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生活展
正念之身:覺察當下,活出健康
4.5
6人評分我要評價

正念之身:覺察當下,活出健康

The Mindful Body: Thinking Our Way to Chronic Health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5年06月22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內容簡介

面對疾病和老化,我們並非束手無策。
改變你的思維方式,為自己找到新的機會!
「正念之母」艾倫•蘭格博士近50年科學實證研究,
解放你的「不可能」,才能活出人生更多可能!

  蘭格博士曾以「逆時針研究」,改變全球無數人看待年齡和健康的信念系統。在這本眾所矚目的最新力作中,蘭格博士彙整畢生的研究精華,帶領我們見證心智改變的力量,擴大對於人類潛能的看法。

  她認為,心理狀態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只要改變思維方式,打破生活中不必要的限制,創造你的「正念之身」,就能改善健康狀況,獲致幸福人生。以正念作為生活的核心,我們會由疲憊轉為靈活、依賴轉為自主、自我衝突轉為自我接納,事情會開始變得不一樣,我們也更能順應當下發生的各種情況。

  本書將帶領所有讀者重新想像並親身體驗更健康、有活力的生命樣貌。

  蘭格博士的正念生活建議
  ●認為疾病會一直存在是一種錯覺,這樣的想法可能會賠上我們的健康。
  ●正念的好處之一,是幫助我們專注於自己實際能夠掌控的事情。
  ●做決策時,不用擔心你的決定是否正確,而是要努力讓決定變正確。
  ●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工作與生活的整合,而不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與其問「那怎麼可能」,不如問「為什麼不可能」。
  ●正念具有感染力,讓學校與企業充滿正念,會讓孩子和員工更願意積極投入人際互動。
  ●當我們敞開心胸,接受「身心一體」的概念,就有可能透過正念思維,讓我們更健康與富足。

  (更多建議請參見書中精采內容)

國內外知名人士一致推薦

  專文推薦
  賴佩霞 身心靈成長教練
  陳建鴻 基隆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

  聯合推薦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許瑞云 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郭葉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副教授
  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鄭先安 心能量管理中心院長
  亞當•格蘭特 Adam Grant 《逆思維》作者
  卡蘿•杜維克 Carol S. Dweck 《心態致勝》作者
  丹‧艾瑞利 Dan Ariely  《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丹尼爾•品克 Daniel H. Pink 《後悔的力量》作者
  大衛•愛德華茲 David Edwards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
  吉兒•泰勒 Jill Bolte Taylor 《奇蹟》作者
  蘇珊•大衛 Susan David 《情緒靈敏力》作者
  湯姆•畢德士 Tom Peters 《追求卓越》作者

  正念是留心覺知,洞察自我與世界的真實面貌,擺脫習性的牽制,展現在生活之中。蘭格博士透過數十年的科學研究,引導讀者打破思維限制,重拾健康自主權,是本值得推薦的重要著作。──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數十年來,艾倫•蘭格的研究向世人揭示心智對個人生活的巨大影響力。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新書中,她突顯出我們的心智在促進(或損害)自身最重要資產──健康方面所造成的深遠影響。閱讀本書,是一場會讓你感到驚嘆的旅程,我強烈推薦這本書!──卡蘿•杜維克 Carol S. Dweck,《心態致勝》作者

  艾倫•蘭格的開創性研究,使「正念」在心理學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並顛覆過去身心二元論的假設。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中,她提出許多深具啟發性的觀點,說明重新思考自身信念與態度,如何能夠實際提升我們的健康與幸福。──亞當•格蘭特 Adam Grant,《逆思維》作者

  稱一本書是「顛覆世界觀之作」,似乎聽起來像是極度溢美之詞,但本書確實做到這一點,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趟令人享受的閱讀旅程中,我發現自己的世界觀逐漸發生改變。但請別誤會,書中一字一句都擁有最卓越、最嚴謹的實證科學研究基礎,這正是蘭格博士數十年來一貫的標誌。我衷心期盼所有人都能對本書內容投以最大關注。──湯姆•畢德士 Tom Peters,《追求卓越》作者

