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照顧展
體驗式培訓,活化思維的討論技巧:從APPLE模型到DDADA流程,剖析領導活動的智慧與策略

體驗式培訓,活化思維的討論技巧:從APPLE模型到DDADA流程,剖析領導活動的智慧與策略

  • 定價:375
  • 優惠價:79296
  • 優惠期限:2024年08月02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探索體驗式培訓的核心
成為引領體驗式培訓不可或缺的引導者
了解引導者在培訓課程中的功能和重要性
解析引導者所需具備的各種技巧
提升體驗式培訓的效果,讓學習者真正從中受益

  【體驗式培訓的引導者之路】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介紹體驗式培訓的書籍,它更是對這一教育模式的深入探討,對其中的引導技巧進行全面解析。從引導者的角色開始,探討在體驗式培訓課程中引導者所需具備的素養和技能。作者不僅深入解析理論知識,還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案例,這些寶貴的參考資料將有助於引導者提升體驗式學習的效果,為學習者打造出更加豐富、生動的學習體驗。

  【理論與實踐的完美融合】
  作者以獨特的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為讀者呈現了一幅生動的引導情景。這並非只是一本理論性的著作,更是一部充滿活力和啟發的實踐指南。透過對行為改變理論、心流理論等多個相關理論的深入解析,讀者能夠深入探索體驗式學習的本質和運作機制,從而更好地應用於實踐中,並不僅僅是獲得知識,更將獲得實踐的力量,啟發自身潛能。

  【引導技巧的全方位探索】
  本書涵蓋了引導者在實際進行體驗式培訓時所需具備的各種技巧和策略。從活動帶領的祕訣到引導討論的技巧,再到失當行為的處理方法,都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詳細解說。這些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能夠幫助引導者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提升體驗式培訓的效果。透過對這些關鍵技能的掌握,引導者能夠讓學習者從中受益,收穫滿滿的知識和成長。

  【結束只是另一個開始】
  在本書的最後更是對課程的結束進行了探討,強調結束課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領導回饋來強化學習效果。這樣的結束並非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將學習的成果轉化為實踐的動力,不斷循環進行。這種循環的模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習的印象,還能夠激勵持續學習和進步的動力。這本書呈現了引導者在體驗式培訓中的重要角色和豐富技能,為讀者打開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門,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培訓時的挑戰。

本書特色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深入探索體驗式培訓,幫助讀者成為體驗式培訓的引導者。本書闡述了引導者在體驗式培訓中的重要性,並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用的技巧、策略,協助引導者打造獨特的帶領風格。本書是一本全面探討體驗式培訓的寶典,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實用的工具,使其能夠成為卓越的引導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夏雄武


  是一位致力於團隊引導技術的開拓者和推動者。他不僅深入研究和實踐團隊引導技術,更以其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專業知識成為了該產業內的領航者。透過他的努力和智慧,已成功協助超過500家企業實現團隊引導及行動學習等等項目的實踐。曾受邀擔任AAEE 亞洲體驗教育年會引導師以及OBT臺灣外展財團法人教育基金會的引導員遠征進階訓練引導師。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推薦序四
推薦序五
推薦序六
自序

第一章 體驗式培訓中的引導者
由來
有關體驗式培訓
引導
引導者在體驗式培訓中扮演的角色
引導者在體驗式培訓中要做的事
引導者在體驗式培訓中的功能

第二章 體驗式培訓的引導者必須理解的理論基石
行為改變理論
心流理論
認知失衡論
團隊發展論
衝突管理策略

第三章 APPLE模型
GRABBSS:評估利器
APPLE引導流程
引導者的關鍵技能概述
經驗學習
引導者自我修練

第四章 帶領活動的祕訣
造成活動體驗不佳的四大主因
塑造帶領風格
活動安排順序
DDADA:帶領體驗活動的流程
引導者的困境
展開活動的9個技巧
體驗學習的精髓
對玩遊戲的重新認知

第五章 引導討論的祕訣
體驗式培訓是教育還是娛樂
引導討論
提問,引導討論的重要技能
提問的困難之處
提問式思考
提問的技巧
引導討論的訣竅

第六章 引導失當行為
了解失當行為
典型表現與處理方式
其他問題的處置

第七章 課程的完結
結束課程時所要注意的3個關鍵
學習經驗的強化
引導者的回饋

結語
參考文獻

 
 

