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生死謎藏:善終,和大家想的不一樣(大塊20週年經典紀念版)(二版)

生死謎藏:善終,和大家想的不一樣(大塊20週年經典紀念版)(二版)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三十六個真實故事所改編,大孝與大愛,並非不計親人痛苦的搶救到底,而是親切陪伴疾病末期的親人,協助他坦然接受疾病,減少他身、心、靈的痛苦,協助他放下萬緣,安詳往生。

  對回天乏術的末期病人來說,要的不是CURE(治癒),而是CARE(照護),CURE和CARE,雖然只有一個字母不同,U和A之差,但醫師能做到的,是預防病人最後的痛苦,盡量幫忙善終。

  雖然很多人說,現在的醫療是器官化、疾病化,但別忘記,最後必須回歸到「人」的身上,醫師不是在照顧器官、不是在照顧疾病,而是應該在照顧「人」!

  在生命末期的時候,病人救不起來了,這時家屬甚至比病人更需要照顧,很多家庭或許是第一次面對死亡,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會面對什麼問題?一旦碰到了,如何應變?不知道什麼是能承受?不知道什麼是不能承受的?

  請不要用世俗那麼「制式」的眼光,來看待死亡,對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有它的意義存在。也許應該說,面對死亡,是大家應該停下腳步,省思生命的謎藏所隱寓的課題。

  人生有四道:道愛、道謝、道歉和道別!這些,是需要有心、有時間去完成的,別讓生死兩遺憾,追悔一輩子。且看黃勝堅醫師,用36個扣人心弦、至情至性的感動,幫我們解開生之死間的謎藏。

  從接受醫學教育開始,老師就不斷的交代學生,醫生的天職,就是要救人,拼了命的救!」

  然而,老師卻沒教過,當面對醫療極限,病人救不回來了,要怎麼辦?

  絕大部份的醫護人員,都很認真努力在打拼!但是似乎忘了醫療的極限在哪裡?究竟是醫師無法面對救不回的失敗?或是,醫學教育的失敗?醫「生」,除了要會治病救命之外;還要會顧「死」!因為這才是完整的醫療本質。

  面對病患將至的死亡或者是訴訟的壓力,醫療團隊害怕失敗與醫療糾紛,對臨終病人盡力的搶救,「永不放棄」是最好的藉口,至於病人痛不痛苦,都已經不需要被在意了?反正該做的都做了,真就無愧於心了嗎?這種沒有「極限」的醫療行為,對病人也好,家屬也好,難道不會,造成另一種無法平復的傷害嗎?

  醫生不能只看到「器官」,沒看到「人」,只看到「病」,沒看到「病人」,更不用說旁邊的家屬。「病人」,不是數據、超音波、病理報告的組合。而是一個有喜怒哀樂,在家庭、在社會中活生生的一個人。

  簽了「不實施心肺復甦術DNR」意願書或同意書,是善終的起點,不是代表一定得死、不是代表甚麼事都不用做,不過是,建立「臨終前照護計劃」共識而已!簽了DNR之後,是醫療團隊對家屬承諾:如何問心無愧的,面對病患與家屬,陪伴一起走過死亡的幽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勝堅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士畢業
  國立台灣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業

  現職:
  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

  曾任: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外科部主任

  黃勝堅醫師,醫學院的學生,都暱稱他叫:「堅叔!」

  型貌活似穿著便服的耶誕老公公,奔波在人世間,近十年來,年年國內外上百場演講,散播「臨終照護」與「悲傷輔導」的醫病大愛。

  除腦神經外科、急重症照護專長外,黃勝堅醫師於2003年取得「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證照,對於重症末期病患照護有豐富的經驗。

  最令黃勝堅醫師感動的事:病人往生了,家屬辦完後事,會特地寫信或打電話告訴他:「謝謝黃醫師,讓我家人安祥和有尊嚴的離世!」
 

目錄

序:
以人為本的醫療照護:尊重、關懷與同理心-陳明豐
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陳榮基
良醫、良知、良能;善生、善終、善別-趙可式
安寧緩和醫療「救」生活品質,「救」自然生命期,更追求善終-邱泰源
生死之間-柯文哲