  艾倫•蘭格提供一個革命性且迫切需要的處方,幫助我們重新想像並創造最好的健康狀態。本書引人入勝的結合個人經驗、研究與實證科學,值得一讀!──吉兒•泰勒 Jill Bolte Taylor,《奇蹟》作者

  一部卓越的科學和學術著作,為人類的蓬勃發展帶來深遠影響。艾倫•蘭格的開創性研究表明,我們的思考和感知可以恢復身體健康、補充智力能量,並重新喚起我們對人生可能性的開闊想像。本書提供一把終極之鑰,解鎖你的全部潛能。──丹尼爾•品克 Daniel H. Pink,《後悔的力量》作者

  一本由世界頂尖心理學家撰寫的著作,為讀者帶來有趣而迷人的閱讀體驗。艾倫•蘭格在這本實用而重要的書中,提出一系列明智的建議,引領每個人獲得更好的健康和更大的幸福。──蘇珊•大衛 Susan David,《情緒靈敏力》作者

  在這本書中,艾倫•蘭格回答一個有趣、重要且攸關我們人生福祉的重要問題:心靈和身體哪個更重要?她提出充滿原創研究和發人深省的洞見,表明心靈和身體不僅相互聯繫,而且實際上互為一體,為我們開啟巨大潛能,邁向健康與幸福人生。──丹‧艾瑞利 Dan Ariely,《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一本改變遊戲規則的重要著作。透過對現實世界的深入洞察、個人案例,以及深具啟發性的原創研究,頂尖心理學家艾倫•蘭格向我們展示如何透過心智的力量,釋放身體的全部潛能。對於任何追求真正的幸福與健康生活的人來說,本書絕對是必讀之作!──大衛•愛德華茲 David Edwards,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艾倫.蘭格(Ellen J. Langer)


  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也是第一位獲得哈佛大學心理系終身職的女性,被譽為全球知名的「正念之母」。曾榮獲多項重要獎項,包括:「亞瑟•史塔茲心理學統合講座獎」、「古根漢學術獎」、美國心理學會的「心理學公眾利益傑出貢獻獎」等。她在心理學領域所做的開創性研究,為她獲得《紐約時報雜誌》的「年度創意」殊榮。

  目前共有十二本著作,包括享譽國際的暢銷書《用心,讓你看見問題核心》(Mindfulness)、《逆時針》(Counterclockwise)及《學學藝術家的減法創意》(On Becoming an Artist)等。現居美國麻省劍橋市。

譯者簡介

張斐喬


  翻譯系畢,現為自由譯者。喜愛攝影、抽象繪畫、鋼筆書法,對心靈、心理學有高度興趣。身兼《嚕哩貓的四季情歌》部落格格主,及催眠、塔羅談心工作室「三葉草舒心坊」坊主。譯有《裸體吃午餐》、《心理摩擦力》與《挫折逆轉勝》。

楊淑娟

  畢業於臺灣大學社會系、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西洋史)。曾任國小英文老師、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樹木調查小組志工。譯有《尼采與貴族激進主義政治》、《治理中國》、《中、東歐的革命與變遷》與《失敗的勝利者蔣介石》。
 
 

目錄

推薦序  正念是我們最好的私人教練 賴佩霞
推薦序  正念是什麼,不是什麼?  陳建鴻

盛讚好評

前 言
第一章 誰訂的規則?
第二章 風險、預測與控制的錯覺
第三章 豐饒世界
第四章 由誰決定?
第五章 思維的升級
第六章 身心乃一體
第七章 安慰劑效應
第八章 關注變異性
第九章 正念感染力
第十章 為什麼不可能?
第十一章 正念烏托邦

謝辭

注釋

 
 

