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評

user-img
4.5
|
2025/05/02
這本書講的不是科普,而是告訴你:鋰這個看似冷門的元素,正是影響未來經濟秩序的燃料。從手機、電動車、儲能系統,到軍事工業、全球礦產競爭,誰掌握鋰礦,誰就能在這場綠色轉型的地緣戰爭中占上風。最特別的是,作者不是用硬邦邦的數據說教,而是像拍紀錄片一樣,一路走訪阿根廷的鹽湖、玻利維亞的國營礦場、澳洲和中國的鋰企業,挖出一個又一個驚人的利益糾葛。例如,書中提到一位玻利維亞政府官員如何因為反對資源外流,被自家體制「悄悄做掉」,讓人讀完寒毛直豎。這不是未來的問題,是我們正身在其中的現實。如果你想看懂什麼叫「能源如何塑造新強權」,這本書非常值得讀完一次。
user-img
5.0
|
2025/05/02
年輕時候的煩惱,多半是聚焦於自身的人際關係或課業煩惱,直到出了社會步入婚姻之後才了解正是考驗的開始。

怎麼會這麼說呢?難道繁重的課業壓力及操勞的職場環境還不夠苦嗎?原來當我們有了子女之後又多一份甜蜜的負荷,加上體力也大不如前,卻仍舊要繼續為生計奮鬥,在大感吃不消的同時,又面臨父母年邁所緊接而來的諸多疾病,讓自己瞬間成為三明治般動彈不得。

前主播蕭彤雯在《三明治媽的多重宇宙》這本書中便道出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自己意外發現罹患肺腺癌零期至開刀期間的心路歷程,不僅宣導健康檢查的重要性,也提醒即便沒有家族史也可能有罹癌的風險。

然而,在照顧自身健康的同時,彤雯主播也深受母親長年情緒困擾的影響,在四處奔波帶著母親求醫的同時也不斷接受負能量的摧殘,當求好心切的女兒面對生理心理都生病的母親自然是一項極大的考驗,而母女的衝突也一觸即發,讓彤雯主播遭受到相當大的情緒煎熬,也擔心與母親同住的父親是否能承受得住老老照顧的辛勞?

其實照顧年邁的父母與照顧子女的心境大不同,因為子女會長大,他們的成長是可預見的,但逐漸衰老的父母猶如看不見希望般令人感到沮喪,但如同書中提及我們都不曾老過,又何嘗能體會年老的焦躁不安與老化所帶來的恐懼?唯一能調適的就是自己的心態,不要想著去改變父母的想法,也不要急著去解決問題,更不要譴責無能為力的自己。

閱讀這本書的心情非常五味雜陳,在閱讀彤雯主播罹患肺腺癌及母親情緒困擾的時候總覺得很有教育意義,但讀到描述女兒貼心的時候又感動涕零,最令人噴飯的是兒子驚人的回嘴能力,真的令人自嘆弗如,也可以想像彤雯主播養育兩個性格迥異的孩子是多麼費盡心力。

當我們的社會逐漸邁向老年化,未來落在子女身上的照顧責任想必更加沈重,彤雯主播在書中除了分享關於肺腺癌的相關醫學知識及政府所提供的長照服務,更提醒我們應該要儘早規劃老年生活,才不至於意外突然來臨時感到措手不及,或缺乏經濟上的支撐。

最後,想跟所有三明治父母說聲:「辛苦了!」人生有許多「不得已」與「不得不」,即便我們讀了這本書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但實際上可能依舊有許多執行上的困難,只要我們持續給予自己信心,並且抱持著樂觀的心情去面對,相信都能像彤雯主播一樣關關難過關關過。
user-img
4.5
|
2025/05/02
近兩年來討論度超高的『正向聚焦』成功引起家長們對於微鼓勵的重視,
這本2013年出版的好書,應該是針對教育工作者所寫的「鼓勵大全」,書中不但案例豐富多元,有清楚的敘事脈絡,
而且也將鼓勵的手法進行有架構、有系統的介紹,讓教育工作者及父母皆可透過自行練習而達到改善親子關係的效果。

作者透過闡述阿德勒的觀點,澄清「鼓勵」與「讚美」最大的不同,而讚美是絕大多數父母誤以為是正確教養的陷阱,
過度且不適當的讚美會導致孩子過度在意他人看法、迴避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喪失嘗試新事物的勇氣。

