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評

user-img
5.0
|
2025/05/23
有些人會覺得「遺忘」是很可怕的事情,將「遺忘」與「失智」兩者劃上等號,開始為自己「記性差」這件事感到無比焦慮,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遺忘都是疾病所導致。日本精神科權威保坂隆醫師所撰寫的心理勵志書籍《接下來,只記得快樂的事:讓心靈重獲自由的5個內在練習,活出理想的第二人生》歸納出了〈讓心輕盈:忘卻心中的羈絆〉、〈如何釋放陰鬱思緒:不讓美好或痛苦的回憶成為包袱〉、〈去除無謂的事物:讓心靈疲憊的,往往是我們自己〉、〈跳脫「應該如何」的束縛:答案絕不只有一種〉以及〈讓浮現於腦海中的事物隨之流逝:重要的是,全心全意活在每一個當下〉共五大章節。保坂隆醫師把主軸焦點放在「記憶段捨離」的技巧上,告訴讀者們:我們並不需要把人生的所有回憶都長期放在心裡,我們的性格由生活中的總總回憶所構成,過去的好壞記憶終究成了過往,把幸福的感覺保留在心中,試著放下長久的負面繁雜記憶,腳踏實地活在此時此刻,人生將會變得更加寬廣。

大腦在處理龐大的記憶時,心理有時候會啟動「防衛機制」,最常見的防衛機制是「壓抑」。保坂隆醫師在第一章〈讓心輕盈:忘卻心中的羈絆〉提到了一個觀念──與其「封存」,不如「釋放」。帶有壓力的記憶長期封存在我們的心中,漸漸會變成一種私人負面情緒,長久壓抑下來可能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影響,這時候其實可以試著把這種記憶釋放出來,試著利用創作(寫文、畫圖、音樂或是舞蹈)的方式,讓這些負面記憶向外轉化成一種藝術,也等於是在為回憶們找到一個「歸屬」。痛苦記憶並不是被自己拋棄,而是被我們放在一個得以「昇華」的地方。人生中的總總記憶都有它獨一無二的存在價值,我們如果能夠看清其中的意義,將會親身體會到這些記憶的存在意義就是要我們從中成長,最後放下它們。不是活在過去,也不是活在未來,而是活在眼前的現實中,感受著瞬息萬變的人生。

此書除了適合老年讀者閱讀之外,也非常適合給其他年齡層的讀者們閱讀。許多人習慣被回憶所困住,覺得自己應該要永遠記得所有的事情,遺忘就像從沒發生過,會使自己感到些許不安,但是我們每個人的大腦和內心其實負擔不起如此龐大且紛亂的記憶,選擇性的遺忘並不是可怕的事情。保坂隆醫師在結語〈不再將自己放在次要的位置〉提到了一句非常溫柔且勵志的話語:「在悲傷、憤怒、怨恨或嫉妒的漩渦中,人們會祈禱:希望自己能忘掉這些,重新向前邁進。忘卻、其實也是一種生存的力量。」,如果可以放下一些對自己無益或是負面的記憶,學習清理「心靈的垃圾」,選擇保留美好的回憶,實踐「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的精神,我們的人生將會因此減少許多過往促成的壓力。
user-img
5.0
|
2025/05/23
身體意識繪本這系列我真的是好喜歡,這也讓我憶起自己在童年時期的一些求學時光,好像沒有大人會告訴我們,每一個人是什麼樣的存在,我們的個性、性格還有喜好是怎麼發展成個人特質的?於是,有些孩子會特別想要去證明自己是與眾不同的,而有些小朋友則會默默地就學習身旁的人成為別人。
  
或許也是社會文化的關係,所以,這些議題對大人們來說也相對陌生。因此,當我看到這本繪本以溫柔的方式告訴孩子們,每個人的大腦都不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且也是重要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創造很繽紛的世界,所以,每一個人都是重要又珍貴的存在。
  
我常常在想,孩子小的時候就能夠透過繪本教導他們如何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真的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或許可以大幅減少很多非必要的人際衝突與隔閡。
 
