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
我們與毒的距離只在一線間:11個中毒案例教你如何與毒共處,劑量才是重點

我們與毒的距離只在一線間:11個中毒案例教你如何與毒共處,劑量才是重點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4年08月1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從遠古神農以身試毒到當今蘇丹紅、邦克列酸等層出不窮的新毒物
人類跟毒共處了數千年,真的了解什麼是毒嗎?
一聽到致癌,恐懼就被放大
可是毒無處不在,無毒生活已經是不存在的幻想
了解正確毒理,學習與毒共處,才能安全顧自己

  臺灣的食安問題一直佔據新聞媒體頭版,也是民眾最恐慌的議題,近日寶林茶室、蘇丹紅等等,中毒已危害到生命的層次,讓人越來越不敢外食。每個人都對毒物非常反感。

  水俁病、世紀之毒戴奧辛、多氯聯苯、三氯乙烯、甲醛屋、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塑化劑、毒奶粉三聚氰胺、雙酚A……還有水(水喝多了也會死),從這些在世界與臺灣發生過的毒物災難案例,來談「毒」是什麼,並幫助讀者認識生活中常見毒物──從認識它們如何產生;對人體的毒害;以及避免毒害的方法,讓民眾對毒有正確認識,不再隨媒體的聳動報導起舞,搞的人心惶惶。

  萬物皆有毒,只要劑量足
  是毒是藥只在一線間
  爆發食安中毒事件時,不要緊張、恐慌
  「劑量」才是決定中毒與否的關鍵

  毒理學之父帕拉塞爾蘇斯經典名言:「所有的物質都是毒物,只要劑量正確,就可以把毒物變仙丹。」談論有毒物質,民眾一聽到「致癌」就嚇壞。其實,有毒的東西不一定會造成危險,例如劇毒砒霜已經入藥,用以治療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APL),獲得很好的療效;反過來說,無毒的東西也不一定安全,像是我們每天喝的水,也有機會讓人水中毒。

  現代生活中,有毒物質無所不在,空氣裡、食物中、日常用品,要過完全無毒的生活已經不可能。然而,我們面對毒物時,不必驚慌,記得「劑量」才是造成毒害的關鍵。臺灣毒理學權威透過毒理學追本溯源與十一個中毒案件分析,教大家認識生活常見的毒物,學習如何與毒共處,有效避開生活毒物,降低中毒風險。更重要是告訴大家面對未來可能增加的中毒風險如何應對,以防因未知而陷入恐慌。

  未來會有更多新興毒物出現
  面對中毒事件頻傳
  臺灣人如何因應?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為「毒」所苦,卻從未停止研究毒物、完善防毒機制的腳步,說毒是推動人類文明前進的推手也不為過。在訊息傳播充斥著危言聳聽、斷章取義的今日,眾人聞毒色變,就讓臺灣毒理學權威親自解說正確資訊,教大家如何遠離毒物、避開致癌風險,培養面對新興或未知毒物威脅的應對能力

  本書具毒理學、化學等知識性,卻又結合社會學的關懷,站在民眾的恐懼,終結「流言」。其實任何東西都有毒性,但憑藉個人體質的不同,就像是「你的蜜糖可能是我的毒藥」,也不一定人人都會中毒/不會中毒,劑量的多寡也是中毒的關鍵,水喝多了也有人可能會中毒。既然毒物無所不在,比起恐懼,正確地認識它們,更能處變不驚、聰明過健康生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姜至剛


  臺大醫院血液透析科主治醫師、臺灣大學毒理學研究所教授、臺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理事長。研究專長為腎臟學、毒理學、食品安全與風險分析,更曾多次於食安事件中與媒體及民眾進行風險溝通。

陳佳煌

  現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臺灣永續健康福祉協會理事。研究專長為毒理學、腎臟纖維化分子機制與食品安全風險分析。

孫銘宗

  現為臺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秘書長,浙江大學法學博士、政治大學法學博士。研究領域主要為行政法學、社會保障法及食品安全管制,近年來致力於食品安全風險溝通。
 
 

目錄

作者序  透過案例分析培養大眾識毒能力
毒理學專有名詞搶先看
 
前言 
離不開毒,就學習與毒共處
研究毒以防被毒殺個措手不及
理解毒的三大觀念
毒性物質從哪裡來?
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
  ◆身體主要的兩大排毒器官——肝臟與腎臟
 
