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

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

  • 定價:400
  • 優惠價:79316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功夫巨星李連杰首部著作
  60年人生歲月 25載佛法因緣

  他是黃飛鴻、方世玉、洪熙官、霍元甲;
  他是《笑傲江湖》裡的令狐冲、《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
  他是太極張三豐、他是中南海保鑣、他是致命羅密歐;
  從《少林寺》小武僧覺遠到《白蛇傳說》高僧法海……

  螢光幕前,鎂光燈下,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他的根本追問:我是誰?

  我不論是在俗世的生活、電影工作、慈善事業,或是求學佛法的歷程中,都曾遭遇種種的問題與困難。為人兒女有其痛苦,為人父母也有其痛苦,這場生命的意義在哪裡?到底有沒有輪迴?而我又是誰?

  這些年來,我深受藏地古聖、吟遊詩人、一位真正心靈自由的勇士──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的啟發。密勒日巴尊者曾經懷恨而殺害許多眾生,但他經歷了偉大的佛法修行,最終可以成佛,相比我所做過的小壞事,我應該也有機會去超越生死吧?──李連杰

專文推薦

  宗薩欽哲仁波切、慈誠羅珠堪布仁波切、詠給明就仁波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連杰JET LI


  一九六三年生於北京。武術運動員、電影演員、「壹基金」發起人、佛弟子。在武術、電影、公益慈善、佛法等領域皆有深入涉獵。

  一九七五年起連續五年獲得中國全運會武術冠軍,一九八二年主演首部電影《少林寺》一舉成名,爾後在電影生涯中以《黃飛鴻》等系列武俠片風靡全亞洲。一九九八年獲邀至美國好萊塢拍攝《致命武器4》,成為少數享譽國際的華裔影星。二○○七年以《投名狀》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迄今擔綱主角的電影作品超過四十部。他精湛的武術造詣、生動的角色詮釋,俱在影像中展現。

  二○○四年於馬爾地夫遭遇南亞海嘯,同年因拍攝《霍元甲》摔傷,以及在青海發生嚴重高山症等,一年內經歷三次生死交關、命懸一線,深刻體驗到人生無常,行善須及時,於是決定投身公益慈善事業。二○○七年創辦「壹基金」,呼籲創造一個人人皆可參與、公開透明的公益平台。二○○九、二○一○年分別擔任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紅十字會親善大使。二○一一年,「壹基金」成為中國第一家民間公募基金會。

  李連杰在一九九八年即皈依藏傳佛教,多次遠赴青海、不丹、印度與尼泊爾等地,親炙上師學習,並閉關修行。二○二三年,六十歲時,思考二十五年來佛法修持的心路,追索超越生死的自在境界,出版首部著作《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
 
 

目錄

【推薦序】英勇的武術形象、嶄新的佛教形象/宗薩欽哲仁波切
【推薦序】反璞歸真,探索生命真相/慈誠羅珠堪布仁波切
【推薦序】我觀察到他修行的深化與盛綻/詠給明就仁波切

序:分享珍貴的旅程/李連杰

第一部:追尋佛法的二十五年
◎一九九七年以前
我是誰?
對武術的反思
像太極一樣思考
最初的佛緣
西藏天珠
◎第一階段一九九七年──二○○三年
一九九七年的轉折
仁波切的預言
美國新生活,臺灣求皈依
為母親送行
困惑中的夢示
初訪青海藏區
演電影的弟子,拍電影的上師
朝禮五臺山,入藏學破瓦
初訪聖地印度
聖嚴法師的十日禪
◎第二階段二○○四年──二○一○年
從頭學起
紀錄片《八萬四千問》
遭遇南亞海嘯
劫後餘生,立刻行動
又歷生死一瞬
再訪印度的啟示
眾生平等,人人公益
汶川大地震救災
雪中足跡
電影《海洋天堂》與健康危機
◎第三階段二○一一年──二○一七年
身痛,心性不苦
青海震災與回饋社會
走向歸途
比福報更重要的事
乞求灌頂
獅子吼與菩提心
朝禮漢傳佛法名山
蓮師聖地閉關
泰國學法
◎第四階段二○一八年至今
修行者的生活
哲人其萎
重返青海巴麥寺
道在紅塵中
再出發:父女的旅程