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除了一味教導「技巧」,更強調鼓勵若要有效,必須是發自內心地看見孩子的亮點,
若是想透過一些樣板式的鼓勵話術,背後卻暗藏著想要操控孩子的動機,是會被孩子偵測出來而失效、甚至造成反效果的。

花了一整本的筆墨,作者只專心剖析「鼓勵」這個概念,將鼓勵的核心要義、技巧、實務運用等多元面向徹徹底底的剖析清楚,
是難得的好書,唯一小小的缺點便是稍嫌學術,讀起來相對乾澀。
但也正因為文字客觀,且原本的設定就是作為訓練的教材,這個小缺點值得忽略。
user-img
4.5
|
2025/05/01
就如書名明示的,這是一本集結了十一位創作者作品的畫集,而當初會注意到這本書,就是因為我對商店/街道巷弄主題的興趣(而且我非常喜歡的TAO也在其中)。每位創作者各負責一家位於銀貓街上的商店,有鐘錶店、香料屋、燈飾行、澡堂、盆栽行、精品店...等,店家規模、商品性質跟故事篇幅長短通通不同,但不管哪一家架空商店,都看得出創作者如何在這座幻想都市的世界觀下精心打造和設定店家外觀、內部與商品和服務。每位創作者彷彿店家幕後真正的「老闆」,將自己心目中的店家模樣在書頁上呈現出來...雖然有些畫風不是我的菜,但因著畫風而呈現完全不同風格的店家就真的很有各自的個性,集結了眾人作品的合作形式也讓我有機會發掘還不認識但有興趣的創作者。其中的鐘錶店、盆栽行跟精品店的魔幻跟華美最讓我心動,除了負責精品店的松尾裕美是本來就知道的創作者,就會因為對鐘錶店跟盆栽行的喜歡進一步關注其他兩位(浮雲宇ㄧ跟鎌谷悠希)更多的作品。

分享一下在這三家店讀到喜歡的句子:

鐘錶店:
「罕見的懷錶......?沒想到打開蓋子,時鐘裡居然有一座小巧的山。不同時段可以欣賞到染上夕陽餘暉或旭日東昇的模樣。有時候還會掀起暴風雨或籠罩在雲海裡,正因為如此才更令人期待打開蓋子。」

盆栽行:
「裁剪枝葉的時候要不顧一切,就跟斬斷迷惘一樣。外型的重點、苔蘚的比例、水石的平衡,張開小歸小卻強而有力的根及枝葉,去擁抱這一切,我在造景的時候會聆聽樹木的想法,在花盆裡創造出『景色』,是盆栽的有趣之處。」

精品店:
「沒錯!和服就是這樣一層層疊加上去。
長襦袢並不是穿在裡面被遮住,而是要享受其與長著的花色搭配,隨著每個動作,會像這樣隱隱約約地展現出來,有如翩然紛飛的落花。」
user-img
5.0
|
2025/05/01
我一直覺得,思考力是最強大的終極技能之一。只要能熟練且靈活運用,會像馬力歐吃到無敵星星那樣,強化你所有技能,而且還終身增值。多數人知道要為了健康注意飲食,但可惜的是,真正會為了自我提升而刻意鍛鍊這類能力的人,仍是少數。

越是頂尖的人,越能在遇到複雜難題時,冷靜分析並迅速做出正確判斷。這點我在替企業訓練視覺設計師時經常觀察到。我常會出設計思考題作為訓練(只需打字、不限字數,且完全匿名)。還記得有次,收到一份特別能從各種角度縝密分析的回答,結果是位開了22家跨國公司的老闆寫的。此外我也發現,越能答出好內容的人,工作能力與薪資也越高。

本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將五大關鍵思考力(邏輯、批判、水平、俯瞰、多元)依照難度分級、淺顯易懂的講解如何拆解問題,在每題解析的最後,還有實用的重點回顧。我很推薦在工作間的短暫休息時拿出來做題,這樣等回到工作時,腦中最後的印象剛好會是重點回顧的精華,能很順的把剛學的技巧直接用在當下的工作中。
user-img
5.0
|
2025/05/01
前陣子讀到了一本特別的文學作品——古乃方的《香鬼》。

