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真相不只有一個!臺灣也可以跟大阪一樣充滿魅力。 ●散步也能散出新高度,走在路上一秒化身城市偵查小達人。 ●日本地方團體5年精華集結,跟著日本地方都市魅力研究專家探險解謎。 給你九十分鐘...more
生命 似乎被創造了 只有自己一個人無法完成的樣子 《與希林攜手同行》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書,一本無法寄出的「情書」。——是枝裕和 日本國民大導演與演技派國民奶奶攜手完成的唯一著作 盡窺導演與演員...more
●約翰.伯格《觀看的方式》的21世紀更新版! ●在當今這個攏絡想像力的混亂世界中,揭開21世紀當代藝術中權力迷霧的重要之作! ●藝術是否依然具有力量?文化是否還可當作武器? 你是否在城市街頭看過以文...more
無限起自於限制;限制不只是設限,也是創造! 近200幅珍貴圖版,探索極限的力量,破解設計演化之謎 盡覽世間萬物最美麗的比例所建構的和諧 ―――――― 從恐龍、鯨魚,到花草、蝴蝶,到魚和貝殼 從文字、易經到...more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從人人手中長出來的國際藝術節 一個民間獨立,由許多人共同支持、發起的藝術節,會是什麼樣的藝術節呢? 1920年代的大稻埕,戲院林立、百戲匯聚,享有「戲窟」之稱,收納了表演藝術的精...more
約翰.伯格最長銷藝術評論經典作品! 探究我們如何觀看藝術和世界的方式, 最精練又最具衝擊性的經典視覺藝術之作。 觀看先於言語。孩童先會觀看和辨識,接著才會說話。 ▌藉由觀看,我們確定自己置身於周遭...more
胼手胝足建立座標,璀麗燦爛化為星圖, 鍾經新擔任兩屆畫廊協會理事長的任期, 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 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 是以步履...more
日本的藝術祭、美術館企畫展等活動經常吸引大量人潮參與, 你知道舉辦展覽通常會賺錢或賠錢?欣賞的過程舒適愉快嗎? 集結羅浮宮等知名博物館館藏的「某某美術館展」真的能看到一流的傑作嗎? 【好評推薦】 ...more
「王秀雄文集」為臺灣美術心理學教父王秀雄著作選輯之復刻版套書,全套集結王秀雄教授的經典論著五冊:《台灣美術發展史論》、《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美術與教育》、《...more
★英國藝術史家宮布利希╳美國心理學家霍赫伯格╳美國哲學家布萊克 三大領域重量級學者的世紀交會 藝術再現本質的深度探索,西方藝術理論必讀經典 ★英美長銷半世紀,繁體中文版首度上市 《藝術、知覺與現...more
漫畫與連環畫藝術 啟發當代無數創作者的視覺語彙超能力! 漫畫與連環畫做為當今動畫、遊戲、影視作品的始祖,蘊藏的高度視覺性與強大故事動能,不僅是無數創作者的養分,也是創作、改編、敘事手法的靈感來...more
趙慧琳 Chao Hui-Lin 伊祐.噶照 Iyo Kacaw 林介文 Labay Eyong 東冬.侯温 Dondon Hounwn 瓦旦.塢瑪 Watan Wuma 彼勇.依斯瑪哈單 Biung Ismahasan......more
【夢想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何樵暐︱Digital Medicine Lab創辦人 張鐵志︱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彭星凱 ︱臺北設計與藝術指導協會創辦人 鄭宇婷︱荷蘭安荷芬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博士候選人與【推測居民】...more
