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7/9

人們通常用效率的理由來推崇私人企業與貶低公共服務,但是這套理由不適用在公共運輸的案例上。公共運輸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矛盾:它的服務愈好,就越沒有「效率」可言。一間私人公司如果推出一種快速巴士服務給負擔得起的人,同時避免經營只有退休老人偶爾搭乘的偏僻鄉村的路線,就當然會為老闆賺進更多的錢。就這一點而言,這間公司是有效率的。但是總得有人──政府或鄉鎮公所──來提供這個無法盈利、「沒有效率」的地區服務給那些退休老人使用。

如果拿掉這種地區服務,短期而言當然會產生經濟利益。但是這些利益會被社會受到的長期損害抵消──這些損害很難量化,但毫無疑問是真實的,英國巴士服務民營化的例子可以用來證明這一點。不難預測的是,巴士服務「有競爭力」之後的結果(除了交通供給永遠不足的倫敦是個例外),是服務項目被縮減了;公部門承擔的成本增加了;票價陡峭地漲到市場堪可忍受的上限──而且快速巴士公司取得了令人垂涎的利潤。

火車,跟公車一樣,主要是一種社會服務。幾乎任何人經營鐵路都會賺錢,如果他所需要做的只是在倫敦與愛丁堡、巴黎與馬賽、波士頓與華盛頓之間來回調度繁忙的特快車的話。但是也有許多地方的人們偶爾才搭一次火車,那麼往返這些地點的路線該怎麼辦?沒有任何單一的個人會挪出足夠的資金來支付必要的經濟成本,好讓這些路線維持運轉,只為了當自己難得一次需要搭乘的時候有車子可坐。這只有以集體的方式──透過國家、政府、地方當局等──才辦得到。但是有一類經濟學家永遠都會覺得,政府為此進行的補貼是沒有效率的。他們會想:把鐵軌拆掉,讓每個人自己開車,難道不會比較便宜嗎?

在一九九六年,英國的鐵路私有化之前的最後一年,英國國鐵獲得的公共補助,在歐洲所有鐵路當中是最低的。在那一年裡,法國計劃對鐵路的投資是全國平均每人二十一英鎊;這個數字在義大利是三十三英鎊;英國只有九英鎊。再者,在那幾年裡,英國財政部對東岸主線電氣化要求的投資回報率是百分之十──這個比率遠遠高出對高速公路建設的要求。各國鐵路系統提供的服務品質非常準確地反映了這幾組對照數字。

9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