第二部:修行筆記
◎追求快樂
回想我歷來的嚮往
我的執著所帶來的傷害
外在的平衡
內在的平衡
學佛是迷信嗎?
◎對症下藥
學佛像是爬一座大山
戒律與挑戰
拆解情緒的習題
慈悲與智慧是修行的雙翼
◎轉煩惱為智慧
四個轉變心的思惟
既然無常,就有好壞
五加行:耕耘永續的生命
憶念上師的所緣物
◎靜觀心性本質
水與電影:兩則關於心的比喻
緣起性空
我讀《心經》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迴向有情

第三部:擺渡——指引道途
◎輪迴擺渡人
◎彼岸指南
◎最有價值的保險
結語:祈願與感恩
後記:難忘的二○二二年聖誕節
附錄:與宗薩欽哲仁波切談《心經》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35729
  • 叢書系列:人文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4.8 x 21 x 1.6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我是誰?

我姓李,名連杰, 法號覺遠,道號天緣。

身為一個電影工作者,我的中文名字「李連杰」為人所知,這個名字來自父母的恩賜。有趣的是,我的英文名字Jet Li,為何選「Jet」這個字?並非出於自己的安排,到底是誰取的名字?至今我也不清楚。一九八二年,我演出的第一部電影《少林寺》成名,電影在菲律賓上映前,需要一個英文名字,若將我的中文名字英譯,可能會翻譯成「Lianjie Li」,當時的宣傳團隊覺得「Lianjie」太長,決定取用與「杰」字諧音的「Jet」,就此沿用至今。

我在電影《少林寺》中,飾演一位名為「覺遠」的少年武僧,於是「覺遠」也成了我的代表名字。一九八○年代,因為學習道教的關係,有位老師另給了我一個道號「天緣」。一九八七年,某次機會和金庸先生還有我的一位阿姨共餐,阿姨認為成功立業必須有名有字,她說:「因為你從小父親辭世,缺剛陽之氣,所以要有『陽』字,至於另一個字就讓金庸起吧。」兩週後,金庸先生決定給我「中」字,於是「陽中」就成了我的字。

一九九八年,我在臺灣宣傳好萊塢電影《致命武器4》(Lethal Weapon 4)時,皈依了藏傳佛教,正式成為佛弟子,師父羅貢桑仁波切(Lho Kunzang Rinpoche),給我的藏文法名念作「沃珠多傑」(Ngodrub Dorje),中譯為「成就金剛」。二○○三年,我首次前往印度朝聖,當大寶法王(Karmapa,噶瑪巴)為我皈依授戒時,以「慈悲之子」賜名,藏音念作「噶瑪寧杰布」(Karma Nyingjei Bu)。二○一六年初,我有幸從年邁的揚唐仁波切(Yangthang Rinpoche)座前接受灌頂,他給我的藏文名字念作「勾阿恰車」(Go-nga Jadral),中文直譯是「五門離世」,白話的意思是「眼耳鼻舌身等五識,都脫離世俗」。最後,二○二二年,當我陪著女兒在歐美學習佛法時,我跟她成了同學,陪她一起在明就仁波切座下皈依,我得到一個藏音念作「噶瑪貝瑪洛卓」(Karma Pema Lodro)的法名,意義是「蓮花智慧」。

從李連杰、Jet Li、覺遠、天緣、李陽中,直到第四個藏文法名噶瑪貝瑪洛卓,我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名字,不同的人對我有不同的稱呼,然而,哪一個是我?我又是誰?這些名字各有其意義,哪個是代表我的符號?或是我需要去符合的標籤呢?

會員評鑑

5
11人評分
|
10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05/07
|
電子書
《李連杰的生死玄關》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練武的人都知道,「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外功就是練到膽是鐵打,骨如精鋼,內功就是練到三花聚頂,五氣朝元,讓自己的一口氣,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最後打通任督二脈,衝破生死玄關。




李連杰從八歲進入武術學校,從小學的年紀就開始習武,後來連續五屆,贏得全國的武術冠軍,因為想要改善家庭生活,在一次接拍電影《少林寺》後,有了機會改變自己的夢想,棄武從影不再追尋武功的最高境界。




