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旅遊大展_加碼
練習不聽話:30代女子的心靈獨立之旅,成就自己,也找回剛剛好的母女關係

練習不聽話:30代女子的心靈獨立之旅,成就自己,也找回剛剛好的母女關係

  • 定價:370
  • 優惠價:79292
  • 優惠期限:2024年10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不聽話,是我對人生負責的第一步!
  「療癒系說書人」芬妮Fannie首本作品
  記錄蛻變歷程的淚與笑、暗與光、恨與愛
  
  三十年來,在母親悉心栽培之下,芬妮按部就班地完成求學、結婚、生子等各階段大事。她從來不曾懷疑過母親的安排與社會的期待。高學歷、好工作、適婚年齡出嫁、適產年齡得子,都讓母親臉上有光,也符合傳統世俗眼光的欽羨。 
 
  日子確實過得順風順水,母親功不可没。然而一宗鄰居人倫慘劇意外成為她人生的破口,造成倉促搬回娘家的芬妮與母親衝突迭起: 
 
  ◆ 我想好好痛哭一場,卻被告知要立刻振作……
  ◆ 我需要時間與低潮共處,卻被期待要一絲不苟地打理生活細節……
  ◆ 我的負面情緒渴望全然地被接納與包容,卻只得到忽略或苛責……
  ◆ 事情未必是我的錯,為什麼總要我當先低頭的那個? 
 
  失眠、焦慮症、陰道炎紛紛纏身,還得苦撐著工作育兒兩頭燒。然而就是在這樣的低谷中,她看見了情緒素養的缺乏,長期以來總是被告知:好事不值得讚美與肯定,壞事更不需要放在嘴上說,彷彿任何一點情緒的洩漏,都會造成品格上的缺陷。 
 
  芬妮終究認出了在壓抑與隱忍之下,那個乖巧又努力的女兒,日漸稀薄的自我。於是她開始練習聽從內在的聲音,知道唯有打破家教與社會框架立下的慣性與限制,才能透過縫隙把自己一滴一點地找回來。 
 
  這趟心靈成長與禮教反動之旅,芬妮走得跌跌撞撞,與其說是跟母親的對壘,更像是內外在自我的兩人三腳。唯有身心都成熟獨立,才能踏實擔起人生的諸多角色,理清不同的關係界線,並在正視恐懼與挑戰時,看見陰影中潛藏的愛與祝福。
 
感動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仙女老師余懷瑾(作家)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尚瑞君(作家、講師)
  林佳樺(作家)
  葉妍伶(未來鑄造空間創辦人)
  劉中薇(知名作家/編劇)
  ──感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我們不想要成為母親的複製品,卻又從媽媽身上 ,看見愛是如何的滋養,又是如何的一刀兩刃。讓人感受彼此的存在,卻又矛盾受傷害。──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她在閱讀中得到強大的能量,找到生命中的解答;她在書寫中釋放壓力,勇敢地自我揭露。面對千古不變的議題,她抽絲剝繭帶著我們解開愛的「家」鎖,讓愛自然地流動,享受與珍惜。 ──仙女老師余懷瑾(作家)
 
  在我成為母親,開始寫教養專欄之後才知道,很多母女難相處,更多母女是不知道如何相愛!
  如果妳跟母親有心結難解,有愛卻在代間中迷路,來看這本書,可以開啟妳們母女和解,而走進彼此心中好好相愛的契機。──尚瑞君(作家、講師)
 
  作者年輕時對母諸多順從,但中年時由心理分娩出全新的自我,此時親子間拉扯力道甚鉅,作者在文中提起自己一生、只受過母親體罰兩次。然而有時語言更扎人。
  觀完全文,赫然翹翹板另一端,坐的是自己。──林佳樺(作家)
 
  芬妮毫不掩飾,真誠書寫母女間的相愛相殺,若說生孩子有什麼神聖之處,應該是芬妮本人的二次誕生,重新擁抱母親,最終與自己和解。恐懼與愛,有智慧的芬妮終究選擇了愛,也帶領讀者看到了愛的樣貌。──劉中薇(知名作家/編劇)
 