身體意識繪本系列我超推!
user-img
5.0
|
2025/05/23
雖然有不少人警告我,晚上不要讀林秀赫的小說,但我沒有聽。

《儚》這本書像一齣舞台劇,一百則成語,一百篇恐怖奇譚,每個角色隨著作者的筆觸鮮活了起來,道家所謂的人是由「三魂七魄」所組成的,簡單來說「魂」是抽象的、精神層面的、代表心智,「魄」是具象的、生理物質的、代表身體。生理活動加上心理活動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人了,套一個很現代的關鍵詞----虛實整合,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倩女幽魂》的聶小倩屬於「魂」,一般認為陰間的朋友是虛的、沒有形體,但是卻能用精神層面和人類談戀愛。秀赫老師筆下的人物,向左走,向右走,走著走著在分岔轉彎處又碰到另一個「自己」,那個在不同時空選擇不同分身的自己,像是穿越、又很虛幻,書中命運的殘酷和死亡陰影的交疊,讓我們都成為台下看戲的人,進入作者設好的「虛實」的局,沒有對虛實空間想像的能力,會像隔靴搔癢那樣不著力嗎?或許喔

在下班之餘,請拔掉心繫工作的插頭,讓自己陷入半鬆弛、半緊張的狀態,或許會遇見好幾個屬於不同分身的自己,好好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吧
user-img
4.5
|
2025/05/23
▍提要:從新聞現場到日常生活,讓你言之有物的七步驟與十問原則

《愈忙愈要會表達》的作者 Ros Atkins 是英國 BBC 的資深新聞主播與分析編輯。你可能在社群媒體上看過他著名的「60秒新聞簡報」系列——將複雜議題濃縮成條理清晰、資訊精準的短影片。他將自己二十年的報導經驗濃縮成一本教人如何「說得清楚」的實用指南。

這本書的重點不只在「口說表達」,也非常適用於寫作、簡報、企劃與各種需要傳遞想法的工作場域。對於經常被時間壓縮、需要溝通的人來說,它提供了七個步驟與十項原則,幫助你在有限篇幅與時間中,做到「說重點、說得好、說得動人」。


▍關鍵內容摘要:七步驟 × 十自問,打造專業級說服力

Ros Atkins 將「有效表達」拆解成兩個部分:表達的原則與實作的流程。

一、十項原則:幫助你檢視說話/寫作是否到位
這十個提問,既是修正工具,也是創作過程的導航器:

✔ 淺顯:這是我所能表達最簡單的方式嗎?
✔ 重大與必要細節:哪些資訊是絕對要交代的?
✔ 複雜性:這主題有沒有我自己還搞不懂的地方?
✔ 效率:內容是否有多餘、可刪的部分
✔ 精確:我有抓到我要傳達的核心嗎?
✔ 來龍去脈:這件事為什麼對聽眾有意義?
✔ 去除干擾:有沒有什麼讓人分心的元素?
✔ 引人入勝:在過程中能抓住聽眾嗎?
✔ 提供助益:有回答到聽眾心中潛在的疑問嗎?
✔ 自我檢視:我是否會被這樣的說法說服?

二、七步驟流程:讓複雜變清楚的實務操作

這七個步驟適用於任何一場演講、一段簡報、一封重要信件——甚至一則 IG 限動:

✔ 策劃:先定義你到底要講什麼。
✔ 蒐集:找齊與主題有關的所有資訊。
✔ 篩選:挑出真正關鍵的部分,不要什麼都講。
✔ 架構:安排順序,讓聽眾聽得懂你的邏輯。
✔ 串連:讓各段之間有合理的連接。
✔ 精簡:去蕪存菁,把「你想說」變成「他們需要知道」。
✔ 傳達:用最自信的方式,把你的話講出來。

▍讀後心得:這本書教我們如何讓人「聽懂你」,而不只是「聽你說」
我們都曾遇過這種情況:心裡明明有一個好點子,卻不知道該怎麼說出來。說太多顯得冗長,說太少又擔心對方誤解。Ros Atkins 所主張的「精準表達」,其實是一種換位思考。不是「我想說什麼」,而是「對方需要什麼資訊、怎麼聽得進去」。

書中不乏他採訪政治人物或報導全球議題時的實例,讓這些抽象原則變得具體且可信。你會發現,能夠把複雜問題簡化清楚的人,不是因為他懂得少,而是他知道如何刪去雜訊,留下最關鍵的事實與論點。
user-img
4.5
|
2025/05/23
在金融市場充斥演算法與高頻交易的今日,本作(原德文書名直譯為「思考金錢的藝術」)像是從舊世界寄來的一封手寫信,信紙微黃,字跡清晰,語調帶點嘲諷,卻也溫和地提醒你:關於錢,我們以為早就懂了,其實還差得遠。

