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期閱讀
不反應的練習:讓所有煩惱都消失,世界最強、最古老的心理訓練入門

不反應的練習:讓所有煩惱都消失,世界最強、最古老的心理訓練入門

反応しない練習:あらゆる悩みが消えていくブッダの超・合理的な「考え方」

  • 定價:320
  • 優惠價:79252
  • 優惠期限:2024年07月1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百萬網紅說書提醒:「千萬不要回應,回應毀一生。」
  ★《週刊文春》評論:「觸動網路重度使用者的心弦。」
  ★日本亞馬遜暢銷榜冠軍!銷售突破30萬冊,1.2萬則好評推薦!
  「簡直就是生存之道的課本!」「比什麼勵志書都棒!」讀者超熱烈推薦!

  東大名僧傳授!佛陀的超合理思維,解決你的一切煩惱!
  所有的煩惱都始於不必要的反應。
  那些讓你痛苦的言語、情緒和記憶,根本毫無意義。
  為了「不失去真心」,為了「找回自我」,別再受人擺布了。
  你的幸福,你決定!
  
  別人的批評論斷、網路酸言酸語、心裡的煩惱擔憂……
  你是否因為這些事情而感到疲憊?總是不由自主地受到影響?

  一切的「痛苦」都始於自己的「反應」。了解這一點,就是解決煩惱的第一步。
  一位相信佛教不是宗教,而是「有助於改善生活的方法」的僧侶,
  透過2500年前開悟的佛陀(原始佛教),教你:

  ˙不作無謂反應、不徒增煩惱
  ˙勿受不滿或壓力等負面情感所苦
  ˙別在意他人的眼光,過自己的生活
  ˙改掉過度拘泥於勝負優劣的性格

  這是一堂經過時間考驗、每個人都適用的心理調適課,
  使你活出自在、悠然自得!

讀者好評推薦

  ˙一本了解如何與自己的心好好相處的好書!我相信,如果你能學會書裡的內容,你的生活一定會少一點艱辛。

  ˙這是一本非常棒的書,為退休後的我提供精神支柱。我想我會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它。

  ˙我注意到自己在職場、與家人相處上有些問題,然後撥雲見日地心情變好了。我想我會嘗試去實踐我想做出的反應。

  ˙佛陀真了不起!閱讀之前,我滿腦子充斥焦慮和不安。開始閱讀後,感到佛陀的思想很偉大。雖然歷時2500年,但還是令人大開眼界。
  理解心裡的反應是無謂的反應。光這一點就能消除煩惱。
  理解心裡的反應是存在的。存在的東西就是存在。
  光是第一章就值得閱讀。

  ˙心靈塑造生活。這句話大致說的是心態的重要性。學會掌控認同欲、祈願人們幸福、不對人執著……等心態,將幫助你擺脫痛苦。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被認同欲所囚。透過這本書,作為擺脫痛苦的第一步,首先,我想試著去理解這些感受。

  ˙本書以佛陀的思想為基礎,提出了處理各種煩惱的方法。雖然要立即實踐有困難,但我想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它,希望藉此讓自己不再受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草薙龍瞬


  佛教僧侶,有「東大名僧」美名,佛教學堂「興道之里」負責人。

  出生於日本奈良縣。國中中輟之後,16歲時離家赴東京。自修通過高中學力檢定,大學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院。畢業後經歷智庫公司等各種職業,於35歲後決定出家,並於緬甸國立佛教大學修畢專修課程。現在於印度經營社會改善的非政府組織及幼兒園、小學。著作有《不反應的練習》《有那麼多煩惱,是因為你過度思考和追求》等書。

  他的理念獨樹一格,將佛教宣揚為「有助於改善生活的方法」,而非一種宗教。多采多姿的「佛教式生活」、談論各種主題的「成人私墊」、導入肢體動作的「坐禪練習」等,開創各種掌握佛教本質的嶄新活動,極受歡迎。此外,淺顯易懂而且饒富趣味的佛教話題甚獲好評,邀請他演講或研習的文化機構,以及企業、學校、地方政府不斷增加。