――――176幅精繪插圖,探索一切形式的根源―――― 一部結合設計、自然、科學的萬物形式演化史萬物的世界,一切皆非理所當然―――― 尺寸的極限 × 材料的可能 × 元素的關聯 × 機能與設計的仿生美學 三角形、方形、...more
1980年代開始,是臺灣本土意識抬頭的時刻,也是臺灣藝術政論的百花齊放時期。當時的臺灣畫廊產業正處於百家爭鳴、蓬勃發展的繁榮期,各式的藝術展覽、藝文講座絡繹不絕,為了整合藝術產業,並打造與國際接...more
從日裔語言學家&英國攝影大師之眼,穿透日本的究極美學 43個日本美學關鍵詞 X 30幅極簡主義攝影圖像 沒有事物是永恆或無瑕的。 從出生到死亡、從醜陋到優雅、從殘缺到完美,生命的每一層次,都如實存在。 ...more
全面收錄印象派大師畫作, 以時間、空間、人物、事件勾勒出完整時代場景, 立體化呈現這場改變西方藝術的運動 莫內、雷諾瓦、竇加、羅丹、塞尚、梵谷等印象派藝術家在19世紀下半葉紛紛登上舞臺,他們用行...more
一邊創作,一邊思考創作!透過邏輯辯證思考,探討渾沌思考形態與藝術能量的展現! ◎一位新生代藝術家提供對藝術創作思考的專業剖析及相關作品。 ◎將自己處於技術的極限之上,用不同思考方式審視創作題材...more
「當超現實比現實還現實,發表一份破時代的宣言也是剛好而已。」 「超前幻想部署」第一人,催動新世紀藝術革命的經典文獻! 達利的扭曲時鐘、米羅的點線鳥群、畢卡索的幾何女子 都「超」越了「現實」! 今年...more
作者在《談美》中說:要先看幾十部書才敢下筆寫本書一章,但「卻不露一些費力的痕跡」,其文字「像行雲流水,自在極了」(朱自清)。。 全書「把文藝的創作和欣賞當作心理的事實去研究,從事實中歸納出一...more
從探源到擴張, 從東方美學思維到全球化科技藝術介入, 關於水墨的九個叩問── 作為一種藝術類型,「水墨」概念究竟是如何被命名? 作為一種再現空間,水墨山水何以出現散點的空間觀? 作為一種詩畫同...more
我們終其一生追求的「家」,是永恆的安定, 卻也是封閉生活、斷開與他人連結的無限迴圈? 王怡鳳(小房子書舖) 吳瑪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邱翊(島內散步執行長) 周育如(水越設...more
■日本工藝美學大師的深度對話 隈研吾│深澤直人│枡野俊明│宮崎駿 秋山利輝│小川三夫│川瀨敏郎│長艸敏明│塩野米松 ■動畫│建築│設計│美學│工藝 守=堅持傳統,破=脫出常規,離=昇華境界 ■賭上了一...more
▌超越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的巨大鴻溝 ▌ ▌開闢觀看世界全新視野 ▌ 當代視覺文化研究權威W. J. T. 米契爾 極具開創性的形象剖析論著──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W. J. T. 米契爾教授的經典著作《圖像學》(Iconolog...more
《江戶藝術論》出版一百周年紀念。 日本小說家、隨筆家--永井荷風, 用浮世繪表白對「逝去的江戶」的迷戀, 感慨歐化風潮下的日本社會。 永井荷風,日本著名作家。師承廣津柳浪學習小說創作,亦學習尺...more
美×藝術×哲學 我們的身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設計作品,從公共空間的裝置藝術,到藝術館內靜靜陳列的藝術品,因而欣賞藝術成為了像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 然而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經為了美與藝術背後的哲學問...more