  芬妮用她的書回答了我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成就超群但自我價值感超低?
  媽媽是最強大的催眠師,媽媽如何嚴格地評鑑孩子,孩子就如何苛刻地挑剔自己。那些「我知道你可以更好」的勉勵話都成了「我知道我還不夠好」的內心話。
  練習不聽話吧,傾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體會內心最真摯的感受,擁抱內心最真實的自己。──葉妍伶(未來鑄造空間創辦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馥寧(芬妮Fannie) 
 
  前臺灣萊雅數位行銷與媒體業務經理,平民老百姓界的閱讀推廣人,是個非常忙碌但很會善用時間的雙寶媽媽。 
 
  從小到大沒有閱讀習慣,卻在人生低潮失序時,因緣際會被閱讀滋養支持,從此相信閱讀輸入後的思維改變和行動實踐,有強大的力量能夠翻轉人生。願自己真誠的分享,能帶給身邊的人內心覺察與突破現況的勇氣。 
 
  【Facebook】芬妮說書booksfannie
  【Instagram】@booksfannie
 
 

目錄

楔子──三十失序

輯一 從頂峰墜落

初為人母的矛盾
同一個屋簷下
嗨!內在小孩
病裡尋根
五味雜陳的母親節
房子再見

輯二 在低谷探光
分家。新家
時間慢走
解密兒子
從書裡找藥方
承認脆弱不軟弱
遲來的道歉

輯三 穿越時空的指北針
腹中的藥師佛
願力大於業力
氧氣罩
衣櫃裡的祝福
小雲朵上的約定
持家探戈

輯四 心是回家的路
見血
微小的恩人
枕邊說心事
鏡頭下的暗潮
酵母
化恐懼為愛

後記──後來的我們
 

楔子
 
三十失序
 
  三十歲以前的我,幾乎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覺知,我不知道人生目標是什麼,也不太關心社會議題,但是我獨善其身,在教育體制和母親的栽培下,成長過程雖有顛簸,卻也順風順水了三十載。
 
  努力念書升學,名校光環加身,碩士畢業即就業,落腳全球財星前五百大知名外商,日日勤勉工作,職涯得意。承蒙愛神眷顧,我在適婚年齡結了婚,又在適產年齡生了第一胎,成了產房裡相對適齡的新手媽媽。
 
  一切皆符合社會期待。
 
  不是每件事情按照計畫都能完成
 
  從小,母親就教我做時間管理與學習計畫,每天要寫多少評量、一周要複習多少章節,考前多久要開始衝刺,養成自動自發的好習慣,成績多半名列前茅。
 
  人生也差不多依樣畫葫蘆,如果二十七歲要結婚,二十三歲就要積極擇偶,好歹留給雙方四年的時間磨合;如果三十歲以前要生第一胎,二十九歲務必懷孕,不然到時候會來不及在產婦屆高齡前生下第二胎。若想成家立業兼顧,生小孩前勢必得爬上一席之地,產假後回崗位繼續工作,努力爭取下一次升官加薪的機會。
 
  只要妥善安排或被安排,我就一定能達成目標,對此,我從未有過任何一絲質疑,凡是偏離計畫的不如預期,都會讓我焦慮不安、難以接受。
 
  然而,三十歲初為人母後,我卻迎來了一連串的挫折與失控。
 
  母乳不是業績,我無法控制乳房每天定量的產出;孩子不是機器,我無法預測他睡多久會醒來、喝多少奶量是足夠;為母不強,日夜勞累與睡眠不足,我無法確定自己究竟有沒有信心把孩子養大。
 
  世事無常,我無法干預他人對生命的決策,隔壁鄰居帶著孩子離開世界,留給我莫名巨大的悲傷;遠離傷心地,舉家搬回娘家與父母同住,生活起居卻漸起摩擦,母親對我說:「我以為妳只是回來住一個禮拜而已,沒想到妳還真的把全家都搬來了?趕快找房子搬出去,不然妳和女婿一直住在娘家會沒出息。」
 
  就這樣,我成了一個產後抑鬱的新手媽媽,以及暫住在娘家而因此沒出息的已婚女兒。唯一寬慰我的,是我在外商公司的經理職,掌管我非常喜歡的國際品牌電商網站,和情誼深厚的同事們一同奮戰,工作壓力不因我是產後婦女而減輕,回家後母親的臉色也不因我是職場女力而變得和藹慈祥。
 