推薦序

正念是我們最好的私人教練  文/賴佩霞


  在我寫這篇序的當下,這位高齡七十七,哈佛大學首位女性心理學終身職教授蘭格博士,可說是我最仰慕的一位結合創意、智慧與幽默於一身的現代新女性。之所以讚許,主要是她傳統的教育背景與年歲,加上多年從事的各種相關研究來看,解開人的固定思維與框架,似乎是她成就感與樂趣的巨大來源。每當我閱讀她的文章、聽她的演說或訪談,常常被她指出的「真相」給折服。

  「對、對、對,就是這樣!」我點頭如搗蒜。

  如書中所言,「正念其實是一種主動覺察事物的簡單歷程,並不需要進行冥想。」這與我多年來的靜心體悟如出一轍——提升自己的意識覺知。我明白蘭格教授說的「正念」不是技巧,而是幫助我們在複雜的生活中,發現簡單快樂的途徑。

  「正念」並不只是身體與心靈上的和諧;蘭格教授認為,人是由身體與心靈共同組成的單一系統,而人所發生的所有變化,基本上都同時是心靈層面與身體層面的變化。當我們接受「身心一體」的概念,就有可能發現控制自身健康的全新可能性,並將「正念之身」的強大力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何做到?就跟著書中例子,一步步進入這單純卻又耐人尋味的正念世界。

  蘭格教授的敘事風格有時像我喜歡的喜劇一樣引人入勝,有時也像家族悲劇一樣教人神傷。儘管如此,愛冒險又肯追根究柢的她,總能運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把一些複雜的人性關卡順著邏輯逐一揭開繁複的結果。每個故事在在揭示:心靈是決定健康的關鍵,只要透過單純的思維轉變,就可以明顯改善我們的健康。

  有誰知道與一個正念者相處或與一個非正念者相處,對生命的影響竟是如此深遠?

  透過整本書,我們將明白,原來「正念」是我們不曾意識到的最好私人教練。無論是讓肌肉相信它將會愈來愈強壯,還是讓免疫系統知道它將會愈來愈健康,許多有趣、有力的觀察與見解,說明了正念是如何促進我們身心的整體健康。

  《正念之身》可以是一部打開我們內在新視野或校正我們為人處事的新劇本,讓人願意相信,正念的確能把自己變成這世界最有喜樂的地方。

  如果準備好要對自己的身心進行升級,讀這本書就對了。

  (本文作者為身心靈成長教練)

正念是什麼,不是什麼?  文/陳建鴻

  幾年前開始帶正念課程時,我常需要向學員解釋,正念並不是教大家如何保持正向思考或轉念,而是學習專注於當下,無論是身體感覺、情緒或想法,都以不批判的態度去觀察。隨著這幾年正念夥伴的推廣,愈來愈多人了解正念的概念,但也開始出現一些誤解,認為正念僅僅是專注力的訓練,或是一種為了逃避雜念與不適情緒的技巧,甚至將其當作達成某種「療效」的工具。

  實際上,正念的核心更在於七大原則的內化:非評價、初心、信任、接納、耐心、放下與非用力追求。這些原則在正念練習中逐漸發芽、成長,最終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念的學習,不單是為了應對當下的困境,而是成為一種深層次的生活態度。

  曾有位朋友跟我分享他參加八週的正念減壓課程,課程中需要完成一些回家練習與紀錄,但帶領者一直批評他為什麼都不做練習,讓他感到不大舒服。帶領者如果真正內化正念的核心原則,在面對學員的困難時,便要帶著這些態度與學員對談,協助學員探索做不了練習的心路歷程,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正念的核心態度:關愛自己

  在正念課程的第一堂課,我通常會鼓勵學員開始培養關愛自己的態度。我們經常試圖滿足他人期待與照顧他人需求,卻忽視了自己。從出生起,我們便一直與自己同行,但我們真的了解、愛惜自己嗎?願意花時間關照自己的需求嗎?正念正是實踐自我關愛的一種方式,而當我們開始關愛自己,身心健康自然會隨之改善。

