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期閱讀
失控的養生:吃有機、做排毒、學靜坐、上健身房,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用──你是真的在養生,還是被商人洗腦?

失控的養生:吃有機、做排毒、學靜坐、上健身房,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用──你是真的在養生,還是被商人洗腦?

THE GOSPEL OF WELLNESS: Gyms, Gurus, Goop, and the False Promise of Self-Care

  • 定價:520
  • 優惠價:946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4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們吃有機、做排毒、學靜坐、上健身房,身心還是疲累不堪,壓力反而愈來愈大?

  ★養生是好事,但為了奉行種種養生建議,我們反而淹沒在商品消費,及令人難辨真假的偽科學中。當療癒的危害變得跟病痛一樣糟糕,會有什麼結果?

  養生從原本不起眼的活動,在美國成長為產值4.4兆美元的產業,儼然形成一場全民運動。女性比過去更熱衷追求健康,打精力湯、喝膠原蛋白、上健身房、佩戴水晶,還有從防彈到生酮的各種節食法,每個人都可以從養生世界找到自己需要的法門。但是,為什麼我們會突然間覺得自己哪裡不太對勁?

  養生披著層層高明的行銷包裝,訴求從來不只健康,還有比健康更強烈、更吸引人的訊息──讓女性覺得她們可以獲得迫切渴望的一件事:控制。

  本書透過生動的報導和深入的觀察,揭開美國養生狂熱的深層原因:女性面對不受重視的對待和生活負擔超載的困境。養生產業告訴我們,只要遵守一套計畫:正確飲食、運動、靜心、採購這個或實行那個,就可以應付生活的混亂。養生建議的初衷或許立意良善,但是為了奉行種種規定,我們反而淹沒在商品行銷、可疑的偽科學,以及愈來愈大的壓力裡。當療癒的危害變得和病痛一樣糟,結果會怎樣?

  瑞娜.拉斐爾以養生產業記者的批判之眼、幽默和同理心,檢視女性因為期待救贖,如何走上舖著羽衣甘藍的養生之路。而她自己就是過來人,試遍從「潔淨飲食」到「電擊健身」等各種養生方法,搞得自己身心俱疲,最後猛然覺醒。本書平衡報導養生產業的助益與傷害,破除虛假偶像和戒律,拆穿偽科學和行銷伎倆,讓讀者看清楚養生真正能帶給我們什麼,以及如何建立起更健康的養生產業──更重要的是,為自己塑造更健康、更幸福的未來。

各界讚譽

  令人眼界大開……以輕鬆但引人深思的眼光檢視4.4兆美元的養生產業。──創作歌手 杜娃.黎波(Dua Lipa)

  精采……瑞娜.拉斐爾果然內行……非常感謝有這本書。──演員及主持人 賈米拉.賈米爾(Jameela Jamil)

  這本開創性的著作探討我一直懷疑的一件事:養生藏有黑暗的一面,影響女性的自尊、身體形象和心理健康。本書是來得及時的放大鏡,檢視這個一直無人管的產業。──演員、影集製作人、作家 瑞秋.布魯(Rachel Bloom)

  從此以後看到IG上的有機洗面乳廣告,你絕對會有不一樣的想法。我在讀這本書時,不斷和朋友提到我在書中看到的趣事,可見絕對是一本好書。──紐時暢銷書《The Life-Changing Magic of Not Giving a F*ck》作者 莎拉.奈特(Sarah Knight)

  闡釋女性為什麼參加瑜伽營、做排毒,為什麼會認為只能餵小孩吃有機食物,還要從無到有自己做料理……下次看到IG想要說服你,這瓶保健品或那系列昂貴的健身課就是你需要的,請把這本書拿出來再讀一遍。──紐時暢銷書《Fat Talk》作者 維吉妮亞.索爾—史密斯(Virginia Sole-Smith)

  層次細膩又富同理心,探索美國女性投入養生的根本原因,包括對醫療體系的幻滅。瑞娜.拉斐爾主張真正的養生不應是個人主義、消費主義的自我照顧,而是集體追求一個更健康、更清醒的社會。──《Doing Harm》作者瑪雅.杜森貝里(Maya Dusenbery)

  了不起的書……驚喜、啟發、可讀性、娛樂性兼具。──《Body of Truth》與《Brave Girl Eating》作者  哈麗葉.布朗(Harriet Brown)