隨著自己的電影生涯開展,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從中國的電影,而後進入香港的影壇,一直到成為好萊塢電影的巨星,成就越來越高,但對於生死的恐懼油然而生,因為發現一旦時間流逝,生命走到盡頭,所有的名利權情,累積的財富都將一一放下,最後都成為別人的資產,自己將空無一有,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是誰?我要如何超越生死?李連杰蒐羅市面上販售的佛教著作,閱讀百本著名的典籍,依然無法完全解答生命的疑點,內心深處總是告訴自己要如何成為佛陀,進入涅槃,走向淨土,不再受到生老病死的輪迴痛苦。




他告訴自己應該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尋找上師加持指導,在顯密的佛教派別中,得到法師、仁波切的開釋,他踏遍台灣、泰國、青康藏川諸省,也到歐美拜訪各地的出家人,期望師父給他最好的人生指引,讓他能夠早日覺悟。




他在高原山中閉關過,讓自己不再是那個享有盛名的「李連杰」,觀照內在價值,讓自己回到原點;在禪宗的地方,訓練自己熄心熄念的默照禪,一路體悟如何超越生死。




「超越生死」是佛的境界,本質是「覺」,在涅槃的世界甦醒過來,不再覺迷在生老病死的世界。而我們一般人最重要是在這個娑婆世界,追求如何「生死自在」,它的本質就是「空」,一旦體會到諸相皆空,就不會執著於生死的恐懼。




西諺說:「人一出生,就是死路一條。」在娑婆世界沒有任何生命可以不生不滅,佛都會示現肉體的死亡給大家看,讓大家知道死亡並不可怕,唯有相信自己有能力走向不生不死的新生,就能夠在淨土世界獲得永恆的生命。




李連杰在修行的道路上,逐漸看清自己的人生實相,每一個人生角色都是他,他用所有的角色成就「李連杰」這一個人,也就是說所有的佛都一樣,累劫累世的輪迴受生,不同的角色修行,最後都是為了成為「佛」這個覺悟的角色,想通了之後就不用執著這個色身,更要用這個角色完成此生的修行,來超越生死的羈絆。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4/5/7)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5/07
《李連杰的生死玄關》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練武的人都知道,「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外功就是練到膽是鐵打,骨如精鋼,內功就是練到三花聚頂,五氣朝元,讓自己的一口氣,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最後打通任督二脈,衝破生死玄關。




李連杰從八歲進入武術學校,從小學的年紀就開始習武,後來連續五屆,贏得全國的武術冠軍,因為想要改善家庭生活,在一次接拍電影《少林寺》後,有了機會改變自己的夢想,棄武從影不再追尋武功的最高境界。




隨著自己的電影生涯開展,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從中國的電影,而後進入香港的影壇,一直到成為好萊塢電影的巨星,成就越來越高,但對於生死的恐懼油然而生,因為發現一旦時間流逝,生命走到盡頭,所有的名利權情,累積的財富都將一一放下,最後都成為別人的資產,自己將空無一有,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是誰?我要如何超越生死?李連杰蒐羅市面上販售的佛教著作,閱讀百本著名的典籍,依然無法完全解答生命的疑點,內心深處總是告訴自己要如何成為佛陀,進入涅槃,走向淨土,不再受到生老病死的輪迴痛苦。




他告訴自己應該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尋找上師加持指導,在顯密的佛教派別中,得到法師、仁波切的開釋,他踏遍台灣、泰國、青康藏川諸省,也到歐美拜訪各地的出家人,期望師父給他最好的人生指引,讓他能夠早日覺悟。




他在高原山中閉關過,讓自己不再是那個享有盛名的「李連杰」,觀照內在價值,讓自己回到原點;在禪宗的地方,訓練自己熄心熄念的默照禪,一路體悟如何超越生死。




「超越生死」是佛的境界,本質是「覺」,在涅槃的世界甦醒過來,不再覺迷在生老病死的世界。而我們一般人最重要是在這個娑婆世界,追求如何「生死自在」,它的本質就是「空」,一旦體會到諸相皆空,就不會執著於生死的恐懼。




西諺說:「人一出生,就是死路一條。」在娑婆世界沒有任何生命可以不生不滅,佛都會示現肉體的死亡給大家看,讓大家知道死亡並不可怕,唯有相信自己有能力走向不生不死的新生,就能夠在淨土世界獲得永恆的生命。