本書共收錄七篇論文,採取「網絡」與「階層」的研究取徑,探討明末至盛清時期藝術的社會文化現象。所謂「網絡」,指的是不同人物、群體、地域或場域(例如宮廷與民間社會)所形成的連結或對照組合,而「階層...more
臺灣適合閱讀的藝術理論專書不多,且多分散於哲學、文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美術史與藝術家傳記等論著中。本書即結合了美學、藝術史與創作理論,深入探討西方美術史(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後現代)演...more
「性別」在中國歷史脈絡裡究竟如何被看見?如何觸覺? 1988 年,許多被遺忘的女性畫家透過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美術館「玉臺畫史」展覽被發掘出來,在當時引領風潮。30 多年後的今天,《看見與觸摸性別》的...more
本合集匯集了2017-2018年春之當代夜講座內容,收錄包含講座紀實及國外學者專文,共19篇精采文章,循著東北亞、東南亞到歐美大陸等當前重要議題的軌跡,檢視當下的藝術生態,並開啟藝術史、策展、聲音,以...more
全球12種語文.銷售400,000冊.跨繪畫、攝影各種藝術領域必備經典 掌握解剖知識是藝術家理解進而詮釋人體的關鍵。在藝用解剖學領域聲譽卓著的作者莎拉.席姆伯特,引導讀者以全新的角度透視人體內在結構,提...more
總有人問,藝術是什麼?或許你可以更進一步這麼問,藝術家都在做些什麼事情?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同時讓你搞懂藝術的本質。儘管藝術家做的事情成千上萬,作者在這本書中信手拈來六件藝術家所做的工作,卻足以代...more
托爾斯泰在以小說家的身分享譽俄國、歐美文壇時,他也開始思索他所看到、聽到的文學、戲劇、舞蹈、音樂的種種現象,並將之與道德、宗教,社會的公平正義相連結。透過文字,托爾斯泰在心中反覆論辯的問題是...more
這本書系統整理了2016 年度「創藝館」的研習成果,內容覆蓋藝術管理領域的十大主題板塊,整理了「專業場」十位來自海內外的藝術管理精英與我國藝術管理人才的深度探討:Benson Puah 就藝術場館運營做出了...more
愈是禁止愈是奢華富麗的絢爛工藝 時代小說家、江戶文化研究者車浮代 以九十幅春畫為教材的浮世繪教室,開講! ▍「浮世」一詞與悲觀的佛教世界觀有何關係? ▍春畫是拿來鑑賞?祈福?教學?還是滿足性慾? ▍春畫裡...more
美學理論的代表著作之一 20世紀的美學經典著作 《藝術即經驗》是美國哲學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杜威的美學專著,1934年首次出版,集中代表了杜威美學思想,也是實用主義美學思想的集中體現。 ...more
《神物我如》分兩冊,第一冊(Mirror)為主體,葉錦添跨界服裝、舞台、電影美術、視覺藝術、當代藝術創作等多元領域,書中具體講述他如何詮釋演繹各藝術理論,包括一直樂此不疲地探討的「新東方主義」、「十...more
穿過美的歷程,直達美學核心 作者從「自然的人化」的觀念出發,倡「人類學歷史本體論」之說,立宏觀理論體系,結構嚴密,氣魄恢宏,不單回應了現時流行的中外各美學流派,而且從哲學高度,以主體的實踐...more
繼約翰.伯格《觀看的方式》後,又一精彩之繪畫論述 從模仿、表現、形式、現代性、抽象和再現……探究繪畫的脈絡與發展 我們該如何觀看、如何思索我們所見的景物?我們能不能相信畫裡的東西?現代藝術是怎麼...more
看不懂藝術? 覺得藝術有距離感? 其實藝術,沒有那麼複雜! 每件藝術品都各有旨趣,創作元素及表達意涵也常大相逕庭, 不過,看似毫無關聯的作品之間,其實存在著某些共通點。 只要能掌握元素構成、風格寓意...more
何懷碩教授一生寫作,基本上離不開論與評,論即論述:對萬事萬物的理解、分析、評論。 本書分為人文論集與藝術論集兩輯,從一九七○年到二○一八年,新舊文章聚集,前後思想並陳,可見其價值之堅守不變,...more