  當時好傻好天真,從沒想過三十歲當媽媽以後的人生,很多計畫並不管用。
 
  愛與接納並沒有固定的形式
 
  有一回,和外派回臺的友人相聚午餐,他說,別看他隻身在異地職場奮鬥,其實個中辛酸無人知曉,一覺醒來竟成了憂鬱症患者。他一通電話打給母親訴苦,說是想回家了,他的母親在話筒中傳聲:「回來吧,人沒事就好,家裡永遠是你的避風港。」
 
  他坐在我對面,雲淡風輕地說著這段經歷,我早已淚灑餐桌,直視他的雙瞳,投以羨慕的眼光。想起我也曾在最需要被人同理安慰的時候,得到的並不是這麼直接了當的愛與接納。
 
  搞不定嬰兒喝奶睡覺不是我的錯,鄰居離世留給我的悲傷也不是我的錯,逼不得已暫住在娘家更不是我的錯,沒有了學習計畫和評量考試,我連拖鞋該如何放置、瓦斯爐該如何清潔、地板該如何擦拭到一塵不染,都做不到娘家女主人的標準,在挫折低潮的時候,每天還被要求生活起居的所有細節,難道我都沒有頹廢哭泣的權利嗎?
 
  我知道母親一定是愛我的,然而,人生驟然失序的我,在那個當下,從母親身上感受不到任何我所需要的溫柔包容與無條件支持,說不怨她恨她是騙人的。
 
  多年以後,我能明白母親當時的所作所為是希望我振作,不要因為人生一時的挫折而喪志,雖然嚴苛,但她卻有始有終、問心無愧,對我是一貫的用心栽培與高標要求。
 
  失序後的蛻變與省思
 
  在強烈的憂鬱悲傷與工作家庭的多面夾擊下,我終究還是病了,反覆陰道炎、睡眠障礙與廣泛性焦慮症纏身,再怎麼鞭策我也無法馬上振作。
 
  這病實在不討喜,人生目標得了便宜還賣乖,三十歲就扛不住命運的壓力,草莓世代果然太嫩。職場女性哪一個不是家庭工作兩頭燒?生命的來來去去在社會上層出不窮,誰又奈何得了?哪個女兒跟媽媽沒有母女衝突,此乃自古以來的老掉牙戲碼,我豈不是大驚小怪?
 
  我大可以繼續按照世俗劇本隨波逐流,要麼忍辱內傷一輩子,要麼怨天尤人一輩子,但是我都不想啊!
 
  那句「一直待在娘家會沒出息」的迫切,倒是讓我五感全開,新潮一點的說法,我不再像三十歲以前「靈肉分離」,三十歲以後的我,終於「靈魂覺醒」,充分地體驗憤怒、恨意、委屈、失落、悲傷、痛苦、恐懼、愧疚、同理、信任、慈悲、昇華、愛與寬恕,尤其針對母親、孩子和我自己。
 
  從此,我花了很多時間去釐清情緒覺察在我身心上演的化學作用,並試圖理解母親的教養對我造成的影響。我也成為了母親,這條養兒育女的漫漫長路,有哪些方針我該向她請益,又有哪些枷鎖是我不該世襲的?
 
  三十歲以前,很幸運地有母親生養栽培,保我前半生平安順遂。三十歲以後,我再度從心理與她分娩,長出了豐厚的心靈羽翼,充滿自己的想法與覺知,告別過往、勇敢蛻變,我敢說:十分地有出息。萬分感恩與母親相愛相殺,更感恩失序病痛喚醒我的覺知,這是宇宙用毒藥包裝過的禮物,若不是刀刀見骨,沒到絕處怎麼會逢生?
 
  這本書記錄了我從母女關係的衝突中,對三代親緣的省思,也是自我覺醒的經驗談。各篇章的故事情節,大抵是我記憶中的真實片段,或是我曾聚焦投射所創造的實相,事件真相無法還原,當事人或許也會做出一千萬種抗辯,但我的情緒感受卻是千真萬確,難以壓抑與隱忍,過往社會教育體制所缺乏的心靈素養,我倒是從這場失序中修習了學分,身為「靈魂伴侶」的母親與孩子,不僅功不可沒,更是讓我感受到穿越時空的愛。
 
  希望我的心路歷程能帶給讀者勇氣與力量,願你看見逆境中的探光不在別處,而在你的心中。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97871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5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同一個屋簷下
 
兒子出生後不到五個月,我因故舉家搬遷至母親新購的房子和父母同住。人們都說養小孩需要一個村子的力量,我如此幸運,直接住進了每個女兒的靠山――那個名為「娘家」的地方。
 
然而,我卻是鬱鬱寡歡,身心狀態每況愈下,難以向他人傾訴,究竟一個女兒住在娘家,能有多憂鬱?
 