李連杰在修行的道路上,逐漸看清自己的人生實相,每一個人生角色都是他,他用所有的角色成就「李連杰」這一個人,也就是說所有的佛都一樣,累劫累世的輪迴受生,不同的角色修行,最後都是為了成為「佛」這個覺悟的角色,想通了之後就不用執著這個色身,更要用這個角色完成此生的修行,來超越生死的羈絆。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4/5/7)
展開
user-img
4.0
|
2024/04/08
讀一本好看的書,李連杰所寫的《超越生死》。原本我是在網路書店瀏覽「宗教類」的書籍,卻赫然發現李連杰的這本著作。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他關於影視方面的自傳,閱讀之後才發現這是他數十年學佛的心路歷程。

以文字的乾淨跟流暢而論,李連杰的筆觸不輸一般時下的作家。以佛法的頓悟跟修習來說,李連杰的境界恐怕也不輸許多的大師。試看他對「為何學佛?」的回答:「我發現世間相對的名利權情解決不了生老病死,所以要向佛法追尋。」

那麼修行的第一步是什麼?李連杰表示應該從「四共加行」開始。何謂「四共加行」,分別是:「人身難得」、「業力因果」、「生死無常」以及「輪迴過患」。

又如,他將學佛比喻成爬一座大山。底層的人最多,目的是求佛,求平安、求健康、求姻緣、求發財。中層的人注重的是佛經的理解、心靈的平和跟善行的推衍,許多佛教團體均是如此。至於頂層的學佛則是:「解脫輪迴、證悟佛果。」

有關李連杰對佛法的體悟,我只引以上這兩小段就好。這兩小段的意喻為何?前者概括了學佛的意義跟目標。後者表述了學佛的進程跟階段。許多信徒學了一輩子的佛,卻不知道所學為何?許多師父講了一輩子的法,卻忽略了最基本的論述。我認為,這些論述倒也不是李連杰獨創,只是他學佛,他有學到根本的方向。

李連杰在書中極其坦白的表述他的成長歷程跟家庭狀況。例如他說他的小女兒從小就有憂鬱症,甚至常有輕生的念頭。想想看,這可是李連杰跟利智的女兒,人生還有什麼不圓滿?但是,對不起,生命就是這麼難以逆料。後來也是在因緣際會之下,藉由習佛,改善了李連杰小女兒的憂鬱症狀跟自殺傾向。

關於「世間的攀比」,李連杰的表述也很令人深思。他說他在1980年拍電影時,一天的片酬是一塊錢人民幣,對比十年後他拍港片的價錢,已是天差地別。可是比起好萊塢的明星,他仍屬末流。他說:「但論人生的痛苦,諸如失敗的挫折、弱勢的徬徨、虧損的焦慮、背叛的忿怒,我們與富豪相比,只有數字規模的不同,而沒有程度上的差別,那麼世間的攀比,何時是盡頭呢?」

2018年,李連杰進入長期閉關修持,一年之中有長達半年與外界完全隔絕。2020年,李連杰更決心開始長達3年3個月的閉關,但兩年後因為他小女兒的求助,而提早出關。

我是不是看錯了什麼?這可是當今華人影壇的一線男星、功夫皇帝,不拍電影就算了,居然還躲起來閉關學佛。而且閉關的時間還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一年兩年。我無法想像,我如果是李連杰,我會去過什麼樣的奢華生活?吃喝玩樂恐怕只是最基本的項目。可是這些最基本的項目,恰恰正是李連杰最想捨棄的部份。

因此當你虔誠的入寺跪拜、誦經禮佛之時,縱然未達「證悟佛果」的超然境界,但起碼也已經在過李連杰的巨星生活了。

李連杰的這部自傳不是佛書,但卻是實錄了一個十足的紅塵之人、電影明星,對於習佛的追尋跟反思。至於反思的重點則是,當我們追求更高層次的習佛頓悟時,是否忽略了原本的初心跟基本的方向。這是一個幾近嚴苛的靈魂拷問:「為何學佛?」——你認為呢?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2/20
以我初入門的佛教徒來看,
這本我看完蠻有收穫的李連杰真的很坦然的寫出他修行過程,




