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期閱讀
壽司與肚臍環

壽司與肚臍環

The zen of fish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40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此為《壽司:魚片與醋飯背後四百年的祕密》的最新改版

  本書讀來樂趣十足,富娛樂性及知識性,有令人信服的角色和迷人的歷史故事,全都以輕鬆、自然的語調訴說。是絕佳的食物新聞寫作。

─著名美食作家盧曼

  凱特,她第一天上壽司學校就遲到!她穿肚臍環和鼻釘,連刀子都拿不穩,甚至用到生鏽!一個只會炒蛋、原本個性開朗的年輕女孩,為什麼突然想當壽司師傅呢?遠離家鄉和家人隻身在外,壽司給了她怎樣的心靈安慰呢?在壽司學校,她遇到了來自各種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在青澀的青春期,學習長達四百年歷史的壽司,為他們的人生開啟了一扇怎樣的世界呢?他們在壽司中如何找回自信呢?

  透過這些感人的真人真事,作者同時將他們學習壽司廚藝所遇到的技巧和知識問題,靈巧地嵌入故事情節當中。跟著凱特學習壽司,這種看似簡單的料理,卻深藏不為我們所知道微妙之處。一旦想到生吃魚片,我們最擔心的是魚肉是否新鮮,以為愈新鮮魚肉就愈美味。然而,生魚片的美味,卻是來自於黴菌分解魚肉過程所釋放出來的氨基酸。作者也帶我們進入廚藝學校的廚房,了解青花魚、章魚、鮭魚、鯛魚等常見魚種的處理程序,甚至連最平凡的壽司米的清洗和烹煮過程,到握飯糰的力道而形成的飯粒排列方式,以及人體體溫對食材的化學影響,都有詳盡和令人驚奇的細微道理。

  作者親身參與了書中人物上課和生活的有趣過程,因此,本書不只描繪了這些年輕人如何經由壽司走出自己的人生,也讓我們在閱讀中,認識到我們所喜愛的壽司美味之祕密。

作者簡介

柯森(Trevor Corson)

  旅居日本三年,日文流利。他曾住在東京的佛寺。柯森也曾在中國研究哲學,並寫得一手流利的中文。由於他過去在緬因州外海的商業捕魚船工作,對於海鮮有獨到的認識。他擔任雜誌編輯,並獲得許多獎項,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環球報」、「亞特蘭大月刊」撰述各種題材的文章。他的第一本書《龍蝦的祕密生活》,被收錄在《美國最佳科學寫作選》。

譯者簡介

林婉華

  畢業於政治大學英語系、英國華威大學教育研究所,曾從事教育與出版相關工作,現為自由譯者及特約編輯,譯有《耶穌談預言》、《乳癌》、《麥摩尼地斯.八級階梯》、《坦伯頓致富金律》等書。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620007
  •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壽司的出現

  就世人所知,今日的壽司起源於街頭攤販。

  到了十七世紀,當時日本首都京都和附近的大阪兩地的人都吃「早壽司」──把魚放在醋飯上。這看起來和今天的壽司很不同。這是把醋飯鋪在盒子中,放上完整的魚片,用重石壓住幾天。壓好後,把它像蛋糕一樣切片。

  大約在一六○○年,新幕府將軍將首都自有千年日本傳統和宮廷文化的京都遷出,移至沒沒無聞的遙遠城鎮江戶。「江戶」的意思是「港灣門戶」,這個城鎮正位於廣闊海灣的邊緣。江戶後來變成東京市。

  大約在遷都五十年後,一場可怕的大火毀了城鎮的大部分。工人湧進江戶重建城鎮。他們得吃東西,於是一種新行業應運而生:街頭販賣快食的攤子和店舖。熱湯麵尤其受歡迎。壽司可能從不曾流行,但在一六八六年,為了預防再有火災,當局立法禁止在忙碌的晚餐時段賣熱湯麵。結果,攤販紛紛改賣「早壽司」,因為這不須加熱。