打個比方吧,一般媳婦住在婆家有多不自在,我住在娘家就有多不自在。
 
這個譬喻對婆婆不公平,對媽媽不公義,但是對不住婆媽了,暫且怪罪給修辭吧,這時候只有文字願意接納情緒傷口。
 
屋簷下的第一周
 
母親看我搬了那麼多東西進家門,一臉錯愕,尤其新生賀禮的尿布多箱,堆在她的主臥室門口走道,她看了難受,便開始拆箱,把尿布塞進櫃子,東塞一條,西塞一條。
 
我慌忙著想跟她解釋,口氣略帶急躁:「我等一下會自己收拾那些尿布。」
 
她突然如火山爆發,對著我大吼:「妳還真把妳家都搬來啦?好,算我多事了,但我告訴妳,這幾箱尿布擋住我的路了!」隨後,她把幾條尿布狠甩在地上,揚長而去。
 
那一天,我倔強地忍著脹奶痛楚而不擠不餵,一忍就是七小時,分秒必爭地收拾家當,如果我沒有在當天把一切收納妥當,她只會更加憤怒。
 
屋簷下的第一個月
 
也許是照顧嬰兒過於勞累,也許是退休生活突然被我們打擾,每天下班我一開門回家,門把才剛轉開,大門都還沒關上,便聽到母親甩房門回主臥室的聲音,她留下寶寶在客廳,換我接手。
 
見不著她的人,但甩門透露的不滿,在空氣中迴盪。
 
屋簷下的第二個月
 
寶寶白天送托,大幅減輕照顧負擔,開始見著她的人了。
 
有時她甩門後會累到睡著,有時她會板著臉出房門檢查家裡是否整潔依舊,叮囑我瓦斯爐要趁熱擦拭、孩子掉在地上的飯粒要用濕抹布用力擦乾淨、出門時拖鞋要放入鞋盒、孩子的用品不要佔用其他空間、不准鋪幼兒大地墊免得擋路、別再餵母奶不然她不知道要抓多少奶量。
 
拋光石英磚大概是太容易顯髒了,她時常蹲在地上從側面檢視,挑剔我這裡沒擦乾淨、那裡沒用力清理。
 
有一天,我帶著孩子在她的書房玩耍,她拿著拖地抹布進來,對著我說:「妳不要進來這個房間好不好?妳一直掉頭髮,我擦地很麻煩。」

會員評鑑

4
8人評分
|
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3
0.5
|
2024/07/24
劇透警告

自我感覺良好

作者回顧自小與母親的關係,並嘗試要理清之間的愛恨糾葛。
本書比較像是自傳或是日記一類的,只能看到作者一人的觀點,無從得知母親真正的想法。基本上就是把苦水倒給讀者,看完之後感覺很差。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3/05/27

強烈推薦大家必須買這本書來看!!!有任何母女情結的、育兒困擾的、夫妻溝通不協調的、自我價值低落的、社會議題冷漠的所有人,你們都可以在芬妮的書裡找到跟你有一樣毛病的故事,看芬妮是怎麼抽絲剝繭一層一層的解開束縛自己30幾年的心靈枷鎖,每段故事的覺察過程都可能是你和我的療癒良藥,真心謝謝芬妮的血淚分享!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3/07

因為走過類似歷程,所以能理解作者的傷與痛。


因為跳脫框架和權威的宰制是如此不容易,要拿回人生的自主權更是難上加難。
讀這本書時,有一種被層層剝皮的感覺。不過還好不是流血流淚的痛,反而是更看清了自己的狀態。寫著自己的故事,不是為了控訴,而是說出來,才能放下。