  不論對養生的支持者還是懷疑者,本書都是極為豐富的深度探索,批判與同理心恰到好處。──播客節目創作人與主持人 珍.瑪莉(Jane Marie)

  女性觀點的誠實剖析……幫助我們看到文化焦慮底下更廣的結構面和社會面議題,對常見的責怪受害者現象和殘酷的樂觀主義,提供及時解方。──舊金山州立大學博教授、《McMindfulness》作者  羅納德波瑟(Ronald E. Purser)

  是啟示,也是革命。以幽默和深入的見解把養生世界完全攤開在陽光下。──《God Land》作者 麗茲.連茲(Lyz Lenz)

  讓本書助你成為聰明的消費者,關掉養生產業製造的這許多噪音。你會對「天然」、「不含刺激性化學物質」、「排毒」、「潔淨飲食」、「淨化」等說法永遠改觀。──記者與播客節目製作人 凱瑟琳.葛斯汀(Katherine Goldstein)

  評析一個靠販賣瓶裝『健康』而創造4兆多美元產值的複雜產業,以精采非凡的文筆點出這個產業必須受到審視和監督的原因。──《浮華世界》特約記者、紐時暢銷書作家 尼克.比爾頓(Nick Bilton)

  專精健康與女性議題的記者瑞娜‧拉斐爾,是調查這個龐大產業最合適的人選。──《科克斯書評》

  必讀佳作。──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 )節目

  迫切需要的新啟發。──《時人》(People)雜誌

  細數當代西方各種盲目風潮……敘事格局比題目本身更宏大。──英國《泰晤士報》

  對現代養生產業剖析透澈,筆觸活潑、引人入勝。──《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

  給了養生產業為何成長如此驚人一個解釋。──《誘惑》(Allure)雜誌

  本書的樂趣在於內部自爆:從鏡子後方發送出各種訊息。──《衛報》

  「以犀利筆觸揭發掠奪式、偽科學的養生產業。──《每日郵報》

  揭示養生產業如何把注重營養和健身的良好觀念,轉化成讓每個人充滿恐懼和壓力的必修課。──《紐約時報》

  寫作精采、講求科學,既不假道學,也不酸諷:瑞娜‧拉斐爾是厲害的領路人,一路戳破等著女性的埋伏陷阱,特別是想在這個不斷讓我們失望的世界裡活得好的女性。──《電力文學》(Electric Literature)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瑞娜‧拉斐爾(Rina Raphael)


  擅長健康、養生、科技和女性議題的記者,曾擔任《快速企業》(Fast Company)雜誌專題撰稿人,也供稿給其他媒體和刊物,包括《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CBS、NBC新聞等,並經營養生產業電子報《豐盛》(Well To Do),專門報導養生趨勢和提供市場分析。她也曾在Today.com和NBCNews.com擔任資深製作人和生活風格主編。瑞娜‧拉斐爾目前住在洛杉磯。

譯者簡介

周宜芳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後負笈劍橋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曾任職金融企畫人員、出版社主編。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曾獲經濟部中小企業金書獎。譯或合譯作品目前累計四十餘種。賜教信箱:yifang.chou@icloud.com。
 

目錄

前言
第1章 為什麼第101個建議還是瑜伽
第2章 莊家永遠是贏家
第3章 我的洗面乳會害死我嗎?
第4章 健身房就是教堂
第5章 只是想要有人聽我說
第6章 不知道就沒辦法治療
第7章 到底應該吃什麼
第8章 新時代水晶球裡的靈性未來
第9章 你還不夠努力
第10章 生物科技駭進未來
第11章 從富養生到平民化養生
第12章 給迷惑者的10個守則
結語
謝辭
參考資料


 
 



  運動休閒風在2014年蔚為風潮,正好搭上當時其他的生活風格趨勢,比如精品健身房和鮮榨果汁吧的蓬勃發展。那一年,我三十一歲,在紐約市的NBC新聞擔任數位新聞製作人。我有一個預感,有一種文化現象正在形成,我認為起因是喜歡宅在家、科技成癮的千禧世代對運動的渴望。到了2017年,我開始以商業雜誌記者的身分在洛杉磯全職報導養生產業,看到更多趨勢興起,比如潔淨飲食、森林浴、靜心避靜營等,投入的不同年齡層也更多。突然間,不只是你的新時代(New Age)同修對大骨湯的好處如數家珍,你大多數的朋友也琅琅上口,有時候連你媽、你老闆也是。