 我一向不吝於在社群透露自己對香水與文學的喜愛,因此當發現這本以調香為題材的小說時,便有一種找到命定之書的喜悅。《香鬼》彷彿將這兩種感性編織成一條看不見的緞帶,纏繞著人心最深處的情緒與經驗。

它並不是那種甜美柔順、香氣繚繞的作品,而是一部能讓人真正「聞見自己」的小說。古乃方用香氣書寫慾望、傷口與身份認同,每一支香水都像一封無法寄出的信,層層疊疊地堆積於皮膚與時間之上,不是為了揭露,而是為了留下。

我總覺得,喜歡香水的人本質上都有些像詩人,因為我們記住的從來不只是氣味本身,而是它在空氣中引燃的記憶:一段故事、一場情緒,甚至是一種曾經無法言說的自己。或許正是因此,當我讀到《香鬼》,我幾乎可以說——我是被這本書聞進去了。

它讓我明白,氣味從來不只是味道,而是記憶的骨灰,是慾望的迴音,是故事說完之後,仍殘留在空氣中的餘燼與悸動。

希望你們讀到它的那天,也能在某支氣味裡,找到屬於你的字句,聞見你未說出口的話。
user-img
4.5
|
2025/05/01
村上春樹已經七十二歲,但仍持續按照短中長篇的計劃(村上迷都知道他的規律)交出作品,此次短篇小說集《第一人稱單數》共收錄八篇短篇,當中有《東京奇譚集》的故事續篇,就是〈品川猴的告白〉,而我自己亦很愛這個故事,虛實之間卻講述了極致的愛情與孤獨。另外七篇故事,分別是〈石枕上〉、〈奶油〉、〈查理帕克演奏巴薩諾瓦(Charlie Parker Plays Bossa Nova)〉、〈與披頭同行(With the Beatles)〉〈「養樂多燕子詩集」〉、〈謝肉祭(Carnaval)〉、〈第一人稱單數〉。這本小說他都採用「我」這個第一稱來書寫,但這個小說的我不全然等同現實中的「村上春樹」,他把毛姆小說的技巧「作者用第一人稱講述故事,但他並不是主人公」,(按此處是引蔣亞妮在博客來專欄的說法)融入於自己的創作中,但能感受到村上自棄猫後,更多的探究時間和親情,討論到父親。

而這些小說的時間,都是片斷的、偶然的,但他認為要書寫下來,正如〈謝肉祭(Carnaval)〉最後寫到,「那些只不過是我瑣碎人生中發生的一組小事。如今看來,是人生中稍微繞點路的插曲。即使沒發生那種事,我的人生想必也和此時此刻沒太大差別。然而那些記憶,在某個時刻,想必會穿過遙遠的漫漫長路前來造訪我,並且以不可思議的強度撼動我心。猶如秋末的晚風,捲起森林的樹葉,令原野的整片芒草一齊伏倒,用力拍打家家戶戶的門扉。」此外,《第一人稱單數》除了有村上式的原素(音樂、意義、性、現實與非現實),還有了詩和短歌的創作,頗為有趣。雖然許多人都稱他是老文青了,現在文青的意義也轉化了,但他的書還是值得人們來閱讀。雖然這次譯者不是村上春樹御用翻譯家賴明珠所譯,但劉子倩讀起來也頗順的,總比林少華好吧。

〈第一人稱單數〉和〈奶油〉兩篇都不太清楚他的書寫目的,前者是「我」穿了少穿的西裝到酒吧,被一個女人搭訕,且離奇的言語攻擊他,然後他的離去,陷入回想之中;後者「我」受邀參加一個曾一起學琴女生的鋼琴演奏會,卻按時間到後發現根本沒有演奏會,他走進公園的涼亭整理思緒,卻換氣過度似的呼吸困難,清醒後有一個老人與他說「有好幾個圓心卻沒有圓周的圓」,並指出法語中的奶油用語,有奶油中的奶油,即最好的東西的意思。前者的故事,我認為是引起思考的一篇小說,究竟第一人稱單數的「我」,和現在酒吧的「我」,鏡中的「我」,是村上的哲思,不同的我和你,交錯而成,到誰真誰假,其實很難辨清。但其實回到八篇小說來說,不同的短篇的「我」,就是片斷的,亦即「我」就存在無限個,「我」能隨意切割創作的,藉著片斷的我漸漸拼回自己吧。不過,記憶的真確性又有幾分真與假呢?

