家」無為自化,重視「不言之教」,沒有「嚴格的組織」和「師承關係」;而「道教」非常講究「師承關係」和「派別的傳承」,有「教徒」與「組織」。
 
  ⑷「道家」雖然提倡「兼容百家」,但都是以「道家」為主,融會貫通而成;而「道教」卻是「以丹解道」、「以儒解道」、甚至「以佛解道」。
 
  ⑸「道家」分為「老莊派」、「黃老派」和「楊朱派」,除了「老莊派」有一些「隱世思想」外,「黃老派」和「楊朱派」都是積極的「出世思想」;而「道教」受到「佛教」的影響,極力宣揚「出世思想」。
 
  從以上的說明可以知道,雖然「道教」在「理論」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元素,甚至遵奉「老子」為「教主」,但是兩者還是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說「道教」就是「道家」。
 
  這本《看懂道教》,可以幫助「讀者們」,以最短的時間,了解「道教」的內涵。
 
  最後,讀者們可以掃描本書背面的QR Code,或者上網瀏覽我設立的《看懂系列叢書網頁》,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網址如下:www.kandonbook.com/
 
呂冬倪
二○二三年七月寫於 澳洲.布里斯本.家中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641389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三單元 「道教」的修行心法
 
「道教」的修行方法很多,歷代的各類《丹經》,有許多人箋注,但是看法不同,解釋不一。再加上各類《丹經》的專有名詞太多,例如:存思注想、存思吐納、閉息行氣、屈伸導引、沐浴、守印堂、守臍輪、守眉間玄關、抽添取坎、烹鍊、玄牝、採藥、眞鉛眞汞、五氣朝元、降龍伏虎、鍊精化氣、鍊氣化神、鍊神還虛、三花聚鼎、黃婆、活子時……等等,「專有名詞」眞的是琳瑯滿目,讓人摸不著邊,看了眼花撩亂,頭昏腦脹,似懂非懂,不知如何修練是好?
 
「道教」的「修行方法」雖然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修行心法」,卻只有一個,而且散見於《道藏》裡的各類經書。這個「修行心法」,是一個「藥引」,沒有這個「藥引」,研究再多的「修行方法」都是枉然。
 
由於「道教」的「經書」實在太多,所以我精選《淸靜經》、《太乙金華宗旨》和《道言淺近說》這三部「經書」,來說明「道教」的「修行心法」。
 
本單元介紹「道教」的「修行心法」,但是要先簡介「佛教」的「修行心法」。因為,「佛教」的「唯識論」,是一門「佛法心理學」,而「修道」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心理」的變化過程。因此,唯有借助「唯識論」的學理,我們才能夠看懂各宗教的「修行心法」。
 
一、「佛教」的「唯識論」
 
各宗教都有自己的「修行心法」,一般人都很難「看懂」,原因出在我們修煉時,不懂我們「心理」的變化過程,經書的「專有名詞」又不易理解,所以就覺得很困難。
 
我早年研究閱覽各宗教的經書時,也是遇到同樣的問題,對各宗教的「修行心法」有看沒有懂。直到我研究「佛教」的「唯識學」時,我才如夢初醒,恍然大悟,了解原來如此。「讀者們」若有興趣深入了解「佛教」的「唯識論」,請參閱拙作《看懂心經》和《看懂禪機》。
 
「佛教」的「唯識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是談論我們凡夫的「心理狀態」。所謂的「禪定修練」,就是要改變我們平常的「心理狀態」,固定在某一種特定的「心理狀態」下。
 
下面先簡述「唯識學」的基礎概念。
 
⑴人類的心理有八個「心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以上合稱五識)、意識、末那識及阿賴耶識。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楊定一新書《水仙:從自戀談起,一種逆風的解讀》、系列獨家88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50週年(止)
  • 飲食保健書展
  • 輕小說大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