  女性滿腔熱情又迫切地追隨這些趨勢,吃純有機、上ClassPass平台訂閱健身課程、用杏仁飲代替牛奶,都不只是做做而已,而是很快成為她們的個人標誌。這些新習慣、新產品讓她們相信,自己可以改變現況,而在她們心中,現況並不好,而且是已經不好了一陣子。

  這些我都知道,因為,其實呢……我就是她們的一分子。

  畢竟,誰不想在生活中有一點嚮往的境界呢?我就想。這個產業的魅力,我的抵抗力比其他信眾好不到哪去,我的生活被養生牽著走,舉凡週末要怎麼過、去哪裡度假、上哪些餐廳、用哪些「天然」藥方,都以養生為依歸。我平均每月花數百美元增進健康,其中有一大部分是花在昂貴的精品健身課。

  同時,我的食物櫃裡堆滿「天然」葡萄酒,我把「超級食物」和有機蔬菜納入日常飲食,這些東西和大麻氣泡飲料、無蛋純素沙拉醬一起擠在冰箱裡。連我的狗都趕流行:我給牠的乾糧灑上犬類適用的大骨湯(我有我的理由──因為狗大骨湯在打折)。

  現在,我有五顆水晶、Mirror互動式智慧居家健身設備、滿滿一鞋盒的護膚面膜、12條瑜伽緊身褲(其中一半有可以搭成套的運動胸衣),還有兩組薰香設備和六種浴鹽。(我家其實連浴缸都沒有,以前度假時經常帶著浴鹽,還會以有沒有浴缸作為篩選旅館的條件。)種種這些都有點古怪,因為不管怎麼看,嚴格來說,我從沒生過病:沒有慢性病、沒有殘疾,每次去健康檢查,結果也全都正常。那麼,這所有的養生儀式,究竟是所為何來?

  因為,當初踏上這條路的那個我,感覺並不怎麼好。

  時間往前回溯到2014年前後,那個住在紐約市、31歲的我。從遠處看,那情境美得像個夢:住在大城市的單身女子,在美國收視率第一名的晨間節目《今日秀》(Today)上班。這是可以在雞尾酒派對上和別人聊的事情,對方通常很想知道更多,都會問:「那些上節目的名人,你都有機會認識嗎?」

  實情並沒有那麼迷人:我在沒有窗戶的辦公室伏案工作,片刻不離座位,平日工作時間長,節奏又快,沒有真正的午休時間,等到傍晚時分,我已經精疲力盡。在那裡任職的七年間,我一度因為肌腱炎嚴重發作,不得不接受四個月的物理治療(一面擔心會因此失去工作)。每天八到十個小時連續不停打字,我的手腕痛到連洗頭時把洗髮精在頭髮上搓揉起泡都做不到。

  全年無休的新聞工作環境,壓力沉重的工作日,精疲力盡的我在暖氣不足的公寓套房裡點泰國菜外賣吃,然後窩在沙發上看《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影集。大部分日子的晚上,我累到連約朋友見個面都沒力氣,哪裡還會去認識新朋友,孤單寂寞成為日常。我也已經三十好幾,年紀愈來愈大,虛榮心也愈來愈焦慮,或者不如說是對容貌漸衰、身材走樣背後代表的意義感到焦慮,我看到肥胖者和老年人在媒體上和約會時得到什麼待遇──絕對稱不上善意。

  說來遺憾,年齡歧視在新聞界是普遍現象。我在《今日秀》時,安‧柯瑞(Ann Curry)含淚降格為共同主持人,好讓出位子給比她年輕15歲、活力充沛的莎凡娜‧古里絲(Savannah Guthrie)。事發當天早上,新聞編輯室安靜得很詭異,製作人不發一語,深怕會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後來,指示下來了,要他們開始刪除柯瑞在網站上的照片,還有相簿、徵才日活動回顧等等,彷彿她從來不曾存在。

  過不久,帶我的主管在休完產假後被迫離職,公司晉升一位比她年輕,也比較沒有經驗的經理接任。雖然這擺明就是歧視,可是我主管的律師說,她很難告得成公司。我們其他人都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變老,常保青春,保住工作。

  這是一場殘酷血腥的賽事,而我並沒有做好準備,可能是因為我實在太累了。

  那養生能有什麼作用?答案是:能提供解方。

  養生食品保證我吃了會更有活力,同時還能保持身材苗條。當我睡到半夜醒來,擔心自己會不會孤獨死時,營養品可以助我入眠,睡得更好。我上健身課,就不需要約朋友見面,因為朋友就在那裡。新聞業「垂死」的種種慘況塞得我的大腦運轉不靈,靜心課程宣稱能幫我清除這些雜念,讓心歸於平靜。養生產業說它可以修復我,我不是個壞掉的玩具,只是需要換新電池,而我想要相信。