〈奶油〉我想對於解決「有好幾個圓心卻沒有圓周的圓」是得不出答案,因為根本看你的詮釋。我的詮釋是想這問題的時候,其實人就嘗試不合常理的思考,看似無用,但其實是邁出了重要一步啊,亦即要成為「奶油中的奶油」的第一步,動起來打破常規。而我看完小川糸《獅子的點心》,當中提到熟蘇(奶油)如何變成醍醐,如村上奶油中奶油一樣,不斷去嘗試和打破,才能變成人生的奶油啊!而有好幾個圓心卻沒有圓周的圓,就像人一樣,不同的「我」交集在一起,不同的圓看向別的圓,本來就沒有圓周,每個人都有的不同距離,置放在什麼位置,全看自己的詮釋。

〈「養樂多燕子詩集」〉是覺得村上再次以棒球牽引回憶談及父親,令這篇短篇有更多的時間流逝感,也難得筆下出現珍惜時間等類似的句子。

〈與披頭同行(With the Beatles)〉不知道為何讓我想起《挪威的森林》的故事,那種某個東西打結了,如同芥川的齒輪卡住了一般,小夜子的自殺讓我想起直子。
user-img
4.5
|
2025/05/01
當代群眾心理學的濫觴之書,由法國社會心理學家 Gustave Le Bon 於1895年出版,儘管時代久遠,書中對於群體行為的深刻洞察,至今仍能見於政治動員、媒體操控與社群網絡的操作手法之中。

Le Bon 的核心主張是:個人在群體中會失去理性與判斷力,轉而服從一種集體潛意識的驅使。他認為群眾是「本能衝動的奴隸」,而領袖的影響力來自他們喚起群眾情緒的能力──無論是恐懼、憤怒還是愛國熱情。這種觀點與現代對於假新聞、網路極化與意識形態傳播的焦慮不謀而合,使得本書儘管帶有19世紀的語境與偏見,依然值得當代
讀者審慎對待。

然而 Le Bon 的寫作風格頗為武斷,論述也缺乏現代社會科學所講求的實證基礎。他常以「群眾愚昧」「缺乏理性」等貶義詞描述集體行為,這使得本作不僅是一本社會心理的經典,更是一面照見作者身處時代的菁英主義與社會觀念的鏡子。今天的讀者閱讀此書時,應抱持歷史距離與批判視角。
本書影響深遠,包括希特勒與墨索里尼都曾引用 Le Bon 的理論來進行群眾操控,因此它也常被視為極權政體的心理學工具。但它同時也提醒我們:理解群眾不是為了控制群眾,而是為了避免被群眾情緒淹沒,保有個人判斷的空間。

如果你對群體行為、群眾運動,甚至是現代民主與極權的心理基礎有興趣,本作年代久遠卻不顯過時。想想動輒數萬人的示威遊行,想想社群媒體鋪天蓋地的多方論述,當你身處之中,還能保有理智,明辨自我嗎?

閱讀動態

最新書評

user-img
5.0
|
2025/05/05
沒想到文圖並茂的橋樑書,竟然有著看動作片般的精彩效果!
豐富的圖像+幽默的內容,埋藏著一些含義與知識卻不說教。
山雨小學讓我家孩子無痛從繪本跨入文字書階段,讀得津津有味,很期待更多集數💕
user-img
5.0
|
2025/05/05
邏輯,它幫助人類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挑戰,也能夠以平靜思緒跨越眼前複雜的難關。
但是,假如我們不擅此道呢,是不是永遠都會停滯原地,沒辦法擁有嶄新突破了……

幸好不是如此,本書回答了所有一切。

翻開內容,作者彷彿是名和藹的導師,給予多道細分難易度的試題,也適時透過提示與解說,帶領學生的我們步步了解背後的脈絡,順利的揭曉謎底。
簡單體驗基礎程度的第一題之後,發覺以天使、惡魔以及人類作為角色的題型很有趣生動,非但不會厭倦,想要提前看解答,反而會放慢步調,隨著解說的文字,先運用自己的想法來研究隱藏的細枝末節,再跟著詳解仔細對照以及修正。