自序

  體驗式培訓近20年來一直呈現野蠻生長的態勢,從來都不乏熱情的培訓界同仁們把體驗式培訓當成幫助組織或企業加強團隊凝聚力、改善人際關係、激發潛能、培養領導力等的「靈丹妙藥」。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種對體驗式培訓的稱謂:外展訓練、主題式冒險訓練、拓展訓練、探索教育、冒險教育、體驗教育等,眾說紛紜,形式也多種多樣。其中不乏這樣的情境:有的講師在原有講授的課程中加入幾個遊戲就稱體驗式培訓;有的講師在課程中全部都是遊戲活動,也稱體驗式培訓;還有的講師將軍事化訓練等同於體驗式培訓;甚至只要一群人在一起做活動,就叫體驗式培訓……真是讓人摸不著頭緒。

  到底什麼是體驗式培訓?如何讓體驗式培訓更有效呢?關鍵答案是看你是否懂得引導以及是否能熟練掌握引導的方法,讓學習變得更有效。

  十多年前,我剛剛踏入體驗式培訓的大門,身為一個沒有多少經驗的引導者,在教授體驗式培訓課程的過程中,我時常會提醒自己在每個體驗活動結束後,一定要讓團隊成員進行分享和總結。然而,在沒有接受過任何的正式訓練、對於訓練目標以及相關技能也是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我就貿然地進入了引導過程。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時帶領學員進行反思與討論的尷尬場景。在剛剛結束一天的場地挑戰活動後,我請學員坐下來圍成一個圓圈,問大家:「大家對今天的活動有什麼感想?每個人都談一談吧。」結果可想而知,我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每個人都是滿臉困惑和疑慮,於是我開始汗流浹背。然而,接下來事情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大家的臉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問號」,縱使我使出渾身解數,仍然沒有人了解我要做什麼,我也不知道有什麼方法能讓他們了解。這樣的尷尬狀況,對我來說是個深刻的學習經驗。最後我只能自說自話,快速略過分享環節。事後,我決定去學習更多的有關引導與討論的知識,不再讓這樣的尷尬事情再次發生。有趣的是,並不是我一個人遇到過這樣的事,許多人也有過類似的情況。

  到今天,我從事體驗式培訓教學工作已15年。我在學習與成長期間,深受美國體驗教育大師卡爾.朗基(Karl Rohnke)先生以及我的老師廖炳煌先生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秉承西方體驗教育的方法,結合亞洲的組織與企業的特點,為許多企業或組織開展體驗式培訓;對於引導與反思的理論與方法也有了進一步了解,累積了一些教學經驗。我在帶領學員進行反思的過程中,時常感覺這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引導者很難保證學習過程一定是順利的。課程的設計、活動的安排、事前的準備、活動的帶領及觀察、對問句的引導、對安全的注意……有些常常是難以掌控的。如何將這些進行有效的整合,使參與者能自如地表達他們在活動中學習到的知識呢?體驗式培訓中的引導在整個課程中相當重要。只有對體驗式培訓中的「引導」理解深刻了,你才能隨時運用,且時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不能理解引導的精髓,很可能會遭遇讓體驗式培訓流於形式的尷尬。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體驗式培訓就這樣野蠻生長了近20年,如今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應用的領域也越來越廣。同時我們也發現,市場也慢慢由好奇、追捧、狂熱回歸到理智。現今我們呼喚更加專業的體驗式培訓,這就需要系統介紹體驗式培訓的書籍,而目前這樣的體驗式培訓或體驗學習類書籍實在是少之又少,於是,我編寫了這本書。本書結合了我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以及這些年來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為體驗式培訓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

  本書分為7章,第1章主要介紹體驗式培訓的相關訊息,包括其特徵以及在不同領域的應用;第2章介紹開展體驗式培訓時需要了解與掌握的相關理論,包括行為改變理論與團隊發展的理論,了解這些理論,將使課程的引導者不但知其然且能知其所以然;第3章提供了關於體驗式培訓引導的圖譜,說明了體驗式培訓的APPLE引導模型,包括團隊狀況評估工具、引導的步驟、引導者需要的核心技能以及體驗學習的流程等;第4章探討了引導者帶領學員進行體驗活動或遊戲的技能,這部分內容是體驗式培訓引導者的基礎技能;第5章是本書的核心部分,內容包括引導討論的價值、開展引導討論的技巧以及關於提問的能力學習;第6章結合實踐經驗,列舉了在體驗式培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對學習過程與結果產生影響的典型性失當行為,以及針對這些失當行為的處理方式與策略;第7章是與讀者分享一節好的體驗式培訓課程結束時需要做的事情以及注意事項。