緒:
第一次面對死亡
第一次陪病人死亡

第一章:拼
不孝 /自來「血」/ 你們是Pro嗎 / 度分,如年 / 五天一條命 /那是他自己不要的 / 轉院 / 為什麼不開刀 / 杭州南路

第二章:DNR
老爸爸最後的一課 / 唯一的補償 / 請你幫我,跟她們說 / 因為我愛妳 / 後事 / 12歲女孩說 / DNR,不是非死不可 / 迷思 / 收屍

第三章:安
女兒跪 / 媽媽最後的保護 / 我回來了 / 念佛機 / 最後的粉紅身影 / 濟公收徒弟 / 42個同學 / 只求圓滿 / 一個也不少

第四章:願
大年初二 / 不再遺憾的等待 / 柚子 / 房間裡的大象 / 死亡時間 /別人的孩子 / VIP的最後一程 / 中風七次之後 / 四道人生

附錄:
回首來時路-李芳珊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表格:
一、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
二、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
三、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
四、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撤回聲明書。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132043
  • 叢書系列:CARE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5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開卷好書獎BV

 

內容連載

第一次面對死亡

1995年8月,我升任臺大醫院腦神經外科的主治醫師,前半年,不論腦傷手術或病人恢復情形,都還算順遂;可是到了1996年,終於避免不掉的,要面對自己病人的死亡。

一位自日本回國的華僑,因為先生往生,處理完後事,選擇離開傷心地,回到生長的故鄉散散心,沒想到在台北街頭,發生了致命的車禍。她的腦傷很嚴重,文獻上告訴我們說:「當一個人顱內壓超過25毫米汞柱(mmHg),就預後不好。」而這位新寡的太太,儘管經過即時手術搶救,但顱內壓越來越高,甚至大於30-40-50毫米汞柱。

雖然,我心裡已經清楚的知道:「這位病人,救不起來了。」可是,第一次面對一個病人,將在我眼前死亡,對一個年輕的主治醫師來說,沮喪與挫敗交加。從接受醫學教育開始,老師就不斷的交代:「醫生的天職,就是要救人,拼了命的救!」

然而,老師卻沒教過我們,當面對醫療極限,病人救不回來了,要怎麼辦?怎麼心理建設?讓自己坦然面對病人死亡?怎麼跟家屬說:「我們盡力了,但是病人已經回天乏術了。」雖然明知道,死亡對每一個人都是不可避免的,都會有這一天;可是,眼睜睜的看著病人,在自己的無能為力下往生,是多麼的不知所措和懊惱!

每當面對病人唯一的家屬、她妹妹的詢問,就是說不出口:「妳姐姐救不起來了。」,每次都只能迂迴的說:「妳姐姐狀況不太好,但是我們會盡力再救救看!」我不知道該如何開口去面對家屬,說病人已經隨時面臨死亡這件事,我一心期盼,能為家屬多做些什麼?來減緩她滿臉七上八下的驚慌,和自己有口難言的焦慮。

一個深度昏迷的病人,躺在床上一無所知,可是借助呼吸器,她還有呼吸,她的心臟依然在跳動著。
「真的就不再有任何機會了嗎?」每巡一次房,我一再的追問自己。

這樣無奈又無解的感覺,包含了醫學的有所極限、身為一個重症醫師,想要企圖力挽狂瀾,卻又是心有餘力不足,讓我對病人即將死亡這件事,有著很深的惶恐不安,卻又無處可逃避躲藏。

該來的還是來了,最後的CPR,我咬牙不放棄的一做再做,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三十分鐘過去了,我滿頭大汗,病人的肋骨斷了。只要心臟一停,就馬上就緊接著電擊、100焦耳、200焦耳、360焦耳、電擊再電擊,空氣中飄散著似有若無的燒焦火藥味。