  我們可以從一個小小的練習開始:時常關注自己的肩頸狀態。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常體現在肩頸緊繃,長期累積之下,可能引發肌肉發炎、頭痛與睡眠問題。透過正念關照自己的肩頸,感覺到壓力,並試著在壓力下好好照顧自己,這些身體的不適便會逐漸緩解。而這種對自己的關愛也可以延伸到身體其他部位,甚至是抽象的情緒上,最終擴展到關愛他人,創造出如本書第九章提到的「正念感染力」,當自己變得穩定又自在時,你會發現,身邊的人也會受到感染,因而變得自在又穩定。

  《正念之身》這本書中提到很多的經驗與研究,來佐證正念的練習與態度會如何改善我們的健康。我想特別強調,正念雖然對很多面向都有幫助,但它絕非萬靈丹,並無法取代醫療診斷與疾病治療準則。如果我們在透過治療疾病的同時,也能夠發掘並深化本來就內建於人們身心中自我療癒的力量,那麼我們的身心都能變得更加穩定與放鬆。

  (本文作者為基隆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布朗大學正念中心認證Level 2正念減壓教師、睡眠專科醫師、Podcast《洞察時代》主持人)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59332
  • 叢書系列:心理勵志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我母親在五十六歲那年被診斷出罹患乳癌,那時癌細胞早已深入體內,醫師警告,治療之路將會極其複雜與艱辛。她的情況從一開始就很不樂觀,最初是在腋下發現腫塊,後來癌細胞擴散至胰臟,癌細胞步步進逼的整個過程一再打擊著她,面對這一切的我則是驚恐萬狀。

醫師說她只剩幾個月的壽命,儘管如此,我還是頑固的試圖提振她的精神,要她相信惡夢總會過去。有同事稱我是「極端的樂觀主義者」,也許這是委婉的說我會否認現實(我不認為我會否認現實,但這部分稍後再談)。然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母親的癌細胞突然憑空消失。

一開始,我們都欣喜若狂,但我很快就意識到,治療對她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本來院方評估她幾乎不可能活下來,所以醫師並未特別考慮她癒後的生活。住院期間沒有機會活動四肢,導致她返家後虛弱到無法走路,只能困坐輪椅上,讓她感覺自己更不健康。

我很驚訝旁人看待她的方式。在我眼中,母親的康復證明她具有強大的復原力,但其他人卻只看到她的虛弱和無力,在他們眼中,她仍舊是個苟延殘喘的病人。他們認定她的癌症會再度復發,勢必不久後就會重回醫院。他們想得沒錯,不到九個月後癌細胞再度出現,母親隨即陷入昏迷,在五十七歲那年過世。

多年過去,對於癌症的許多觀念及治療方式已經有所改變。現在人們較常將癌症視為一種慢性疾病,而不是像數十年前那樣,將癌症視為難以啟齒的死刑宣判,腫瘤病房內的工作人員也加入營養師及照顧情感需求的社工。然而有些事情並未改變:癌症依舊被視為一種重大疾病;在治療過程中,個人心理遠不如醫療介入來得重要;診斷雖然有用,但關注的只是生命經驗中的一小部分;環境影響著我們的生理反應,卻經常被醫學界及我們所忽視。

我親眼見證這對母親的精神狀態產生多大影響。我看著醫療過程如何奪走她的掌控感,讓她在癌細胞消失後仍然羸弱不堪。我看著診斷結果如何成為一個牢不可破的標籤,標示出醫師、護理師及醫院外的其他人看待她的方式。母親不再是我從有意識以來認識的那個活潑又亮麗的女人,她成為一名無助的癌症患者,焦急的等待著醫院嘗試下一種治療方法。

會員評價

4.5
6人評分
|
6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5/02/04
《#正念之身》讀記
如果人生只有一次,不能像日劇《重返人生》再來一次,