  本書並非一本理論專著,而是更多地專注於體驗式培訓中引導的實務與運用,盡可能地使體驗式培訓中引導的行為邏輯化、結構化,讓讀者了解體驗式培訓中有關引導的資訊,掌握引導的關鍵技巧。本書的目標讀者包括:

  • 希望增進對引導的原則與方法的了解的組織培訓管理者
  • 想強化在教學工作以及學習發展方面能力的組織內部講師
  • 希望在管理工作中對團隊「少命令、多引導」的企業管理者
  • 為組織提供體驗式培訓,想要提升引導技巧的引導者與培訓師
  • 想了解體驗式培訓中引導的理論與實務的教師與感興趣者

  體驗式培訓是在「做中學」。學習中,老師不會直接給出答案,而是透過活動與引導反思,讓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與覺察,學習過程充滿了未知與可能性,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習者的創造性、自主性和對知識的擁有感。我始終認為,體驗是最有效的學習。

  希望這本書能為您開啟體驗式培訓的引導之門,為您提升引導之術提供幫助。

  本書能寫成並出版,要感謝我的恩師廖炳煌先生的教誨以及在我成長道路上給予的幫助;感謝我的教練廖炳權先生,沒有他對我一對一的輔導,我不可能快速成長;還要感謝將我領進體驗式培訓大門的啟蒙老師駱煒巍先生,正是他讓我走進了這扇奇妙的大門;還要感謝那些能參與我的課程的學員們,其中有很多人已經成為我的朋友,謝謝大家提供機會,讓我把體驗式培訓介紹給大家,我們一起共同學習與成長。最後,尤其要感謝我的家人,在許多個日夜奮筆疾書、無暇顧及家人時,是你們的包容,才讓我有時間著成此書。感恩大家!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6808661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體驗式培訓中的引導者
 
由來
 
體驗式培訓是基於「人們經由經驗進行學習」這一理論(簡言之,就是「做中學」)而發展起來的教育與培訓方式。這種培訓方式起源於西方,其教學理論來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而在教學實踐方面影響較為深遠的是德國猶太裔教育家柯漢(Kurt Hahn)。
 
杜威以「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理論為基礎,提出了「從做中學」的教學方法論。傳統觀念認為教學就是傳授知識。然而杜威認為,學生從教師口中被動聽來的知識不是真正的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只能抑制人的活力和阻礙人的創造才能的發展。以打仗作比喻:放棄正面攻擊而採取迂迴戰術能減少軍力的消耗。同樣的道理,教學不應直接注入知識,而應引導人全身心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以迂迴的方式無意識地獲取經驗和知識。於是他就提出了「從做中學」的教學方法論。杜威說,「做」是根本;沒有「做」,人的學習就沒有依託。杜威提出要充分利用人愛好活動的本能,讓他們以活動為媒介間接學到知識。「從做中學」強調的是要從人的現實生活出發,並且依附於人的現實生活;教學要為人設想,以人的心理為根據。
 
柯漢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920年擔任德國南方賽倫學校的校長,後因反對希特勒政權,1933年輾轉蘇格蘭創立高登斯頓學校,又因第二次世界大戰遷居威爾士,於1941年在威爾士阿伯德威創立了OB(Outward Bound)外展教育學校。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柯漢發現學生的社交活動與個人需求不受到重視,並且普遍有著健康狀況不佳、缺乏自信、進取心及冒險性不足、創造力衰退、技能與努力不足、缺少修養與自律能力等問題。於是柯漢在教育哲學上繼承了杜威等學者的思想,以重視經驗主義和自然主義的方法,透過體能與心靈的挑戰,發展學生的內在潛能,進而建立學習的自信和正向的自我。隨著參與學習的人越來越多,這種教學方式不斷得到發展,也慢慢地開始得到重視和推廣。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在國際上形成了多個知名的組織與品牌,如OB外展教育、PA(Project Adventure)探索教育等。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前進未來職場,做個不被AI取代的人|2024新鮮人畢業求職展|電子書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自然生態展(止)
  • 運動瘦身展(止)
  • 考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