一種物質有沒有毒,沒有絕對性。劑量決定毒性!
吃多少才會有事?
超標不等於吃了就會中毒
 
人毒共存的歷史:「這草有毒!」從經驗知識到獨立科學
毒是人類文明與科學的推手
從自然界中習來毒理概念的遠古時代
QA 毒理專家怎麼說
化學知識建立的中世紀
十九、二十世紀從毒物概念轉變為現代毒理學
 ◆馬許試驗偵破毒夫案
 ◆鐳女郎中毒事件
 現代工安和環保意識的建立
 ◆印度博帕爾工業事故
毒理學會的成立
現代毒理學試圖擺脫動物試驗
毒理學重視與公眾進行風險溝通
 ◆農民曆「食物相剋中毒圖解」釋疑
 
無毒生活是幻想:「魚兒自殺,貝類絕食!」人類歷史上的毒物災難
水俁病——不可逆的汞中毒
◆水俁病症狀
 QA 毒理專家怎麼做
 
戴奧辛——無孔不入的世紀之毒
◆國外戴奧辛毒害著名歷史案例
 QA 毒理專家怎麼做
 
多氯聯苯——影響終生健康的油症事件
QA 毒理專家怎麼做
 
三氯乙烯——電子廠女工怪病
QA 毒理專家怎麼做
 
甲醛——在家呼吸也可能讓你罹癌
QA 毒理專家怎麼做
 
萊克多巴胺——瘦肉精安全嗎?
QA 毒理專家怎麼做
 
塑化劑——食品界的SARS事件
◆毒性化學物質的分類及定義
 QA 毒理專家怎麼做
 
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QA 毒理專家怎麼做
 
雙酚A——引爆可口可樂換瓶風波
QA 毒理專家怎麼做
 
水——喝多了也是會中毒
◆水汙染
 QA 毒理專家怎麼做
 
農藥——必要之惡,也是必要之善
◆農藥殘留最多與最少的水果與蔬菜
QA 毒理專家怎麼做
 
毒與癌症:「劑量決定毒性!」毒理學是預防醫學,也是安全科學
癌症成因與致癌物——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都視為毒物

癌症的形成原因
致癌物
◆致癌試驗的動物實驗
 
毒物推動人類完善政策——離不開毒的社會更需要毒理學
知毒三大學
 
量化中毒危險,確認可接受風險——毒性與暴露量風險分析
風險評估
風險管理
風險溝通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79748
  • 叢書系列:i生活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水喝多了也是會中毒
 
在當今這個崇尚健康生活的時代,「多喝水」幾乎已成為生活中的黃金法則。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健康建議:每天八杯水,健康好處多。然而,水,這個生命之源,當它被攝入過量時,又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呢?
 
回顧二○○七年的一場令人震驚的事件,美國加州一家電臺主辦了一個看似無害的比賽——「Hold Your Wee for a Wii」(忍尿把任天堂帶回家),這場比賽不僅吸引了眾多參賽者,更以一種戲劇性的結局震驚了世界。競賽規則簡單卻極端:在限定時間內喝下最多的水,而不去上廁所,就有機會獲得當時熱門至極的任天堂Wii遊戲機。
 
珍妮佛·史崔吉,一位育有三名子女的母親,在這場比賽中為了讓孩子們擁有夢寐以求的Wii 而拚盡全力,她攝入了驚人的七.六公升水。這位二十八歲的女士,比賽結束後不久就因為嚴重的身體不適去世了。她的死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反思,人們開始質疑,我們對「多喝水」的認知是否真的正確無誤?
 
事實上,水中毒,這一名詞雖不常見,卻是一種真實且潛藏的危險。就在大約三年前,另一起水中毒的事件再次證明了這一點。一位四十八歲的女性,在短短兩小時內喝下了五公升的水,隨後因嚴重水中毒而昏迷,所幸最終她的生命得以保住。這起事件再次喚醒了公眾對於飲水過量可能引起的嚴重後果的認識。
 
透過這些真實的故事,我們或許可以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根深柢固的生活準則。在我們進一步探討水的雙面性之前,讓我們先從這些歷史事件中汲取教訓,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毒理學告訴我們,任何物質的毒性都與劑量相關——即便是生命之源的水。
 
什麼是水中毒?
 
人體的構成有六至七成是水分。有醫學研究估計,正常成年人在沒有食物營養的情況下平均可存活八至十二週,少數或許可存活至二十五週。但在完全沒有攝取水分的情況下,綜合個體條件與外在環境因素可能三天後就會因脫水而死亡,由此可見水對於人體的重要性。人體會因缺水死亡,也同樣會因過多的水導致水中毒而死亡。
 
水中毒,也稱為低血鈉症,主要是因短時間內飲水過量超出安全限度,攝入的總水量大過排出水量,導致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下降時而發生,而鈉離子是控制體內水分平衡的關鍵成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醫療保健】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鍊金之旅《中年之路》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遠流童書展
  • 獨步全書系(止)
  • 貓頭鷹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