「家庭會傷人」,沒人可替手的 #無助感、自由時間的 #剝奪感、面對不可測的 #無力感 及生活步調的 #掌控感,四大煎熬只有身陷其中的人可以體會。


把自己的力量找回來,透過自己覺察和對話,我學習減少對別人和自我的批判,也練習 #課題分離,對於照顧老去的家人,我當作課題去預習自己的老後,做我可以做得到的。


我一方面「練習不聽話」,不聽進去母親那些傷人的話,至少不要放在心上,不被她的情緒綁架,跟她保有剛剛好的溫度和距離,也是一種恰如其分的互動。我成為自己的母親,#跟內在小孩深深擁抱,學習自己愛自己,對於母親從小到大對我的苛刻和疏離,慢慢釋懷。


另一方面我也「練習聽話」,女兒逐漸長大也慢慢理解她也有困頓,試著去傾聽她的心情,放下自我中心的主觀,#重新學習接受不確定。我告訴自己,就因為愛著,才願意互相坦誠,一切好壞都是為了互相成就,「用心」才能將親子的親密找回來,曾經,我心理上離家,現在也好好回家了。


作者寫得好:「我花了很多時間去釐清情緒覺察在我身心上演的化學作用,並試圖理解母親的教養對我造成的影響。我也成為了母親,這條養兒育女的漫漫長路,有哪些方針我該向她請益,又有哪些枷鎖是我不該世襲的?」


關係或許如麵團,在揉捏中熟能生巧,也較能掌握力道。或許媽媽的角色像酵母,是發酵的核心,但身為麵粉的自己可以控制溫度、力道及時間,揉麵團是一輩子的互相練習。


「你最難原諒的那個人,其實就是你最需要放下的人。寬恕,即是捨棄、放下之意,它與原諒某個錯誤的行為無關,純粹只是讓整件事情過去。」


「當我站在制高點看著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父親、母親、先生和孩子選擇了與我相伴,活出這場經歷,他們不僅是我此生血濃於水的家人,更是靈魂家人與生命最勇敢的約定。我明白了我們都是帶著愛來互相成就,而那些衝突、撕裂、傷害,無論大小與輕重,也只是幫助學習成長的考題罷了。」


好多有關 #愛 與家庭的金句,都在《#練習不聽話》,讓我們重新學習如何愛人,#愛自己不阿雜。
展開
劇透警告

《練習不聽話》要讀很久,畫了好幾個哭臉圖案,有時感動,有時難過,但也慶幸有這樣一本書,可以鼓勵陷入類似親情難題的讀者。

芬妮畢業於名校,碩士畢業之後進入知名外商,之後升任經理,也在三十歲當上媽媽,工作和家庭都達成生涯目標。

意外的是搬回娘家住之後,身體和心理都出了問題,她透過閱讀開啟一段自我覺察之路,練習不要再當聽話的乖女兒…

我分成「情緒」、「原諒」和「閱讀」三方面,分享書摘與感想:

❤️Part 1:關於「情緒」

這本書的外顯課題是「母女關係」,內在課題卻是「情緒管理」,面對母親的脾氣、行為和對待,學習怎麼面對和調適。

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憂傷,可以使我們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也能開啟觸角去感受別人的愛與關懷,使得悲傷痛苦過後的快樂更加刻苦銘心。~《練習不聽話》

芬妮在娘家住了半年,衝突比後援更多,她忍不住帶著怒氣回應,後來才領悟應該讓媽媽知道自己的感受,於是寫下和送出一篇給媽媽的作文。

原來,當感受到憤怒的情緒,與其讓怒火化為武器,拼命向外還擊,不如正視傷口,找到通往內心的道路,逐漸向內探索。

換個比喻來說,當你握緊拳頭,怒目而視,對方也會做好迎擊的準備,但當你打開雙掌,落下淚水,或許就有彼此了解和修復關係的可能。

如果我注定要來世界走一遭這場經歷,那麼究竟是為了什麼課題?羅伯特‧舒華茲所著的《靈魂的出生前計劃》我讀了兩次,明白了生命中的挑戰層次不一,關鍵從來就不在於事件本身,而是在於我們如何回應。事件帶出的是該學習的課題,諸如:同理、接納、寬恕、愛與慈悲,如果能站在高維度看穿靈魂與生命的約定,習得人生課題,那麼我們將斬斷相似磨難的吸引,也會明白生命的磨難皆是因愛而生,以智慧為本,是成長的禮物。