  儘管我確實是在尋找解方,但要說我被養生產業灌了迷湯,也不盡然。生活裡有太多事情讓我感到不舒服,雖然不能什麼都怪罪生活,但我開始懷疑自己的生活方式從根本上就不健康。工作充滿壓力,整天吃油膩的外賣食物,沒完沒了、令人沮喪的相親約會……我極力想要找到方法應付這一切。

  我對各種可能性抱持開放態度,而養生品牌彷彿能懂我,他們完全理解像我這樣的人,正被一些很真實的問題困擾。我們覺得身心被掏空,灰心喪志,既孤獨又焦慮,很需要有什麼讓我們提振一下。

  我的轉變並非一夜之間發生,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抗拒這種文化,聽到朋友跟風喝蘑菇咖啡什麼的,就翻白眼嘲笑朋友,但沒多久就發現,自己也不爭氣地站在收銀台前跟著買。因為這些潮流不再是反文化,而成了文化本身,就像有人說的,轉變的開始總是慢慢的,然後就一整個大爆發。

  我愈來愈關注自己的健康,就像等待測試的實驗室老鼠。養生感覺很有趣,又很重要:做瑜伽的感覺很好,又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智慧體能紀錄器能激勵我多動一動嗎?來試試看吧!拔罐據說可以舒解肌肉的緊繃──管他的,大家都在做,這裡面肯定有什麼好處,不是嗎?

  2015年,我從紐約搬到洛杉磯,原因很簡單:我想要暖和的環境,西岸的生活看起來更健康、更從容,令我心生羨慕。在這裡,一年到頭都能看到有人在戶外慢跑,洛杉磯人猛灌蔬果汁的樣子,就像我在紐約的朋友下班後來杯龍舌蘭那樣。到了週末,比起購物和去吃頓早午餐,他們更喜歡到魯尼恩峽谷(Runyon Canyon)健行──就算去購物,也一定是去全食超市(Whole Foods)。那時候,這裡似乎是讓每個人都感覺更好的希望國度。

  過了約莫一年多一些,我成為《快速企業》(Fast Company)的全職撰稿人,這是一本以科技創新、領導力和設計為核心的進步商業雜誌。我主要寫時尚與美食報導,但是我發現,愈是融入洛杉磯的生活方式,我提案的題目就愈反映出我的蛻變。所以同年,主編同意把養生主題全部交給我,甚至讓我發行一份談論最新養生趨勢的通訊。

  通訊取名《豐盛》(Well To Do),我在發刊詞裡這樣寫道:「為什麼時下人人都在喝康普茶、買DNA試劑、下載靜心app?這些發明和新玩意真的能讓人過得更好嗎?它們到底有沒有效?」這些是我要花接下來四年回答的問題,不只在《快速企業》,我也在《洛杉磯時報》(L.A. Times)、《紐約時報》、Medium的《Elemental》,以及養生研究機構回答這些問題。我想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女性像我一樣,想要好好喘口氣。

  這些年來,我嘗試過各種創新構想,例如心理治療簡訊機器人。我調查過臉書(Facebook)與另類健康團體的鬥爭,報導過銷售「運動休閒化妝品」的美容品牌,也就是健身房專用的睫毛膏和粉底。我還試過更荒謬的東西,包括一款給失眠症患者用的「睡眠機器人」──長得更像是無臉版的華斯比熊(Teddy Ruxpin);還有助眠冰淇淋(絕不是開玩笑)。因為工作的關係,我走訪全美各地的大腦優化實驗室和飄浮艙工作室。

  我認識很多社群團體:在猶他州偏遠的滑雪勝地,我和科技菁英一起打造未來的高級養生社區;在阿拉巴馬州的農村,我在烏托邦式的純女性公社度過週末。還有一次,我參加一場「戰勝死亡」研討會,與會的科學家和滿懷希望的老年人相信,他們可以破解長生不死的密碼──說真的,感覺還真像《逃出絕命鎮》(Get Out)續集。