批評是深刻認識事物本質的途徑。對人生、世事,深入探究,客觀分析,價值判斷,才能維護價值、真知、公平與正義。 本書是何懷碩六、七○年代到二○一八年,前後近半世紀對文學、藝術與社會三類批評文章的...more
了解歐洲藝術發展歷程必讀經典。 《藝術哲學》一書是丹納在巴黎美術學校講課時講稿的輯錄,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繪畫、尼德蘭繪畫和希臘雕塑三部分,闡述「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和「藝術中的理想...more
無論島嶼內外,「工藝」自文化範疇中的浮現,都經歷了一段從「名詞」到「動詞」的過程。「工藝」的定義與界限,在當代不斷地被重新修訂。「工藝」,不僅僅指稱名詞、物質的「工藝品」,其動態意涵更而受到...more
台灣當代藝術教育不可錯過的10堂美學課程。 藝術是什麼? 似乎人人都可以說上幾句,卻又說不清楚該怎麼詮釋, 因為藝術既近卻遠。 藝術始於人類的創作本能與情感抒發,是推動人類智能及心靈發展的...more
這是一本有關當代藝術生產的生態動畫書,也是藝術社會學與人類社會學的移動式視覺對話。 藝術社會,到底是由什麼標籤群張貼而成?當代藝術生產線上,是哪些進行中的論述與創作模式,形塑出21世紀的藝術移...more
本書主要是從五大方向來探討創造力此現象:認知、性格、藝術、情緒、和環境。一共收錄筆者過去幾年待在中國澳門所實施的13份研究,並將之梳理以呈現給大眾檢視之。雖然主要的研究對象是澳門設計藝術系大學...more
攝影、電影、文學、哲學、左派思想……處處都閃現著他的靈光 德文原典直譯 ╳ 華文界最完整精確的班雅明精選集 在靈光消逝的年代,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more
◤ 重新定義美與生活 ◢ 日本人以千年的時間,向世界提出 三種獨特的美學思維 以物哀為首,日本美學史上陸續誕生了西洋美學不曾涉及的獨特概念。物哀探討剎那間的美與真實;幽玄引進陰翳,追求隱蔽下的真...more
在有限中感受無限 侘寂(わび、さび) 影響任何一個藝術領域的終極的日本美學 一種簡單、自然形成的品質,可以深度地滿足與影響使用者。──Twitter創辦人/傑克‧多西 最古老的事物,都會轉變成最前衛的事...more
本書特色 華人世界的藝術研究中,首次有系統地談論藝術社會實踐的著作。 學者推薦 這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際案例分析的佳作。作者不僅針對當代藝術的社會實踐從西方經驗到台灣與東亞在地的反思,其中更...more
「藝術批評」不僅為藝術研究者必備之能力,亦為藝術愛好者所經常困擾的問題。本書即針對有關藝術批評的基本問題,提示解決的觀念與方法。 全書分三部分: 第一編 引論界定「藝術」與「批評」的觀念。 ...more
本書集結了林珮淳近三十年的創作記錄與論述,以及納編了三十篇國內外重要藝術史學家、評論家、策展人及教授學者們的中英文研究與評論,將她的作品置在藝術史觀內,從女性藝術、數位藝術、生態女性主義與數...more
Art Criticism in the age of Virtuality and Democracy The Congress Theme addresses some key issues concerning the role ......more
美如真理,在隱蔽下無限延展 幽玄[ゆうげん] 影響日本當代設計者的陰翳美學 ■若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認真凝視眼前名為「影」的苦難現實。──安藤忠雄 ■幽玄是人類得到光明後遺失的美的領域。──...more