那我們可以追求本書所說的『逆齡』的健康,遠離疾病、愈活愈年輕,不斷重塑生命新樣貌。

以下用ORID來分析
《正念之身》作者艾倫·蘭格博士的「逆時針」理論,把「怎麼可能❗️」變成「為何不能❗️ ❗️」

▪️O(Objective)客觀事實▪️
• 本書作者為哈佛心理學教授 艾倫·蘭格(Ellen Langer) 撰寫,她是正念研究的先驅。
• 書中探討 正念(Mindfulness)如何影響健康,並透過大量科學研究與案例佐證。
• 研究指出,改變心態能影響生理健康,例如「逆時針研究」顯示,當長者沉浸於過去的環境並自我認定年輕,他們的身體狀況也會有所改善。
• 研究強調「控制感」的重要性,當人們感覺能掌控生活時,健康與壽命也會有所提升。

正念不僅是一種冥想技巧,而是一種關注當下、不評價的生活態度,並非單純的正向思考或逃避現實。

▪️R(Reflective)感受聯想▪️
• 對於健康與心理的關聯,本書讓人耳目一新,顛覆了傳統「身心分離」的觀點,並強調身心一體的概念。
• 讓人聯想到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例如:當我們認為自己壓力大、疲勞時,身體真的會更疲憊。可以從肩頸緊繃與酸痛來感知。

若我們覺得「自己老了」、「不行了」、「學不會新事物」,這種心態可能會讓學習變得更困難。

作者的研究與觀點,讓人重新思考:「心態,影響健康?」我們得要好好與我們的身體對話。

▪️I(Interpretive)詮釋意義▪️
• 正念並不是要讓人變得積極樂觀,而是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當下的自己」,不強求「正面情緒」,而是接受自己當下的狀態。正念具有實際可行的方法,包括:

• 呼吸覺察(專注於吸氣、吐氣)
• 正念飲食(細細品味食物)
• 正念行走(感受每一步的接觸與變化)
• 正念傾聽(全然專注於與他人的對話)

這些方法都能提升專注力、降低壓力,進而影響健康。

本書改變了傳統「醫療只依靠藥物與治療」的觀點,提醒我們:心念也是影響健康的關鍵因素。

▪️D(Decisive)行動與決策▪️
•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正念,例如:
• 每天花 5 分鐘練習呼吸觀察,減少壓力與焦慮。
• 在用餐時專注於食物本身,不看手機,體驗食物的味道與質地。
• 在感受到身體疲勞或壓力時,先觀察當下的感受,而不是立即評價或抗拒。
• 在對話時專注傾聽,減少分心,提高溝通質量。
• 若能將正念融入生活,將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情緒與人際關係,讓自己變得更平穩、更有能量。

這本書提醒我們,心態與健康息息相關,只要稍微改變思維方式,便能改變身體的狀態。正念,不只是心理學概念,更是一種影響生活質量的強大工具。

💟作者提出的具體實踐方式

◎ 釐清錯覺:
❌認定疾病一直存在會影響健康
⭕️正向心態會促進健康

◎ 專注當下:
用正念關注自己能夠掌控的事

◎ 追求整合:
追求工作生活的整合而非平衡

◎正念感染:
透過正念讓週遭環境積極互動

◎ 身心一體:
敞開心胸才能身心更健康富足

◎ 正確決定:
做決策時別擔心決定是否正確而是努力讓決定變正確

◎ 無限可能:
與其問「那怎麼可能」
不如問「為何不可能」

///

有時候在想,為什麼那個人菸酒檳榔都來,卻能夠那麼健康?