書中有一個段落,讀起來更是當頭棒喝,無論生命中做了什麼決策,理由是出於恐懼,還是出於愛?若是出於恐懼,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會伴隨而來,甚至由生入死;若是出於愛,心才能真正地寬廣而平靜。如果可以選擇,永遠選擇愛而不是恐懼。~《練習不聽話》

另外,「情緒管理」的書有很多,我覺得這本特別之處是親身經歷和讀書找藥,前者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別人發生過但不敢說的,芬妮勇敢地寫出來;後者是不斷閱讀,思考和驗證作者的建議。

相較於有些「情緒管理」書籍,介紹很多案例和實用技巧,我個人更偏愛《練習不聽話》這種敘事體裁,感覺在聽故事,知道每個人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有問題,更可以提醒自己,每一種情緒都是一堂必修課,這一次翹課或死當,只會不斷重修,直到生命終結那一天為止。

讀完書之後反思我的情緒管理,目前最該修煉的是「父子關係」,還是很常對兒子發脾氣,或者面對兒子的刻意挑釁,我很快就爆氣。幸好小朋友的情緒轉換很快,可能因為沒有兄弟姊妹,過幾分鐘還是會找我玩。而如果我當晚仍然很生氣,看看兒子小時候的可愛照片,隔天通常也會消氣。

至於和上一輩的「子父關係」或「子母關係」,自己目前只能做到第一步-正視傷口,所以今年看完電影《接棒家族》,才會哭滿兩小時,騎車回家和到了家裡,還躲在房間繼續哭,但倔強的我仍不想有任何改變。

花了超過二十年的時間,才讓自己變成鐵石心腸,不用親情也可以活下去,未來仍想保持適當距離,維持最低限度的互動就好。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如果爸爸或媽媽屬於經常情緒勒索的「黑洞人」,當見面勸說無效、電話溝通無效、贈書閱讀無效,那我只能選擇光速逃離,封鎖通訊媒體,至少先保留內心的些許光明,讓自己先活下去再說。

不過,我是很極端的負面例子,會鼓勵大家讀讀《練習不聽話》,人生不可能沒有恨,但如果能夠學會去原諒、接受、和解,可能還有找回愛的機會。

❤️Part 2:關於「原諒」

人之所以活得痛苦不堪,都是因為你不敢面對痛苦與傷口。當你否定痛苦、否定過去時,你就是在否定生命。~《練習不聽話》

你最難原諒的那個人,其實就是你最需要放下的人。寬恕,即是捨棄、放下之意,它與原諒某個錯誤的行為無關,純粹只是讓整件事情過去。

我們都深知自己的痛苦,卻很少人了解到,那些最需要我們寬恕的人,其實也處在痛苦之中。我們必須明白當時他們已經以自己全部的理解、覺知和知識,盡了最大的努力了。~《練習不聽話》

上一次我讀到如此毫無保留寫出生命故事的書,是曾彥菁的《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這本《練習不聽話》則橫跨三十年的母女關係,讓讀者彷彿親臨現場,有親情也有關懷,有抱怨也有衝突,一路讀到和解結局,而一切都從芬妮願意正視傷口開始。

此外,書中還有芬妮和兒子與老公之間的和解。家人,既然是最親密的人,往往也是我們最在乎,會讓我們最受傷的人。幸好,芬妮選擇愛而非恨,選擇行動而非放手,才能維繫家庭關係,甚至比以前更穩固。

面對兒子,她先從對方的角度出發,我們覺得當爸媽很難,當孩子同樣很難。他們承擔風險和痛苦來到世間,依然選擇來當我們的孩子。還有,她發現自己把失眠的生氣情緒,投射在不睡覺的兒子身上,於是選擇抱著兩歲的兒子,誠心跟對方道歉,保證不再發脾氣。

面對老公,在家事方面,她改為放下完美主義,用沒有壓力的方式來做就好;在溝通方面,她去同理對方的情緒,吵架時說出口的話,一定有背後的理由,應該是希望她能聽見,夫妻關係還有改變的可能,不然乾脆冷戰就好。

我學到三件事情,第一件事為自己不想原諒的那個人,他們也處在痛苦之中。例如我覺得因為有了兒子,個人時間大幅減少,可是靜下心來想想,小時候我的爸媽也是同樣的心情,讓他們少了很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樣也很痛苦。