我不敢罷手,「救人天職」四個字,緊箍咒似的在腦海極速盤旋,怎麼能放棄呢?我和自己在賭氣似的較勁著。

「黃醫師,你們辛苦了,放手了吧,我不要姐姐再受煎熬了。」最後挺身出來叫停的,是病人的妹妹。
多年後回想,這位病人給我行醫路上的震撼教育,至今依舊鮮明。1960年,由美國發展出來的CPR技術,適用於溺水、心臟病發、高血壓、車禍、觸電、藥物中毒、氣體中毒、異物堵塞呼吸道等,導致的呼吸終止、心跳停頓,在就醫前,都可利用心肺復甦術CPR,來維護腦細胞及器官組織的不致壞死。

可是,對瀕臨死亡的重症病人來說,強加上身的心肺復甦術、按壓、電擊、插管,卻宛如死亡儀式的開場。醫護人員大家都心知肚明,已經不再有任何搶救效果,但似乎少了這些步驟,就會對誰交待不清不楚。

這樣的徒勞無功的搶救,當病人一些反射性的痛苦表情,成為家屬見到最後一面的猙獰時,家屬對這樣不管一切,拼到咽下最後一口氣的「結果」,卻常是崩潰的。

我常常執疑,真的是每一個病人臨往生前,都一定?必需要概括承受,這樣一個說不出口的折磨嗎?

堅叔 的 CARE
真的沒人想要在臨終前,拖著器官都已陸續衰竭的身體,去承受無謂的插管、電擊、及力道大到不行的CPR。
臨終的病人,往往是多重器官已經衰竭、陷入昏迷,最後強加上身,照表操課的搶救過程,只是多延長了幾小時心跳而已,但病人卻也受盡有口難言的折磨。

病人還是有感覺存在的,只是因為身體功能已經很不好了,他無法表達出他的拒絕,抗拒這樣的痛苦。當發狠做CPR的時候,還是會讓一些昏迷病人突然醒過來,睜大眼睛發出痛苦嗚咽聲音,只要一停手,病人馬上又昏厥過去。

家屬或許因為不捨,而要求醫生所有能搶救的步數全上,而醫師也常常不知道如何告知壞消息,甚至承受家屬的情緒,很自然的選擇全力「搶救」。當家屬見到病人最後一面,既沒安祥,甚至表情痛苦,或死不瞑目、或嘴角淌著血時,家屬會崩潰的責備醫生:「這樣的結果,為什麼不先跟我們說清楚?怎麼會讓人走得這麼淒慘?」

見多了臨終毫無意義的搶救,病人和家屬的兩邊都苦,所以我早就看開了,簽下不作心肺復甦術DNR的意願書了。

會員評鑑

5
6人評分
|
6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5/03/21
曾經,我和一個朋友聊天時,他哽咽地說道:「你家裡有沒有住院的長輩?如果有,該放手的時候一定要放手!不要像我們一樣,拚了命去賭那微乎其微的機率,最後害得至親至愛的家人,在病床上反覆被疼痛折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這段對話就像一顆種子,種在我心中,也讓我在閱讀《生死迷藏》時常常閃過當時他眼角的哀愁。

📘 關於本書
《生死迷藏》由36個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記錄那些勇敢面對死亡的病患與家屬,一步步簽下「不實施心肺復甦術(DNR)」意願書或同意書的心路歷程。

你可能會以為這是一本嚴肅沉重的書,但事實上,它是由許多簡短的故事組成,每則篇幅不長,語言平實真摯,閱讀起來完全沒有負擔。即使是平常不太閱讀的人,也能很快進入狀況、跟著一則則故事沈思。但也正因如此,這本書的後勁特別強——每個故事裡都有那麼一句話或是一個畫面,讓讀者在闔上書本後,還久久縈繞心頭。

⚖️ 在生命與尊嚴之間,我們該怎麼選擇?
華人社會長期避諱談論死亡,即使在醫療場所也不例外。病患與家屬總習慣對「不吉利的話題」三緘其口,甚至有家屬極力要求醫護人員對病患隱瞞病情。然而,不去面對,不代表死亡不會到來。

醫事人員在面臨類似情況,導致在臨床現場進退兩難。他們可能沒有足夠時間或能力去引導病患與家屬做心理準備,甚至擔心「多說多錯」,反被質疑、追究。這本書正是在這種充滿沉默與壓力的背景下,讓我們看見那些選擇面對死亡的勇氣。