也許是太過於理想,但確實在他們的思考裡面「憂心」那一塊,也許是比較淺薄的,也因此正念的想法而影響到健康的身體。

因此如果我們已經有好的生活習慣,更應該覺察當下,讓我們的思維影響到健康的身體,而能夠達成完整的身心一體。

這說來有一點吸引力法則的概念,但是因為如此才能夠讓我們趨向於健康,而不是時時關注與不健康。

作者在第7-9章安慰劑效應、關注變異性、正念感染力,以科學實證研究來,讓我們見證心至改變的影響力,使我們的人生之旅,有更多的奇蹟,並且驅於更完美的可能。

如果關注健康或是常常負面思考的人,閱讀這本書會是非常好的改變的開端。

感謝這本書的出版,感謝我讀了這本書

❝我不是在閱讀的書頁裡;就是在寫作的筆尖❝
#樂讀2025-11
展開
user-img
Lv.6
4.0
|
2025/01/14
這本書讓我對正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書中介紹了如何專注於當下,減少壓力和焦慮,對身心健康有很大幫助。雖然內容有點理論性,實踐起來也需要時間,但還是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技巧和觀點。如果你有興趣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本書值得一讀。
展開
user-img
Lv.4
4.5
|
2024/12/26
原本以為是「正念心靈書」,沒想到讀了以後完全改觀,而且意外的好看。尤其書中介紹許多心態與正念如何影響健康的研究,讀起來十分精彩!真沒想到正念可以用科學研究的方式來探索,心理學者寫的健康書果然不一樣!!

缺點是字數蠻多的,厚厚一本,不過讀起來卻是好讀的。如果你關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誠摯推薦閱讀本書。
展開
user-img
4.5
|
2024/12/24
你是否曾經想過,僅僅透過改變觀點與心態,就能對自己的健康與行為產生深遠影響?《正念之身》這本書正是為此而生,它揭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心理學真相:我們的心態不僅能塑造生活態度,還能改變生理健康,甚至改變我們看待自己與世界的方式。

我之前就讀過不少作者蘭格博士的研究,最著名是「逆時針研究」。她將一群長者置於模擬20年前的環境中,並要求他們生活如當年一般。結果令人驚艷:這些長者的健康狀況,包括記憶力、抓握力,甚至關節炎症狀,都得到了明顯改善。

這個研究強調了「心態標籤」對健康的巨大影響。當人們將自己視作年輕、活力十足時,他們的行為與生理表現就會傾向於年輕。相反地,當人們被負面標籤束縛,例如「我老了」、「我不行了」,這些信念會悄悄改變他們的表現。這不僅僅是心理層面的安慰,而是有科學依據的事實。

蘭格博士還探討了「控制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研究顯示,當養老院的長者能參與日常決策,如選擇房間布置或照顧植物,他們的健康狀況與存活率都得到了顯著改善。這表明,當人們感覺自己能掌控生活時,他們不僅更快樂,還會活得更長久。

控制感也與我們的選擇有關。書中提醒我們,現代人常為「正確選擇」而焦慮,然而更重要的是「讓選擇變得正確」。例如,買了一支新手機,與其懊惱不合心意的選擇,不如專注於挖掘它的優點,讓這個決定成為有益的機會。這種心態能有效降低焦慮,並幫助我們更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

本書的另一個重要觀念是「關注變異性」。蘭格博士強調,當我們學會細緻地觀察生活中的變化時,許多問題便能迎刃而解。例如,一位長者認為自己記憶力變差,但在仔細觀察後發現,記憶力失誤多發生於壓力大或分心時。當他採取對應策略,問題自然得到了改善。

這種「細緻觀察」的正念方法,不僅適用於個人狀態,也能應用於疼痛管理等其他領域。當我們不帶評價地關注疼痛,並理解它的不同層面時,我們對疼痛的恐懼與厭惡就會減少,從而提升身體與心理的調適能力。

《正念之身》告訴我們,改變不必從外界開始,而是從內在心態的轉變著手。

如果你渴望探索心態對健康與行為的深遠影響,那麼《正念之身》是一本值得閱讀的佳作。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24/12/23
|
電子書
醫療的處決很多是根據身體的數據
作者提到心念對身體的影響
用科學的方式闡述正念對健康的好處
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書改觀我對醫學的看法
也意識到正念的影響有多大
很高興自己碰到這樣一本好書
對一輩子都有很大的幫助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每日e書99元】嚴選暢銷電子書,天天更新、天天都有新發現!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動植物書展
  • 女性保健書展
  • 小漫遊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