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9/9

要在未來避免這種錯誤,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新想一想,該用什麼判準來衡量各種不同的成本:包括社會的、環境的、人力的、美觀的、文化的,以及還有經濟的。就這一點上,大眾運輸(特別是鐵路)的例子能給我們重要的啟發。大眾運輸並非一般的公共服務,鐵路也不僅僅是把人從甲地送到乙地的一種方式。鐵路問世於十九世紀早期,正好與現代社會與提供公共服務的現代政府的出現時間重疊;他們的命運是互相緊密交織的。

自火車發明以來,旅行成了現代性的象徵與指標現象。在藝術與商業裡,火車(連同腳踏車、摩托車、巴士、汽車與飛機)都曾被當作指標,來證明一個社會站在發展的最前鋒。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把一種特殊的交通形式視為新奇或時髦的表徵,都是短暫現象。腳踏車只「嶄新」過一次,在一八九〇年代。摩托車在一九二〇年代對法西斯主義者與英國的時髦年輕人是「新奇」的(但是在那之後摩托車就開始成為令人懷舊的「老古董」了)。汽車(跟飛機一樣)在愛德華時代【一九〇一到一九一〇年】是「嶄新」的;然後在一九五〇年代又很短暫地「新」了一次;在那之後,汽車代表許多東西──可靠、繁榮、可觀的消費、行動自由,但是本身不再代表「現代性」了。

 

9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