正如前言所提,在現代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只知道死記硬背書中知識遠遠不夠,還要懂得如何靈活分析現在經歷的狀況,才能在凶險的職場中爭取到一片屬於自己的領地。

仔細想想,由於科技發達的關係,我們往往不經過判斷就理所當然地接收網路社群涵蓋的所有資訊,因而形成「腦腐」。

然而,這本書就像一記腎上腺素,經由六十七道不同主題分類的練習題,讓原本麻痺的思緒慢慢復甦,恢復全方位的批判思考能力。

而且,不論是身居高位、基層職員,還是自由街案的工作者等等的人物全都適用書中提及的這套邏輯法則。

僅需要通過刻意練習這個最低的門檻,生活就能煥然一新,為甚麼不這麼做呢?

換個角度思考,或許我們自身就能對未來創造無限的可能!
user-img
5.0
|
2025/05/05
家裡的小孩很喜歡賴馬老師,每次出新書都要支持一下,圖畫很精緻百看不膩!

從情緒三部曲開始只要有出新書都絕對會支持,雖然家裡的小孩還小,但是圖畫很有內容,可以讓小小孩更了解上小學以後的事情,所以提早買來給小孩看
user-img
5.0
|
2025/05/05
梁丹丰女士(1935年3月20日—2021年9月6日),生於中華民國南京市,籍貫廣東省順德,台灣女性水彩畫家和散文作家。
其一生可以說是以藝術豐富整個人生,旅遊時留下繪畫的記錄,平時也是、教師生涯也是示範繪畫。
一生的作品集,值得收藏。
user-img
5.0
|
2025/05/05
很感動、很溫暖,就像書腰上面寫的一樣,觸人心弦🥺
筆記本的內容都會讓人忍不住心疼宇野(主角),小林可以出現在宇野的生命,還有宇野可以出現在小林的生命,真的都太好了😭
user-img
5.0
|
2025/05/05
身為一個Julia粉絲,一定要推一下,喜歡她的氣質與身材,唯美的相片加上那充滿魅力的眼神,當作藝術欣賞也是非常棒的

分類熱評

試讀心得

好評推薦

熱評排行榜

書評人排行榜

  • 【黃麗如專欄|玩真的】跟著媽祖去旅行的10個小提醒
    對我來說,台灣大地回春的信號不是櫻花季,而是一年一度的媽祖出巡,不管是大甲媽祖遶境或是白沙屯媽祖進香,都昭告大家可以把厚厚的冬衣脫下,跟著媽祖揮汗走訪西部大城小鎮。萬頭鑽動的場景像極了凜冬結束後,萬物生氣勃勃。 去年臨時加入白沙屯媽祖進香的行列,出發前在網路上爬文許久,感謝各方網友的分享與提醒,獲益頗多,旅行者之間最深刻的情感莫過於給日後上路者點出生存之道。過去得到許多陌生人的幫助,相較於年年...
    柄刀一致敬昆恩「國名系列」的本格神髓,邏輯論證之美火力全開!
    有趣的是,論普及度和銷售量肯定是謀殺女王克莉絲蒂居冠,但對日本廣大的推理創作者來說,昆恩的小說才是聖典,除了紛紛推出致敬大師的仿作,還研究出了探討推理小說本質的「後期昆恩問題」,可見其熱情。 自1929年發表《羅馬帽子的祕密》以來,昆恩的「國名系列」與「哲瑞.雷恩」系列,將名偵探/名推理的水準推向頂峰,但在1942年的《災難之城》後開始逐漸強調人性與心理,昆恩也走下神壇,變成一個會不時犯錯與受到折磨的...
  • 所以,你到底是怎麼寫的?——專訪《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作者杉井光
    杉井光:「想成為某人人生中最震撼的一本書」這個目標,我想大概已經實現了,所以這是一部令我滿意的作品。
    【OKAPI編輯室選讀|4月編輯精選】將注意力放在想達成的願望,一如抽芽的新綠
    春分過後,白日漸長,甦醒的能量釋放累許久的心之雜質,阻塞的靈感也暢快起來,想像新生的樣貌,將注意力放在想達成的願望,一如抽芽的新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