André Kostolany 不是現代那種戴著耳麥盯著四台螢幕的操盤手,他是經歷過戰爭與通膨、瘋狂與恐慌的老派投機者。他筆下的股市像是一座19世紀的劇院,人們進場時滿懷希望,散場時卻常帶著沉默與破產。書中雖談金錢,卻更像在講一段段歷史與人的故事,帶點懷舊、帶點煙酒味,彷彿老巴黎的咖啡館裡傳來的碎碎唸。

Kostolany 自詡為投機者,更像是賭徒多過一名投資者,因此這顯然不會是一本會教你致富的書。他明白告訴你,市場短期靠情緒、長期靠經濟,而人總是先被情緒擊潰,才來得及學會經濟。他的觀點不一定準確,卻總耐人尋味;他的語錄不一定正經,卻句句有感。

閱讀本書就像在聽一位經歷風浪的長者傍晚在陽台抽菸講故事。他沒打算教你投資秘訣,只是用親身經歷默默讓你發現,原來錢這東西,不是只靠帳本與投資報酬率就算得清楚的。
user-img
5.0
|
2025/05/23
閱讀這本書,就猶如搭乘一輛陌生的列車,帶著期待又好奇的心情踏上這趟文字的旅程,闔上書後才驚覺已過了七站而渾然不覺。

關於馬華文學,我所知甚少,也因為如此,以全然開放的心態去享受由七篇短篇小說所構成的創作,體會到作者林俊龍以細膩的筆觸勾勒許多人世間的孤苦,而遊走在現實與虛幻之間的人性描寫亦有奇幻的驚喜感。

《雨樹之下》描寫的是因為仇日情懷所產生的偏見與霸凌而釀成的一場悲劇,但依稀仍能感受到生而為人的憐憫與純粹情感。

《第二片屋瓦》這部的題材非常特別,描述有一座城鎮竟然有賭雨的風俗,不只是賭幾點幾分下雨,連第一滴雨會落在哪一片屋瓦上都能賭,營造出鮮明的視覺感受,也彰顯了人性的執念。

《到遠方》則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篇,講述兩位孤獨幼小的靈魂即便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寄託,但命運多舛的兩人終究無法攜手逃離現實,或許抵達再也感受不到痛的「遠方」才是靈魂真正的解脫?

《Chelsea Blue》這篇帶有玄奇的意味,關於死而復生的嬰兒、被賦予神秘象徵的黑貓,以及夢想破滅的運動選手,看似不相干的元素,卻串起了一段曲折的人生。

《老奧爾洛夫》是以一匹賽馬為視角,牠急欲逃離被人類所操控的世界,渴求呼吸自由的新鮮空氣,作者把馬兒一路上的奔馳及人類追捕的畫面描繪地非常生動,最精彩的是馬兒能讀到人類企圖馴服牠們的慣用伎倆,而最終馬兒是否能重獲自由也非常值得讀者們一探究竟。

《一顆完美的蛋到底要煮多久》講述的是一名十八歲的駐唱的女歌手不小心未婚懷孕,因為一段奇妙的經歷而放棄墮胎的念頭而生下孩子,然而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卻必須面對孩子對父親的好奇心與對母親的不諒解,而等待時機成熟告訴孩子真相就猶如雞蛋終究得破殼般必要。

《沙壇城》這篇則是以往生後的虛構世界為背景,講述往生後的鬼魂失去了部分人世間的記憶,於是不斷地尋找過去記憶的故事,是所有篇章中最帶有奇幻風格的一篇,而「沙壇城」的概念則源自於宗教的意涵,不僅表達人世間的無常,也告訴讀者無須過度留念。