  江戶快速成長。領主在新首都設立了幾個非全時住所,帶來他們的隨身武士和僕人。到了十八世紀後半葉,江戶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是個鬧哄哄的工商重鎮,到處都是武士、建築工人、工匠和商人。他們許多人都住在首都以外的地方,但都長期在江戶營生,因而小吃攤販和餐館整個產業應運而生,以供應他們飲食。在此時期,賣壽司的路邊攤就是老東京的麥當勞得來速。現代壽司一開始是種速食。

  但是「早壽司」還不夠快。這種魚飯組合的糕狀物,必須先用重石密壓。大約在一八一八年,有些壽司師傅想出新點子,在客人點壽司時,才用手壓每一塊壽司。這種手壓壽司日文叫做nigiri,從日文動詞nigiru而來,是「握緊」或「擠壓」的意思。

  一位叫華屋與兵衛的壽司店老闆,常被譽為是發明「握壽司」的人。但歷史學家認為,華屋在一八一○年開業時,賣的還是老式「早壽司」。華屋與兵衛所做的,似乎是把企業行銷技巧帶進這項新產品中。當時有首詩標明了他的成功:

  當與兵衛緊握壽司,
  客人蜂湧而至,
  緊握雙手,
  不耐等待。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0/11/15
這本「壽司與肚臍環」相當冷門,能夠在書海中被我翻出來,也算是我的福氣,原本不是很期待這本書會給我多少閱\讀成果,但翻閱\了之後卻一發不可收拾地一頁頁津津有味的讀了下去,因為這是一本有滋味的書,而正好,我也是一位對壽司有股無法自拔的老饕,我對壽司毫無抵抗力,若是兩三個禮拜沒吃上一回壽司的話,就混身不對勁似的,而我每次到日本旅行就一定得找家壽司店進去大快朵頤一番,毫不在意點菜時的語言障礙。

很意外地,這本書讓我補齊了對壽司的瞭解與認識,讀了這本書才發覺自己對於壽司可說是門外漢呢,這本書可以帶來對壽司下列許\多層面的認識呢:

一、壽司的文化起源
我一直不確定日文(sushi)這詞從何而來,作者大膽的推論壽司應從「酸醃魚」一詞的日文演變而來,壽司的起源是泰國與中國南方的海邊,當日本開始接受壽司時,壽司卻從中國消失,這可能是因為當時蒙古人征服中國後,中國接受了蒙古人比較愛吃紅肉的習慣所致。

本書也詳盡地敘述壽司在日本興起-壓抑-復興-衰退…等過程,壽司從江戶時期的貴族食物,到成為近代的高級料亭的男性世界的代表,一直到迴轉壽司的出現,終於揭開了壽司世界次文化的神秘飲食世界。


二、米的精神
日本壽司學徒光是米的功\夫就要學上好幾年,傳統師傅認為米飯比魚來得重要,所以,正因如此,作者認為近幾十年來壽司可以風靡全球的原因之一是許\多日本年輕師傅無法等待漫長的「出師」苦行,前仆後繼的到美國開括個人事業所致。這不禁讓我思考,有時候過於嚴苛的傳統除了可以淬練出堅強的特性,往往也會催化出反叛的力量,而這些反叛的力量往往是革新的重要契機呢!日本漫長的學徒生涯和嚴苛的階段制度讓年輕的日本壽司師傅興起了到美國創業的念頭,而這股勇氣意外造就了今日壽司文化。

本書也讓我知道,壽命師傅一般都比較喜歡收成後放了幾個月的米,因為這樣的米比較乾燥,原來米飯講求的並非新鮮呢!