第二件事為家庭關係算難言之隱,工作上的問題可以與人討論,尋求幫助,跟親人或伴侶之間的事情卻難以開口,但可以學芬妮找心理諮商,或者用筆寫下來,讓情緒有個適當的出口。而且不是想原諒對方,就能輕易做到,還是要透過專業協助或內在覺醒。

第三件事為所有的人際關係,無論是母女、夫妻或母子,都處於「不斷變動」的過程,例如芬妮和媽媽的多次爭吵與和解。今天和好不代表明天不會有衝突,相對來說,今天吵架不代表明天不會和好,因此要有心理準備,去面對和處理新的情緒。

關於「原諒」,說到底取決在自己想要一段什麼樣的關係。心中還有多少愛,有愛就會去找方法,有愛就會選擇原諒。

❤️Part 3:關於「閱讀」

書本與諮商的內容無異,差別只在於諮商雙向溝通,有時間限制,而書本文字單向靜默,卻在我腦中擲地有聲,任憑我花多少時間反芻。~《練習不聽話》

一路走來,閱讀對我而言,就是這樣將我推向了覺察與實踐的道路。我一生能閱讀的文字量有限,但每當我困頓時、疑惑時、想不通時,總會有書籍與作者,穿越時空為我說明一切。~《練習不聽話》

「我們的起心動念,是希望這個社會不要再有身心不健康而想不開去自殺的父母!我沒有要拯救這個世界,我只是想要做好自己,自然有辦法影響身邊的人每,個人都遍地開花,社會就會共好。」~《練習不聽話》

芬妮遇到生命低潮時,除了聽取諮商師的專業建議,也靠書本接住了自己,之後立志真誠分享好書和生命經歷。另外,她因為洪蘭教授的閱讀講座,化解了和母親之間的心結,更決定成立《芬妮說書》粉專,終生推廣閱讀。

這是整本書中很感動我的一段,如果只是要找書來看,有非常多的推書粉專,也經常在同時期介紹同一本書,但每個版主的起心動念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我最感興趣的Why。

讀到芬妮與老公針對每週日說書的衝突,相信每位自由工作者都會遇到,一般上班族只有週末休息,如果另一半還安排自己的活動,即使出發點是好的,不是為了自己,伴侶不一定能理解和支持。幸好芬妮終究找到解決方法,連續十個週日直播推薦繪本。

我自己的經驗也是如此,因此很感謝老婆的體諒,不管是我去外縣市參加新書分享會,或者自己的書店演講,都扛起照顧兒子的責任,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平常也給予最大的包容,讓我保有一定程度的me time,在工作和家庭之外喘一口氣。

除此之外,芬妮在《練習不聽話》中提到的書本,都不只讀過,還去實踐和印證,難怪可以從「說」書跨到「寫」書。那一字之差,背後是她花了好幾年的時間,走過低谷,穿越黑暗,才終於能跟大家分享找到光亮的心路歷程。

這是有志成為推書人的讀者可以學習的,包括我在內,工具類的實用書籍不能讀過就好,一定要活學活用,一方面讓自己的生命有所改變,另一方面才有實際經驗與人分享。

❤️最後,非常推薦大家去讀《練習不聽話》!

尤其是以下讀者:

-想跟家人修復關係的人
-徬徨無助的新手媽媽
-想學習自我覺察的人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3/01/07

一口氣讀完芬妮的書,有種暢快,有種釋然,對我而言,我媽,永遠是我心中的零。這是我對她的仰望,不是貶抑。她的一生都圍繞著家族轉成了一個極為端正的零,隔絕她的想望在圈外,成全我們在圈內不知好歹。年少時,我沒少花力氣逃離她,到中年,才發現我的腳下,不偏不倚也畫著類似的零圈。

很謝謝芬妮用她的書來提醒我,零,不是迴旋,母女之愛,本可以順隨與尊重彼此心中的圓。而把零,當成母女的起點。邀請大家一起探尋芬妮的旅程。她從零點,拚命讓自己成圓,又從圓周碎裂,最後一片一片、重新拾成了自己與母親的圓。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高寶電子書全書系:我的人生主場秀!單書85折、三書79折,指定套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秋冬旅遊大展_加碼
  • BL輕小說展
  • 小天下加碼(10/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