  特色:
  ․沒有宗派、寺廟、家庭的單純「出家僧侶」。
  ․不實際探討佛教,以不談論「屬於宗教的佛教」為方針。
  ․思想的基礎為「原始佛教」(佛陀所傳播的合理的思想與冥想法)。

譯者簡介

劉滌昭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拓殖大學經營學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不生病的生活》《零極限之富在工作》《內在小孩》等約五十種。
 

目錄

前言 讓所有煩惱都消失的佛陀超合理思考法

第1章    反應之前,先理解原因

不要試圖擺脫煩惱,而要去理解它
光是理解煩惱,就能跨出第一步
「明快處方箋」讓一切迎刃而解
工作上、人際間的煩惱,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兩千五百年前的智慧,解決現代人的煩惱綽綽有餘
著眼於問題的原因
佛陀用「激流」比喻真實人生
如何與不滿足的心打交道?
希望被肯定,到底有何意義?
由苦惱轉成懷抱希望的一天
確實觀察內心狀態
①    用言語確認內心的狀態
②    體會身體的感覺
③    在腦海裡分類
巧妙歸零妄想的方法
養成邊走路邊清理內心的習慣
三大煩惱──其實是超便利的工具?

第2章 不作多餘的判斷,也不要否定自己
你常作「無謂的判斷」嗎?
停止判斷好與壞、喜歡跟討厭
不懂裝懂,讓你開心嗎?
「判斷」有時是劇毒
心要像潺潺流動的小河
不要誤認「不存在的東西存在」
放下痛苦的方法
要小心名為傲慢的心病
只要想「對你是否有幫助」就好
想著「我是對的」就錯了
從不自覺下判斷中解脫
①    「啊,我作了判斷。」──發現判斷的語言
②    思考「自己是自己」
③立誓「成為坦率的人」
任何時候都不否定自己
會生出怒氣的人,是自己
練習:恢復自由的心
①    到戶外一步一步地走路
②    環視遼闊的世界
③我肯定我自己
停止判斷之後,人生即可順利展開
培養真正的自信
需要自信這件事,完全不合理
什麼是現在能做的事?
擺脫「現在非努力不可」的想法
只要先累積經驗就好

第3章 別被不滿或壓力等負面情感所苦
不升高情緒,也不壓抑情感
首先,整理人的煩惱
不作反應是最大的勝利
推讓給對方,是不受人際困擾的根本
這樣做,就能將煩惱減半
為何流氓也會流下男兒淚?
如何與棘手的人相處?
不去判斷他人的事
忘記過去,不對記憶作反應
對方永遠是「初次見面的人」
與對方一起來理解
佛教所思考的人生方向
大原則──只在乎內心樂的反應就好
啊,追求欲望也沒問題嗎?!
活用欲望
增加內心的樂,減少苦

第4章 別在意他人的眼光,還自己自由
不要隨他人的評價起舞
在意他人眼光的真正原因
不要接納頭腦的胡思亂想
把不打算確認的事拋諸腦後
與令人煩悶的人保持距離
為什麼總是焦慮不安?
如何不行生出憤怒?
一舉消除多年煩惱的方法
不再比較,專注於自己的事!
「比較」是不合理的思考法
什麼是一定能實現目標的「正確的努力」?
改善、專注、滿意──禪寺勞務的效用
「專注於本身事務」的禪智慧
無心地工作即盡心地工作?

第5章 正確的競爭
競爭或許是妄想
了解競爭的機制
誤解勝利滋味甜美
沒有人可以完全勝利
競爭前先準備
禪僧的教導:不如閉上眼睛來觀察
若是佛陀,他會說:「趕快醒來!」
準備正確的動機
圓滿解決人際關係的四無量心
製造值得稱讚的人生基礎
世界會因為眾人齊心協力而改變
慈、悲、喜、捨的強大力量!
做個有助於他人、對人有貢獻的人
注意五個阻礙
阻礙人生的五個注意事項
擊退人生五個阻礙的佛陀思維
人生就是正確地努力減去五個阻礙
從失敗的想法中解放出來
現在的嫉妒是過去的自卑
照顧腳下──只看好自己的立足之地
做自己能做的事
生於世上,但不受世上汙染