這部由七篇短篇小說所串起的作品,雖然各自獨立,但韻律節奏相當一致,我幾乎是一氣呵成讀完本書,非常過癮,也推薦給所有尚且不熟悉馬華文學的讀者,相信能帶給您有別於以往的閱讀感受。
user-img
5.0
|
2025/05/22
書中有四篇「不爽不要」系短篇,就像在看有點腹黑的人所寫的日記,讀完之後非常喜歡,比我想像中還有趣!作者用用第一人稱挖出那些看似日常、其實毒氣超標的語言暴力與人際失控故事,有些其實會讓我產生共鳴,想著:我好像遇過這樣的人!
四篇故事幾乎都有提到「新冠肺炎」,這樣的故事背景很明確的點出了時空背景,因為是很近期的事情,所以讓人覺得很像生活周遭發生的故事,這也是讓讀者對這本書感到親切的原因之一,而這樣的設定,也讓故事主角們的失控暴怒變得更加合理。
作者對於四篇故事的角色刻劃和氣氛營造都做得很好,節奏很快、故事豐富、對白幽默,每個角色都瘋瘋的,但結局都在適當的時機點收尾,不會讓人覺得太超過,讀起來很舒服。
特別喜歡第三篇《討厭我就不要叫我來》,從角色們的對白逐漸釐清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再透過主角內心獨白發現他是個超級自戀的人,把自己形容得很有魅力,讓我也默默同理了他的行為,看完後回過神來只覺得好失控也好好笑。
而最後一篇《老人有害,年輕太菜》中,作者自嘲的將故事角色之一的老害作家設定成自己,我覺得是很聰明的寫法,少了讀者去猜忌作者是不是在影射誰的可能性,幽默感也大大提升,最後主角的失控回信更是讓我忍不住笑出來。看完只覺得意猶未竟,非常希望作者下一本著作也是走這樣的風格~
user-img
4.5
|
2025/05/22
喝心靈雞湯?不,當然是要來杯專屬自己的特調才對味!

不同於心理層面的書籍,作者利用身體6個物質變動如何影響著你的心情寫出來,從自身的狀況去特調屬於你的組合

■多巴胺=>驅動著你去獲取「尚未得到的」,像是帶著你前進的引擎(當然方向就是個問題)

■血清素=>讓你「滿足已經擁有的」,並放鬆下來,停止追逐些什麼

■催產素=>讓人有充實與歸屬感,不會陷入懷疑自己的恐慌

■皮質醇=>提醒你要避開風險,當然過度的觀注風險,反而會造成長期不必要的緊繃

■腦內啡=>身體天然的止痛劑,能用來對抗焦慮和不適

(這個物質看書的篇章,自己還是不太理解🫠🫠🫠,無法從親身經歷去找到他)

■睪固酮=>增強你的自信與競爭力,過多的話造成侵略性行為會太強

========================
在上面5個物質中(我自己扣除腦內啡),書中的說明與例子,其實與從心理層面書籍內容有不謀而合之處

像是過度追求「速效」多巴胺,容易造成更空虛的問題,在心理層面書上也都有提到。

像我自己目前大概最需要的催產素XD,書上描述身體的接觸也會提升催產素,讓我想起小孩還小很可愛時,常常抱著他們會有種療癒感,即使再忙再累,總是會瞬間療癒回血
(屁孩大了,就不可愛不想抱XD)

如果心靈雞湯喝了太迷茫,仍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好,那這從身體的專屬特調會更容易執行!