繼朱光潛後的「談美」第一人。 自朱光潛《談美》之後,能中肯針砭台灣社會普遍存在的美學問題,又可為一般人提出可理解與醒悟之途徑的,非漢寶德先生莫屬。這位在建築界享譽盛名的大師說他今生最大的...more
德勒茲哲學脫離不了多元的現代藝術。回顧他的著作,可以立即看到,不僅持續注解十七(斯賓諾莎與萊布尼茲)到二十世紀的哲學(康德、柏格森與尼采),而且投注大部分時間分析文學、音樂和戲劇、繪畫和電影。顯...more
《美學演講錄》是討論美學的,它的物件就是廣大的美的領域,範圍就是藝術,或說就是美的藝術。本書講述了美學的範圍和地位,美和藝術的科學研究方式藝術美的概念等。 Hegel的美學被認為是自Aristotle以...more
理想發展為各種特殊類型的藝術美;象徵型藝術、象徵作為符號、形象和意義之間部分的協調、形象和意義之間部分的不協調、象徵的曖昧性、神話和藝術中象徵表現方式的曖昧性;古典型藝術及形成過程里想與解體...more
這一卷研究用感性因素創造出作品中所形成的各門藝術體系,因為只有憑這最後的形象塑造,藝術作品才成為具體的,實在的,本身獨立自足的個體。分別是建築雕刻、繪畫、音樂等浪漫型藝術表現。 Hegel的美學...more
本書講述美學的範圍和地位、美和藝術的科學研究方式、藝術美的概念等。 研究用感性因素創造出作品中所形成的各門藝術體系,因為只有憑這最後的形象塑造,藝術作品才成為具體的、實在的,本身獨立自足的...more
《英國BBC的經典節目 現代藝術的故事》 作者最新作品 你知道 畢卡索是如何從模仿其他畫家,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嗎? 杜象是如何從有限的藝術才能,躍身為世上第一位概念藝術家? 米開朗基羅是...more
★建議5到12歲親子共讀,13歲以上自主閱讀★ 活潑有趣的美感教育,為靈活的藝術觀念扎根,從5歲到65歲,可以陪伴親子時時共讀的最佳藝術教材! 古典與現代交融的寬闊視野、生動幽默的對話描述,將關於「圖畫...more
櫻花的美,在於它必然消逝 物哀[ものあわれ] 大和民族千年來的美學追求 當人們目睹一場美麗的盛宴消逝,反而能找到安心感。──村上春樹 物哀的世界具有高度藝術性,也代表了人類對於極限的自覺。──丹下...more
打開藝術書寫世界 管窺與丈量藝評的跨際語言、生產文化與其傳播社會 本書是作者繼已出版的《詮釋之外──藝評社會與近當代前衛運動》之後,對當代藝評課題的再申論。以「元藝評」(Meta-art criticism) 的...more
故事,從來都不只有一種敘述, 虛實掩映裡,斑駁陰影處,盡是未盡之跡。 在眾所皆知的《天書》以外,徐冰的創作能量一直源源不絕地繼續注入在其各件作品中,例如收集建築廢料並由農民工團隊一起完成的《...more
春之文化基金會自2013年起舉辦的「春之當代夜」系列講座,探討並累積了藝術評論、藝術創作、策展實踐、藝術史研究、博物館發展、以及建築與城市等多元議題的研究資料,希望藉此建立起台灣當代藝術與文化相...more
第一本彙集非視覺美學理論與實務的工具書,帶您探索藝術形式的無限可能! UD(通用設計)概念 :作者趙欣怡博士積極推廣視障美術教育之教學研究與展演策劃,本身亦為臺灣關注多元感官創作理念之藝術家。本書...more
「光」,是我創作生涯三十年以來主要研究的課題,在創作上逐漸發現過往的色彩理論,已無法滿足我對光影表現的追求。 印象派過於注重光影而忽略形體輪廓,以致光影與形體間產生「取捨」,而這成了我欲突...more
策展是實現諸眾的詩學 這不是一本通用的協助藝術策展的學習者把展覽辦周到的策展操作手冊,而是一本想藉由本書在經由全球化新自由自經濟體系長時間無孔不入地塑造、歸化、均質化的群眾之中,啟動更為異...more
★ 二十年美學研究首次集結,一本專屬臺灣的當代美學文集。 作為一位臺灣美學研究者、策展人及藝術教育推廣者,《審美觀點的當代實踐──藝術評論與策展論述》為廖仁義自1998年投入學術研究至今,歷來美學...more