終章 回校思考的基準
恢復正確的心!不論多少次
如何達到「人生這樣就滿足了」的安穩狀態
人生的可靠依託──正法
佛陀的嚴詞提醒:首先要靠自己!
踏出、回歸、持續走下去
始終不忘記正確的方向
佛陀其實原本超負面思考?!
以最高的領會為目標
相信自己的人生
任何煩惱都能克服
一定能抵達終點

 
 



讓所有煩惱都消失的佛陀超合理思考法


  人活在世上,什麼遭遇都有,心中難免常苦於「人生一點也不輕鬆」。

  然而這些日常煩惱卻是有辦法明智克服的。

  事實上,所有的煩惱都起於「某一件事」。只要明白這點,再加以「正確思考」,任何煩惱一定都能消除。這就是本書所要傳達給大家的。

  究竟,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謂的「煩惱」是什麼?

  ˙總是迫於生活的追趕,內心無法從容。
  ˙對現在的工作不滿意。想到未來就會感到不安。
  ˙厭惡的事、不幸的遭遇、反覆的失敗,導致情緒低落。
  ˙與同事個性不合。人際關係帶來壓力。

  乍看之下,似乎全是單憑自己一個人無力解決,需要花費時間處理的問題。

  但事實上未必如此。

  因為這些煩惱都是從「內心反應」而起。

  說到「內心反應」,應該有不少人一下子無法完全意會過來吧?其實,若說日常生活都是由「內心反應」所構成,也不為過。

  例如,上午通勤尖鋒時間對「每天擠擠擠」覺得煩,是導致內心鬱悶的反應。對他人不體貼感到不快,是形成怒氣的反應。在重要場合,「我說不定會失敗……」的負面想法油然而生,是造成不安和緊張的反應。與人碰面時、工作中,甚至是走在路上,內心時時刻刻都在反應。

  這個結果使得我們時常焦躁、情緒低落,對未來感到不安和壓力,失敗後感到痛苦、懊悔,種種「煩惱」緣此而生。

  也就是說,煩惱開始時,一定「內心有所反應」,讓心理忍不住產生變化。這就是製造出煩惱的「那一件事」。

  既然如此,有一個方法能夠根本解決所有的煩惱,就是──「不要作無謂的反應」。

  請想想看,如果不再產生多餘的反應,人生會變得多麼輕鬆愉快?

  沒有這些無謂反應,就不再猶豫不決、不再沮喪、不再生氣發怒、不再感到壓力、在眾人面前不再緊張、回顧過去不再後悔、對未來不再感覺不安──「人生終於得到拯救」,不是嗎?內心變得輕鬆,如此一來,一定能更接近幸福。
 
  或許有人會誤解,但我所說的「不反應」,並非強行忍耐、漠視一切或毫不關心,而是指從「一開始就不要有」徒增煩惱的多餘反應。一旦出現憤怒、不安或「責怪自己」的負面情緒,就應立即重新整理心情,或將反應消除。
 
  你曾因為不必要的無謂反應,遭遇過多麼重大的失敗,產生過多大的煩惱……

  就從現在開始,邁向「不作無謂反應」的生活吧!

  教導我們「不反應練習」的,是古代印度的得道智者,覺醒人──佛陀。

  最初佛陀的教誨是「藉由停止內心無謂的反應,來消除一切煩惱和痛苦的方法」。內容大略分為兩部分:

  ①觀察內心反應
  ②合理思考

  ①「觀察內心反應」,是指大家熟悉的「坐禪」,以及經常聽到的「正念」或「內觀靜心」。奇妙的是,細細覺察心的反應和心的作用,雜亂的內心就能平靜下來。這是化解壓力和轉換心情的最佳方法。請務必詳閱〈第1章〉。

  其次,②「合理思考」則是指為達到「目的」,有條理地思考。透過這本書,我們的目的是「不作無謂反應」「不徒增煩惱」。遵循佛陀的教誨,充分學習和思考這些對任何人而言都非常重要的課題:
 