  我採訪過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生物駭客偶像戴夫‧亞斯普雷(Dave Asprey)、派樂騰(Peloton)創辦人約翰‧佛雷(John Foley),還有努力研發新醫療方法的女性科技(femtech)新創事業創辦人。我也與全美各地講究養生的女性訪談,有些人突然開始不吃乳製品,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有些人則在找到自己喜歡的健身房後,感覺宛若重獲新生。

  不過,這樣過了幾年後,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對這個產業的看法變了,而且是徹底改觀。這個一開始以健身、營養與紓壓為訴求的領域,愈來愈讓人看不懂:水晶水瓶、排毒療法,還有可疑的辦公室養生計畫。在採訪無數的創辦人、試過坊間每一種養生趨勢之後,我開始心生懷疑。出於好奇,也出於記者的職責,我開始做功課。那個時候,我已經離開數位新聞製作的忙碌世界,有更多時間深入研究養生品牌引發的議題。

  我打電話給醫療專業人員,查證坊間的健康主張。我向科學家求證有關化學成分的疑慮,開始問每個人他們的大麻二酚產品效果如何,並細讀產品標籤上的說明文字。

  我開始意識到,不能只從表面看這些公司,他們的行銷承諾常常不合科學,證據少得可憐,有時甚至過度誇大。以市場成長為目標的網紅和意見領袖,太快就跳進販賣恐懼的結論,更糟的是,他們把自己的壓力加諸女性身上。養生產業並不像業者要我們相信的那樣,更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習以為常,關於什麼健康、什麼不健康的許多「小知識」,都不是真的。

  因為媒體處理養生議題,通常更像在做時尚報導,不一定會要求記者查證養生公司的說法。

  當行銷訴諸精準的科學資料,我們很容易掉進它的陷阱,養生公司公關部門發布的內容,很多時候都感覺很像一回事。況且,我是幫《快速企業》寫稿,又不是《科學人》雜誌,讀者關心的是投資人動向、市占率、有創意的宣傳、前衛的設計。科學並沒有被忽略,只不過位居次要。

  但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大家已能用平常心看待新創公司所謂「改變世界」的宗旨,還有過去被捧上天的那些創辦人。《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公布一份石破天驚的調查報告,踢爆現在已經倒閉的Theranos公司及其詐欺行為,於是我們都開始拿放大鏡審視矽谷領導者的說法。

  恕我直言:你可能不會喜歡我在這整個過程中挖到的一些東西。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也曾猶豫過──如果你發現自己曾經被蒙蔽,只看到事情的片面,那是一種令人很不平衡的感覺。我不想承認一件愈來愈明顯的事情:我們已經習慣接受某些積非成是,而成為常識的養生觀念,因為它們無處不在。雜誌中、社群媒體動態上、美妝店裡,我們被養生宣傳疲勞轟炸,行銷的力量遠比科學證據強大。很少有人會追蹤科學家,但是大家毫無例外都會一窩蜂追蹤名人、網紅和各種品牌,這些對象完全不是健康專家,卻搞得就像健康專家一樣。

  我了解得愈多.就愈感到擔心。身為記者,我不得不承認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情:養生產業一點都不健康。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99272
  • 叢書系列:優生活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書摘1
 
第4章  健身房就是教堂
 
樂芙在她的健身車上向前踩踏,健身車成了她的臨時講壇,金項鍊在她的脖子上宛若乒乓球般左右晃動。五分鐘過去,她又要分享更多人生智慧了:人們不誠實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摒棄這種美德?他們害怕尷尬,想避免難堪的局面,又或者只是想逃避懲罰。如果你覺得自己也犯了以上錯誤,沒關係,樂芙的口氣充滿同理心,還稍作停頓製造效果,接著說:「如果你做到了,阻力再往上加一或兩級。」
 
你可以稱樂芙為現代健身的守護聖者,結合宗教語彙和流行心理學,打造出一門洋溢非宗派信仰的勵志流汗課程,每堂課開場是以某項「美德」為主題的迷你講道,例如決心、榮譽或勇氣,通常用感人的個人故事來襯托主題。樂芙像手握車把的女祭司,有時會在肢體動作上給予客戶技術指導,但她真正的目標是:讓健身車昇華為一匹載著大夥兒一起反躬自省的飛馬。(派樂騰的課程結合飛輪健身直播與數位社群體驗,用戶可以「看到」其他成員,進而相互競賽。)
 