中國當代藝術, 從社會禁忌變成了市場寵兒, 從半推半就的商業化到行動性的新注入, 低迴時依舊伺機而動尋找新的出口。 皮力, 一個當代藝術參與者、評論者, 從1995年到2016年關於歷史、體制、媒介...more
作家、詩人、學者石計生教授,融合社會學理性分析和詩人的感性抒發,再次以獨到的觀點仔細爬梳西方理論。從德國哲學家班雅明的城市與閒逛者意象,到法蘭克福學派的盧卡奇揉合哲學、社會學、文學、藝術、心...more
藝評巨匠約翰•伯格影像觀看分析經典文集 絕版多年 全新再現 ---------------------------------------- 收錄譯者劉惠媛新版譯序 -------------------------------------......more
從展覽最初的構思、協調、布展到完成, 本書回答了所有你能想像到的問題,也提出你意想不到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策展是20%的天賦與想像力加上80%的行政、協作與管理。你必須能夠前瞻思考、面面俱到。缺...more
對國家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農業、工業、醫療、教育? 這些都重要,但更不可或缺的是藝術與文化! 平田織佐身兼藝術創作者、劇場經營者、戲劇教育者、地區藝術文化推廣者及文化政策倡議者等多重角色,以自...more
藝評,顯然只有介入思想與文化時, 才能在藝術社會產生生命力。 「我希望能揭露和釐清隱藏在特定判斷和品味之下的理論假設。雖然我不曾就藝術或現代性提出某種「立場」,但某些一般性的立場似乎已經成形...more
世界上的所有產業裡面,大概只有「藝術」這個產業, 文字的說明常常不是在「輔助」使用者理解, 而是「擴大」使用者與產品〈藝術品〉之間的鴻溝。 然而,「有效溝通」一直是,也永遠會是人類交流所有事物...more
江凌青就讀研究所後,即開始進行現、當代藝術、新媒體藝術與電影美學理論的書寫工作。赴英國留學時,她每個月定期撰文並發表於《藝術家》與《藝術收藏+設計》雜誌,與讀者分享英國舉辦的藝術展覽內容及相...more
前台大社會學系教授葉啟政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總統府資政蕭新煌 本書收錄廖新田教授2011年到2016年發表的豐富學術研究專論及文化點評短文,全書擷取新「思路 / 絲路」的雙重意義──個人...more
當代法國哲學家洪席耶的美學論述以歷史宏觀,左打現代主義,右劈後現代主義,影響甚鉅,其追隨者甚至以「哥白尼革命」形容他的成就。他有什麼貢獻?推翻了哪些舊說?顛覆了哪些成見?本書一篇篇討論洪席耶重...more
2006年的台北數位藝術節宣告了台灣數位藝術發展的新起點,而後成立的台灣第一個官方專門以數位藝術為經營重點的機構:台北數位藝術中心,便成為數位藝術領域中不可或缺的要角。 本書集結了多篇台北數位...more
美學在西方是哲學的部門之一,美學導讀的書籍大致可分三類,一是介紹主要美學問題及代表人物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二是批評式的提出作者自己的評價和看法,第三類是創造性的成一家之言。本書是屬於第二類。除...more
普普教皇安迪.沃荷撰述美國普普文化最迷人的黃金十年(1960-1969)。 「這是我對一九六○年代發生在紐約的普普風潮的個人觀點⋯⋯它是一個回顧,回顧我的朋友和我當時的生活情景——回顧繪畫、電影、時尚以及音...more
出版80年,符號設計經典, 著名字體設計師魯道夫‧科赫(Rudolf Koch)代表著作。 全書收錄14類,493種符號。 設計師必備的圖案與LOGO設計圖典, 透過大師的筆畫,理解符號背後的意義。 見山是山,見山也是水...more