  ˙不作多餘的判斷。任何時候都不要否定自己〈第2章〉
  ˙勿受不滿或壓力等負面情感所苦〈第3章〉
  ˙別在意他人的眼光,過自己的生活〈第4章〉
  ˙改掉過度拘泥於勝負優劣的性格〈第5章〉
  ˙現在開始,發自內心接納自己的人生〈終章〉
 
  本書的特色就是直接從原始佛教,也就是佛陀親說的正法中,學習消除煩惱的「佛陀思考法」。原始佛教是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印度住世時所提倡的最古老教義,書裡將佛陀充滿智慧的話語,以簡單易懂的語言翻譯,並豐富地加以介紹。

  原始佛教與許多人會聯想到的「佛教用語」的宗教內容完全不同,充滿了適用於現代且合乎理性的實用「思考法」。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運用。
 
  你不必再煩惱了。向佛陀學習,每天務必以「無論在什麼狀況下,都不輕率反應」「煩惱要正確思考和解決」為目標地鍛鍊心性吧。

  這是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平靜、滿足、幸福,應銘記在心的關鍵要點。讓我們開始練習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374482
  • 叢書系列:第一本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0.8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圓神暢銷展

老高與小茉

 

內容連載

不要試圖擺脫煩惱,而要去理解它
 
世人常說「人生在世不免煩惱」。但是很意外的,真正了解「煩惱真相」的人卻很少。
 
人們對自己不滿意人生感到茫然,即使有「不應該繼續這樣下去」的想法,但因為不了解「煩惱的真正原因」,所以無力解決。工作上、家人相處之間,就算感覺到懊惱、憤怒、失望、消沉、不安,卻因為不知道能夠解決的思考方式,而讓不滿的情緒一直持續下去。
 
佛陀的想法是,對於我們平時出現的煩惱,應先從「理解」著手。①我有煩惱→②煩惱有其原因→③煩惱有解決的方法,依此順序加以理解,這樣一來不論任何煩惱都能確實解決。這就是佛陀的合理思考法。
 
光是理解煩惱就能跨出第一步
 
首先,我們回想一下平時的心境(內心)。
 
˙工作不如預期順利。沒有成就感。
˙在人際關係上感到辛苦。
˙過去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
˙很難表現自己,而備感壓力。
˙對未來如何生存感到迷惘不安。
 
此外,遭遇意外事故與災難、生病、子女教養和家人相處之間的困擾等,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煩惱。
 
佛陀以「八大苦」來呈現我們一生中所體會的煩惱。
 
聞道者啊,苦的聖諦是這樣的:出生就是苦(①),還有老苦(②)、病苦(③)、死苦(④)。
 
與所怨憎的一切相遇是苦(⑤),不得不與所想愛的別離也是苦(⑥)。
 
求而不能得到是苦(⑦),五蘊熾盛苦(⑧,需要太多、欲望太多,導致身心皆苦)。
 
──佛陀最初說法,《律藏》《犍度˙大品》
 
佛陀所說的「苦」,是古代印度的語言,稱為「Dukkha」。這是將「困難與阻礙」(Du)與「無法埋藏的空虛」(Kha)兩個意義組合而成的用語。傳達「生存於世絕對不輕鬆」的實際感受。
 
佛陀思考方式的特色,在於一開始就接受「人生必定是煩惱、問題相隨」的現實。認定我們日常生活中感覺到的不滿、生存的痛苦、憂鬱等想法都是「必定存在」。這種果決和合理性,正是佛教的特徵。
 
或許有些人認為「接受現實很痛苦」。其實不然。並不是要去「接受」,只是理解「存在」的東西確實「存在」而已。清楚地自覺到「我真的有煩惱,有未解決的問題」,並且思考「一定有方法能解決」。這個方法,就是我們現在開始學習的「佛陀的思考法」。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用閱讀傳遞正能量!圓神電子書全書系,三書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加碼(6/17-6/18)
  • 職場人
  • 天下文化(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