三、日本飲食精神
熟客在壽司檯上通常會告訴師傅omakase(由你決定),行家很少從壽司菜單上點菜。日本飲食文化就從顧客與師傅之間的互動互信開始,而漸漸形成一門我們很難理解的藝術,本書在許\多章節裡頭從食材、烹飪與故事中傳遞出這些藝術的入門磚。

在日本,品嘗壽司的經驗在於「認識家裡附近壽司吧讀師傅,讓他從當天最新鮮的食材中,選擇他認為你會喜歡的。」當然這對於非日本的其他國家的饕客而言是有點難度啦,但這也一語道出日本的飲食文化的某些重要內容-人際關係的延伸。

四、壽司餐\盒中的竹葉之類的基本知識
外帶壽司時,師傅會用綠竹葉將壽司隔開,以防止不同壽司之間的味道混成一團,現在雖然因為冷凍的技術改良而無須再放置竹葉,但現代的師傅仍會放置塗上抗菌成份的塑膠葉片來取代。又譬如美國為何會發展出一些非日本傳統的壽司如酪梨卷,本書從美國的大量生產酪梨農業談起,並指出酪梨與鮪魚的口感一樣且都是富含脂肪,讓讀者瞭解到不同食物文化之間的融合演變過程。當然作者也大嘆「任何多脂油膩的東西都不算傳統壽司,那全都是西方的影響。」

在壽司店中看起來簡單的「玉子燒」,要不是本書的說明,還真的不知道其製做的費工耗時,作玉子燒的技巧傳統上可以被視為師傅的功\夫是否到家,以後到壽司店嘗鮮時,我們可以先點這道料理,假如食客認為玉子燒不夠好吃,可以不再點任何東西直接買單走人,這在日本是被公認用來檢驗壽司師傅的行為,當然如果我們一進壽司店就點玉子燒,其實也可以擺\明了「我可是內行的,別胡亂給一些遭糕的材料給我啊!」

五、對食材的進一步瞭解
作者提到:「保存食物的需求通常有意外的幸運效果,鹽醃常常會提升生魚的味道與口感,其中一個理由是酵素。」在室溫鹽醃生魚,能夠減緩酵素運作,將一些蛋白解構成可口的鮮味成份。

多數壽司店供應的商用山葵(哇沙必)醬根本不是山葵,而是混合辣根(與山葵很類似的植物)粉、芥末粉、芥末淬取物、五號黃色素與一號藍色素,真的是不看書永遠不會得知一些真相,難怪我每次在日本吃那種用新鮮山葵當場磨製出來的哇殺比就是和一般的芥末醬不一樣,原來我們吃的都是「化工製品」,此外,作者也道出99%的所謂鮭魚卵(手卷與壽司長見的那種金黃色顆粒)都是用食用澱粉與色素合成製造…..太可怕的,單單這兩項資訊就抵過本書的售價了!

還有一個可怕的是,今天餐\桌上的鮭魚生魚片絕大多數都是養殖,而養殖與野生鮭魚最大的不同在於野生鮭魚肉是紅色的,而養殖的魚肉是白色的,然而大家早已經習慣紅色的鮭魚魚肉,所以養殖業者便餵食「紅色色素」讓養殖鮭魚的魚肉變成紅色。

六、文化衝突
在傳統的壽司吧臺內,是完全看不到女性師傅,本書作者柯森筆下的主角「凱特」是一個美國壽司學校的學生,這本書的故事就是圍繞在她的學習如何料理壽司的過程,除了不同文化的衝突之外,也見識到在壽司師傅這麼一個典型的男人世界內,一個白人女生其艱辛的學習以及被排擠的辛酸,然而,雖然本書的結局是皆大歡喜,凱特也成功\的成為一壽司師傅,但在現實的壽司世界當中,女人似乎仍舊無法出頭,但這已經超脫我所能理解的範圍了。

本書最後幾頁還有附上如何在壽司吧點菜,以及一些壽司的日文發音,是兼顧知識性、故事性與實用性的一本好書。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飲食】新能力✕新形象✕新生活!台灣角川實用書展,全面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商務暢銷展_本本折20
  • BL漫畫展(止)
  • 大塊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