凝視著他們,同時看到了那個未曾經歷的時代; 那些並未親自見證的人生,於敘述的過程,逐漸凝聚成延續的風景。 在交錯的身影中,彷彿看見了自己的表情。 本書共訪談了三十七位台灣中生代藝術家。 書寫...more
本書匯集了對圖像敘事(俗稱漫畫)獨有所鍾的學者,為台灣「跨語際」、「跨文化」與「跨媒介」的圖像敘事跨出重要的第一步。特別是本書採多文化焦點的模式,分別考察歐美、日本、台灣的漫畫是如何使用多元媒...more
20年資深策展人實務經驗大公開 50個從「構想」到「實作」的關鍵提問 ==這是一個人人都想策展的時代== ▍提煉策展真本事 第一次策展就上手 ▍ 從傳統博物館擴散到商場、古蹟、工廠、文創園區、戶外空間、...more
本書作者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曾肅良教授認為,藝術的知識必須與時俱進,必須現代化,必須體悟藝術在現代人類社會所扮演的多元角色,因此,本書的內容 除了探討藝術的本質與藝術鑑賞知識之外,也聚焦...more
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臺灣館代表參展 謝德慶自1978年起,在紐約開始進行以一年為單位的行為藝術: 1978-1979 籠子 在自己搭建的籠子中,一年不說話、不能閱讀書報、不聽收音機,以及必須飲食...more
中國當代藝術圈最為推崇之經典書寫! 藝術史上第一本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經典文集, 全面記錄2000年起中國當代藝術與社會思潮發展歷程! 誰受矚目?誰正淡出? 誰把明日翻轉?誰讓舊時代變成一枚符號?...more
「藝術批評」不僅為研究藝術者必須具備之能力,亦為藝術愛好者所經常困擾的問題。本書即在針對有關藝術批評上的基本問題,提示解決的觀念與方法。全書分三部分:第一編引論界定「藝術」與「批評」的觀念。...more
歷經五千多年的歷史演變之下,中華藝術的發展進程,有其混生與分門的漫長過程。特別是隨著二十世紀以降,巨大的社會變革,使得學術界對中華傳統藝術的研究,逐漸有了新的參照體系與視角。尤其是近百年來,...more
歷經五千多年的歷史演變之下,中華藝術的發展進程,有其混生與分門的漫長過程。特別是隨著二十世紀以降,巨大的社會變革,使得學術界對中華傳統藝術的研究,逐漸有了新的參照體系與視角。尤其是近百年來,...more
爲掌握民間藝陣動態發展,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結合各縣市既有民俗藝陣登錄資料,執行「傳統民俗藝陣文化資產調查與建檔計畫」,進行實地踏查、訪談、文字撰述與出版,以呈顯各地陣頭文化與技藝傳承風貌。...more
「波洛克是這個國家(美國)產生的最偉大的畫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 1909-1994) 1956年8月10日,在紐約長島的一場車禍中,早年一文不名現在卻已家喻戶曉的44歲的傑克遜˙波洛克(Jac.....more
陀螺,一種錯覺般以自我為中心的旋轉物, 其旋轉來自無數外力的鞭打、策動, 這種狀態像極了創作中的自己。 高俊宏的藝術,每十年是一大步。 最早的藝術,開始於1993年進入國立藝術學院。就學時期與同...more
由藝術家策劃、群眾來協作 人類對社會系統、存在境遇的另類對峙 一條必須深刻檢視的特殊取徑 參與式藝術對參與者以及觀看者傳達在日常生活裡被壓抑的種種弔詭, 並誘發出變態的、讓人不安的、愉悅的經...more
44篇文章,40萬字巨著── 林惺嶽畢生經典,集70載大成,從心所欲,完整呈現。 他出手,總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其人其言,盡於此書,留待世人拍案。 1959年,20歲的林惺嶽寫下第一篇萬字長文,滔滔...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