樂芙希望你感到心靈上的滿足,不過也要練出飽滿的肌肉。
 
她因為這種新型態的健身方式竄紅,派樂騰甚至販售「樂芙的週日之約」基本款時尚系列,包括88美元的品牌紫色緊身褲,宣稱能「開啟你的熱情和目標感,完成每週的挑戰」。才短短幾年,這位活力充沛的模特兒/舞者在IG已累積近85萬名粉絲,並登上《紐約時報》、《BuzzFeed》、《時人》、《時尚》(Vogue)等數十家媒體版面。萬聖節時,有粉絲穿上一身行頭打扮成樂芙,連品牌背心和醒目的假髮也沒漏掉。
 
派樂騰把樂芙的課程形容為「創造一種與自我深度連結的感受」,樂芙則是將自己「作為器皿」獻給觀眾,就連宣傳課程的美術設計概念,也讓人聯想到先知領袖:照片中的樂芙雙臂平舉,健身車基座散發出紫色光環,就像在迪斯可舞廳裡的耶穌——只是耶穌得像樂芙一樣,與愛迪達簽廣告合約才行。樂芙的成功,證明那些貶低大學人文教育的人都錯了,她在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念的神學課程,似乎完全值回票價。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10/08
劇透警告
身為一個體弱兒的母親,時常會被問到是否有給孩子吃保健食品?又或者會有許多熱心人士提供各式各樣的產品要我嘗試,並且表示他們自己也有在使用,也因此較少感冒或遭遇病毒攻擊時症狀可以減緩。

說真的,我聽到以上的這些說法,我多半是耐著性子傾聽,一旦對方開始進入推銷的模式,我很可能就會展開反駁,理由是我認為許多宣稱療效的商品光是以基本知識及邏輯來思考就令我感到荒誕不羈,更何況在基於缺乏科學數據與專業醫療證實的前提之下,我實在無法說服自己有必要花錢買心安。

許多人曾經開玩笑地表示女人及小孩的錢最好賺,這個說法其實並非空穴來風,我們可以在百貨公司週年慶的時候見到許多女性踴躍地搶購商品,也可以觀察到許多廣告標語都能輕易地撩動女性的購物慾望,尤其近年來風行的養生觀念,更是令女性為之嚮往,然而越是標榜健康、有機、養生的商品越是價格高昂,也讓深信不疑的消費者把療效與價格畫上等號。

《失控的養生》這本書的作者擅長報導健康、養生、科技與女性議題,經過自身的投入與深入分析之後發現許多「養生」的背後其實潛藏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尤其鎖定女性為客群來販售恐懼,因為女性不僅在職場上受到的限制比男性來得更多,同時也肩負家庭及育兒的重責大任,同時亦深受報章雜誌及網紅不斷鼓吹必須要懂得保養及吃得健康才是「愛自己」的表現,於是不自覺地投入金錢消費而讓自己感受到歸屬感。

作者在書中直白地訴說養生產業一點都不健康,其實多半是過度誇大療效卻毫無科學證據,更直指市面上所謂標榜「天然」及「有機」商品不見得是安全的,比如「天然」防腐劑如果無效,可能會滋生更多污染物,有機農場也並非完全不灑農藥,潔淨美容產業更是充斥著「偽科學」,書中提到品牌不必主動誤導消費者,因為消費者會用他的假設自行腦補,真是一語中的。

當然,這本書並非想要與所有養生產業為敵,而是點出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職場對女性的不友善、人們在尋求正規醫療的過程中曾經有過不愉快的經驗,抑或是女性在育兒過程中總是被質疑不夠稱職,於是反工業化、優質親職教養、天然、靈性等產業應運而生,與其去爭論養生產業是否道德,不如去思考整個國家社會的制度是否有需要改革之處?而非讓民眾付出許多金錢去購買成效不明的商品與課程,因而錯失做出正確決定的機會。

其實在我個人看來,凡事過猶不及,最忌諱的就是把任何人事物當成宗教般無條件相信與膜拜,我最認同書中的一句話是:「一旦有人開始靠賣這些營養補充品謀生,對我來說,什麼可信度都可以丟到水溝裡了。」

愛自己不需要花大錢,更不需要模仿他人的生活模式,甚至連外貌及身材都無須感到焦慮,書中便提及靜態活動看似成效不明顯,但仍值得與動態活動同等備受重視。

這本著作是很深入的社會觀察報告,很適合所有容易被情感煽動而進行消費行為的讀者們閱讀。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醫療保健】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鍊金之旅《中年之路》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加碼(6/17-6/18)
  • 職場人
  • 天下文化(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