❤️ 簽下DNR,是一種成全與告別的溫柔
很多人誤解,簽署DNR就代表放棄治療。但其實,DNR只是選擇不再用急救手段拖延死亡,不代表醫院什麼都不做。

這本書呈現的,不是絕望,而是人與人之間在臨終時刻的真誠對話與情感交換——

✅ 我們選擇不讓最親愛的人,在病榻上反覆被氣切、電擊、插管、注射,
✅ 而是用道愛、道謝、道歉、道別,
✅ 讓他們在愛與尊重中,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也許我們無法避免死亡,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陪伴與道別。

📚 推薦給誰?
✔️ 正在照顧年邁長輩的你
✔️ 醫護、照護工作者
✔️ 害怕談論死亡、卻想慢慢學著面對它的人
✔️ 想讀點短篇故事、但又希望能有所觸動的讀者

這本書非常適合在零碎時間慢慢閱讀。每篇故事短小,卻足以在人心深處烙印一個情緒漣漪。

⭐ 總結
《生死迷藏》真的是一本適合所有人閱讀的書籍,不需要任何背景知識,也不需要花很多時間。我甚至認為,這可能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讀的一本書,因為人的生命總有需要面臨「道別」的時刻。而這本書,就是一盞燈,讓讀者們能在黑暗中慢慢看見——其實我們都能做到。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2/09/01

放手不是更大的愛嗎,真心希望更多人讀懂它背後的大愛:
心得:如果能把他的痛當你自己的痛,你不會(不放手)
陪病者的疲憊與臨終者的尊嚴,同時可以兼顧,但(道德)綁架可以隨時摧毀它,讓痛苦持續延長.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12/02/05

這是一本看完後,會想推薦給所有親朋好友的書。

它拋棄繁雜的理論,用短短36個真實故事去闡述安寧療護這個看似難解的名詞,當你看完這些故事,也將間接了解安寧療護的意義、存在的目的,以及如何使用它,也將會明白,原來面對死亡,除了接受無數的治療及疼痛,自己還有另一種不同的選擇-善終。

對我而言,能夠用簡單易懂的故事,讓人了解複雜的理論,是我推薦這本書的主要原因。
展開
user-img
5.0
|
2011/07/23

爭權,爭利爭公平正義的一生,可是最重要的當一切都將終止時,你已爭取到\"善終\"的保證了嗎? 還是最後一段路程完全的放給別人決定,痛苦卻是自己瀕死的身軀承受!!

放手,看似簡單,卻很多人避而不談.甚至見而不見.

最後,被電擊的焦黑身軀,插滿輸送液體的管子卻必須等到斷氣那一刻才可拔除,身體卻早被這些液體撐的變形水腫,連家人都認不出自己是誰了.只怕稍稍移動就皮破體液血漿爆流.

這些可以避免的.DNR的預先簽署可以說是為自己的生命填寫一張保有尊嚴離世的保證書. 想讓你的仇人死的難看些,痛苦至極的話,不要告訴他有DNR 這麼好康的事.因為,假使已經病危了,就算是家屬代簽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那也只是表示不會再增加機械藥劑的急救,可是已經插在身上的呼吸管,注射管線,導管卻是無法移除了.只能拖到嚥氣的那一刻才可移除.也就是說全身插滿管路,即使血液從眼耳鼻溢血,醫生也無法為你移除這些導管~~~ 想想吧,你要你的至愛的親人還有你自己怎麼個死法呢?

看看這本書,你會清楚的知道你的\"善終\"會如何的到手!!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11/01/02

關於臨終,安寧緩和醫療,是有機會,「拼」救命;沒機會,「拼」尊嚴、善終、沒有痛苦。真沒救命機會,請放臨終的人走,不要再浪費醫療資源在他上面,因為那已經是無效醫療,也侵害他的善終人權。

黃勝堅醫師的《生死謎藏》,讀來著實令人感動,也讓人對臨終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每日e書99元】嚴選暢銷電子書,天天更新、天天都有新發現!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暢銷展(止)
  • 大雁_截止領券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