我所知佛教徒來說,
修行原則依法(經典)不依人,
以藏傳上師的選擇,
也要自己先懂基礎戒律,
觀察你選擇的老師,
至少守五戒(殺盜淫妄毒),
言行一致。




但這世道風險太高!!!
想安全的用佛法修行,
自己就可以做的,
就是看看「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藥師經」「地藏經」「楞嚴經」,
用功的方法即「清楚放鬆的念佛」,
祝福自己和他人,
乾淨簡單,一句彌陀法直至解脫。








——————————————————




這本李連杰寫的書,一開始在電視上看見新書發表會,各台電視新聞報導,李連杰在訪問中開玩笑地說,大家都說我死了,你看我現在是不是活得好好的。












因為自己也在這幾年成為佛教徒,好奇的開始搜尋YouTube上李連杰的訪問,其中覺得陳文茜訪問李連杰的片段,是最能看出現在的李連杰。也到書店想要看看這本書的內容,但這本書是以包膜的狀態,只能買回家了。












很驚訝李連杰跟我想的不一樣,在電影裡跟新聞中是強壯的人,沒想到在書中提到他拍的每部電影,不是手骨折就是腳骨折,要不然就是脊椎骨折,每部電影都要花很長的時間來休養。再加上本身的大小疾病,胃病,到後期的甲狀腺亢進,以及內臟摔傷導致去高山時嚴重高山症,差點奪取性命。












我只知道他是練武奇才,電影《龍之吻》非常好看,非常富有,家庭美滿,以為他接觸佛教,只是一種休閒追求潮流。沒想到他是可以入深山一連幾10天不梳洗,閉關修佛法的修行人,一個為了超越生死超級努力的佛弟子。












以他本身的社會地位,堅定的意志力,得以接觸最有地位的漢傳、藏傳的法師、仁波切、法王,並接受其直接的教法。福報因緣不可思議,再看20年前他與《聖嚴師父》的對談,那時40歲的他看了大量的佛書,還創立了中國第一間民間的慈善壹基金會,與高僧可以侃侃而談。但20年的今日,他坦誠那時還處於知識的階段,並沒有扎實的修行體驗。












私下都會問所遇到的高僧大德,是否真的沒有分別心,喝水喝尿可以是沒有分別的。他想知道是否真的有人能夠解脫生死,曾問聖嚴師父,你生病這麼重會不會痛苦,師父回他,「會痛但不苦」,把病交給醫生,把命交給佛菩薩,自己就沒有事了。現在李連杰明白了聖嚴師父的心境,其中又20年的修行,成就了不少福德智慧。












低調到只能由媒體側拍的李連杰,連死亡的訊息滿天飛也自顧自的到深山修行,或做公益,對於世俗間的名聲已經不在乎了,曾多次詢問上師可不可以做一個專職的修行人,上師回答他,他的使命不是這個,因為如果他出家了,人們會認為佛教毀掉一個令人稱羨的偶像,但如果他以現在這個身分來講自己的修行之路,可以讓更多人理解佛法,藉此減少許多煩惱。












李連杰說最開心的是小女兒跟他一起在《詠給明就仁波切》下一起當同學,能夠為小女兒的對於人生虛幻而產生的重度憂鬱症給予陪伴,女兒對他說:「學佛使我感覺回到家了,我知道如何找到快樂,也找到失去很久的滿足的方法,人生有重新有了希望」,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李連杰走出自己的關房,想要把幫助到自己女兒的方法介紹給他關心的人們的原因,因為菩提心,願你離苦得樂,少煩少惱。












李連杰說死後,如果知道他的人聽到這個消息,願意的話就念三聲「阿彌陀佛」,就好,為彼此種下解脫的善緣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1/31
我很喜歡讀這種對於內在生命有追求、思辨和省察的傳記,雖然我不是佛教徒,但還是覺得很有收穫。本想拿來當睡前靜心的讀物,沒想到因為敘述的方式很流暢,一不小心就看了一個多小時,所以後來就不敢在睡前閱讀了,但讀李連杰對生命的思考及他修習的方式,的確是能讓人心比較平靜。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2024捷徑|資料夾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5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50週年(止)
  • 飲食保健書展
  • 輕小說大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