最快的是去曬太陽🤣🤣

很適合搭配以下書籍看

改變現實的潛意識法則:用負面情緒改變自我,實現理想生活


情緒流動:11個內在對話練習,陪伴孩子調節情緒

閱讀動態

最新書評

user-img
5.0
|
2025/05/24
大野狼攻和小羊受在頂樓相遇後,便當被吃掉的故事。
受很可愛的一點是雖然對童年玩伴叫自己綽號有點傷心,但因為不想傷害朋友就沒有提出來,一直都憋在心裡
一直到遇見攻(便當小偷),先是被強吻後被上下其手,然後才告訴攻這件秘密(順序超級讓人傻眼哈哈)
攻也是有過類似的經驗,不一樣的是,攻是直接開扁.........
然後鼓勵受要好好表達出來,算兩個同病相憐,身邊都有和自己有交情的童年玩伴,不過攻身邊的是個真正的好同伴啊
全部都講完就太可惜了,不過受的童年玩伴之後有改,受還不忘直槌表示對他是一般,但對攻是喜歡
我覺得受的童年玩伴應該是有喜歡受啦,以為自己這樣是保護他,卻忽略了他的感受
但是知錯能改,而且即使和攻互毆也還是選擇隱瞞,而不是在受面前裝可憐,光這部分值得回頭票(人家不需要)
缺點就是那個......畫面一片白欸,但因為老師讓兩個人的內心情感佈滿畫面,就...好啦XD
加筆的情人節之亂很可愛又很香,受真的是傻呼呼的小羊啊w
user-img
5.0
|
2025/05/23
在攻略迷失森林的過程中,遇見精靈族雙胞胎索拉和露娜姊妹。
為了幫助她們,一行人與影子騎士交戰,並且勝利。
完成了勇者的委託,精靈族的二人也成為了伙伴。
一行人持續旅行著,為了打造出新的武器,前往礦山尋找素材。
user-img
5.0
|
2025/05/23
書本品質超好模特都很帥很壯內容超讚值得購買,而且首刷還有海報有拿到最愛的黑皮教練好讚,拍攝角度跟燈光都是一級棒,必須支持
user-img
5.0
|
2025/05/23
一開始以為只是一般熱門的暢銷書,但因為其中不乏舉到傳統中國歷史人物的例子,由西方作者的眼光看這些歷史人物,竟然產生了與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完全不同的見解,非常的震撼,而書中舉例的過程非常詳盡,不僅可以體會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概念,有時甚至可以自己從故事中又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心得,也是這本書的精華之處!!!!
user-img
5.0
|
2025/05/23
極其普通的大學生弘信,
  在高中時代因為拒絕好友太郎的索吻,因而造成兩人關係就此破裂,
  因為這件事情導致他至今一直沒交女朋友。
  弘信在心裡將這件事稱為
  『太郎的詛咒』。
  某一天,弘信在期盼已久的聯誼活動現場,
  看到了如今關係早已疏遠的太郎,
  雖然企圖隱藏自己蒙混過關,
  但太郎帶著與過去未曾改變的開朗笑容主動對他說「好久不見」--
user-img
5.0
|
2025/05/23
世界潛在物競天擇的規則,每個存活下來的都是高手!
達克比系列一直都是孩子們的心頭好,尤其搭配親子天下故事APP, 故事內容非常生動有趣,
幾乎可以一看再看一聽再聽,直到旁人都要跟著背起來的程度!

分類熱評

試讀心得

好評推薦

熱評排行榜

書評人排行榜

  • 最美的繪本,最深的思念──《好想好想(馬上)見到你》圖文作者蘇西.李&帕特.澤特羅.米勒專訪
    「在文字裡,角色之間並沒有真正重逢。然而,整本書鋪陳了那麼多思念的情感,我真的無法把結局停留在他們就這樣分離兩地!即使現實中無法見面,我也希望他們能在書中相見。當我聽說帕特非常喜歡這幅最後的插畫時,我真的好開心。在許多合作中,故事從文字開始,但插畫往往能揭示出那些沒有被明說、更深層的意義。在成功的作品裡,你分不出是先有文字還是先有圖像──一切都融合得自然美麗。」
    【馬欣專欄】每一代少女接力著既是彩蝶也是標本的記憶——《死亡日記》
    電影中的花季少女都活成了童話中的女主角充滿了死亡的意象,在森林如夜幕的秩序中,她們亮眼的青春像是命運的獵物,難以有自己的名字,在前方等待她們的是壯盛青春成了中產家庭窗前植栽的本身,以死亡週期性來象徵他人與社會的體面。
  • 蘇益賢/在被形塑的人生中,找回自我形塑的力氣──讀《colorful~借來的100天》
    試想,此刻開始的一百天中,你的人生也是借來的。你是某個人生的主角,在有限的時間裡,要去弄清楚這個人是怎麼過日子的。因為meta,你的視野會突然清晰許多,你會清楚地看見這個人是如何被環境所形塑;更重要的是,你也會像小說主角一樣,在某一刻突然意識到,其實你自己也同時透過自己的力量,反過來形塑所處的環境。被環境形塑,也同時形塑著環境,這兩股力量,其實是同時存在的。
    【活動報馬!】入夏四場活動預熱精彩的下半年
    被稱為「光之畫家」的威廉.透納以光影變化絕美的風景畫聞名,莊麗的山景、華美的城市景觀,或是單純描繪光線的抽象畫作,在他筆下都宛若人間仙境,而他的畫作真跡即將在台灣盛大展出!「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全球巡迴展覽由英國泰德美術館發起,是紀念透納誕辰250週年的系列活動之一,展覽將展出透納素描、油畫、水彩等80多件真跡,包含《藍色瑞吉山,日出》、《三個海景》等知名作品,尤其《藍色瑞吉山,日出》巡展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