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4/8

尋找通用模型
當我翻開資料、研讀相關的書籍時,目的不是要找出管理者在做什麼(因為我們早就知道了),而是想把他們的工作內容歸納成一套全面的模型。所以,我沒著手進行更多研究(那二十九天的觀察幾乎都是後來才做的),只是從已有的管理描述和研究成果中歸納出一套理論。我的目的其實很明確:把這些資料都集中在一張紙上,用一張圖表呈現。這麼做不是為了讓管理顯得平凡無奇,或是暗示管理工作的複雜都可以「一紙以蔽之」,我只是想提供讀者一個機制,讓他們可以對整個管理工作一目了然,獲得全盤、清晰、相互關聯的了解,即使那張圖表可能需要更多的解釋。

多年來,經過十幾次的嘗試,我終於設計出一張滿意的圖表,如圖3-2所示。(有興趣想了解我思考過程的人,可以上www.mintzberg.org/managingmodel 看圖表的演進)有一次,我和一位擔任管理者的朋友共餐,我首次把這張圖拿出來,結果他當下就指出公司管理者的優缺點所在,那正是我想從這張圖獲得的反應。

模型概要
圖3-2是把管理者放在中間,介於他直接管轄的單位和周遭的兩種環境之間。周遭的兩種環境分別是:組織內的其他單位(除非管理者是執行長,負責整個組織)、與其管轄單位有關的外部世界(客戶、合作夥伴等等)。

管理最重要的目的,是確保單位達成它的基本目標,無論是在零售連鎖店裡銷售商品,或是在養老院裡照顧老人。完成目標當然需要採取有效的行動。單位裡的多數人負責採取行動,每個人都是專業人員,有時候管理者也會貼近這些行動,就像GSI 公司的理事長本茲(Jacque Benz)列席參與專案小組的會議一樣,該小組專為一家客戶開發新的系統。

更常見的情況是,管理者會拉開自己和行動的距離,後退一兩步。後退一步時,管理者鼓勵其他人員採取行動,亦即管理者透過指導、激勵、打造團隊、強化企業文化等方式,激勵其他人完成任務。後退兩步時,管理者是運用資訊驅使他人採取行動。管理者為銷售團隊設立目標,或是把政府官員的話轉告給公司的專業人員知道。如圖3-2所示,管理活動從概念到具體發生在三個平面上:借助資訊,透過人員,直接採取行動。

觀察那天,我發現鷹岬公司的哈斯朗(Carol Haslam)同時在三個平面上工作。在行動平面上,她深入參與新影片的開發專案,日理萬機。在人事平面上,她需要廣泛地維繫人脈,以便推銷這些專案,並打造製片團隊以開拍這些影片。在資訊平面上,她整天都在蒐集與散播想法、資料、建議和其他資訊。

在每個平面上,管理者都扮演兩個角色。在資訊平面上,管理者要負責向四周溝通資訊,並對內控管資訊。在人事平面上,管理者要在內部領導,並對外聯繫。在行動平面上,管理者要在內部行動,並交涉外部事務。此外,在管理者的腦海中,他們也會構思(思考策略,設定優先要務‥‥‥)和排程(安排自己的時間)。接下來,我們先逐一探討這個模型的各個面向,總結時再整合分析。

管理職位上的人
位於模型中央的人是管理者,他們親自執行兩項職責:構思和排程。

「構思」決定了管理者如何處理自己的工作。管理者做出特定決策、關注特定議題、規劃特定策略,藉此構思他們的工作,為單位裡的其他人員打造工作環境。諾埃爾(Alain chunking R.H.Waterman Noel)稱這些工作是管理者關注的事務(他們實際做的事),有時可能變成「念茲在茲」,成天念念不忘。我們在第四章探討管理風格及第五章探討策略規劃時,會回頭討論構思工作。

排程對所有管理者來說都非常重要,待辦事項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半個世紀以前,卡爾森提到管理者「變成行事曆的奴隸,他們都罹患了『日誌症候群』」。排程很重要,因為它把構思確切地落實,確定了管理者想做的多數事務,讓他充分運用自己擁有的自由度。

在我二十九天的觀察中,排程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任何管理工作都得安排時程,不過那只是達到其他目的的一種手段,也就是說,排程是為了完成其他任務。所以,他們時常拿出行事曆來安排與更動時間。管理者的排程深深影響管轄單位裡的每位員工:任何列入行程的待辦事項都算是單位內的大事。實際上,管理者在安排日程時,不僅配置自己的時間,也會連帶配置屬下的時間。

排程相當於彼得斯與華特曼(R. H. Waterman)所謂的「組塊」(chunking):把管理工作拆成不同的任務,在特定時段裡完成。當然,問題在於如何把這些拆開來的任務重新組合起來(我們將在第五章的「分解的龐雜」中討論這個問題),這就是構思發揮作用的地方。如果當初構思的架構夠清楚,它就可以像磁鐵一樣,把拆開的組塊合成連貫的整體。儘管決策向來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管理議程似乎總是圍繞著當下的議題,而非專注在特定的決策上──套用法森(R. E. Farson)的說法就是,排程關注的是「困境」,而非「問題」。光看典型管理會議的議程,或隨口問問管理者在忙什麼,就可以看到這種情況。

利用資訊來管理
現在,我們來探討管理的三個平面,先從資訊平面看起。利用資訊來管理,意指管理者離管理的最終目標有兩步:管理者處理資訊,以鼓勵他人採取必要行動。換句話說,在此平面上,管理者不是把焦點直接放在人事或行動上,而是放在資訊上,間接促成事情發生。諷刺的是,這是傳統的管理觀點,在二十世紀主導大家對管理實務的認知。如今,因為大家沉迷於「淨利」和「股東價值」,又再次流行起來。淨利和股東價值都促成一種獨立、資訊導向的管理模式。

在資訊平面上,管理工作的兩大職責是溝通和掌控。溝通是指促進管理者周圍的資訊流動,掌控則是運用資訊驅動其管轄單位內的行為。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