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評

user-img
5.0
|
2025/05/12
我好久沒有看到一本可以令自己如此高共鳴的書
書中說的字字句句幾乎是全命中我内心的焦慮,一步一步地幫我解套了
我們對孩子有著無限大的期望,也給這無限大的壓力卻不自知
很容易就把孩子一步步地推向複製自己版的”小我“
父母總希望孩子們可以在課業上有明顯的成績表現,卻忽略了過程比結果重要
孩子原有的可愛天性,卻隨著父母給予的壓力而慢慢消失
這本書,絕對適合每個父母一一細讀,一起讓我們的孩子展現如其所如的天性吧
user-img
5.0
|
2025/05/12
這本不僅僅只是虛構的文學小說,而是帶入了許多佛法與禪學上的智慧,作者用平實易懂的筆觸,寫下了這個孫女與阿祖、爸爸、春樹ㄧ號的故事,這本書非常的好看,故事本身很動人,故事之外也讓人很有共鳴。
  
-
  
/ 習佛道就是學習自我,學習自我就是忘卻自我,忘卻自我就是藉由各式各樣的事物開悟 /

好幾度不小心讀到有點鼻酸,也想著沒有接觸過佛學的人,會不會讀不懂其中那些的幽微語外之意?在學習佛法上,我ㄧ直是個不認真的學生,而我的家人都很虔誠,也許正因為這樣,我在書中讀到的片段,讓我想起了他們說過的話、他們的信仰,讓我有一種熟悉的感動。
   
阿祖要奈緒試著槌踢揍海浪,奈緒怎麼打、怎麼踢、都徒勞⋯然後認輸的說 ⋯ 我輸了 
就只是躺在沙灘上。
    
正如ㄧ行禪師說:「情緒就像海中的波浪,它們來來去去,你不能阻止浪來,但你可以學著乘浪。」 阿祖不說教,她用她的語言,教導孫女人生的智慧。
   
阿祖跟奈緒在便利商店遇到不良少女,她冷靜不害怕,甚至在最後對對方深深的鞠躬說謝謝,這種不帶敵意的接納,來自ㄧ種更高的看見⋯她知道對方的憤怒來自痛苦,而世界唯一能回應痛苦的,不是更多痛苦,而是善意與理解。
  
-
  
/ 倘若我已不再有貢獻,還僅捉著生命不放,只會讓我在別人眼中荒謬不堪。/
  
春樹ㄧ號的手寫信更是讓人看得心碎,這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春樹ㄧ號最後的決定不是糯弱而是悲憫是大愛。相較之下,奈緒的爸爸,他是失敗的人嗎?他無能嗎?只想逃避現實嗎?
     
奈緒的爸爸是超人,他很了不起,他不是廢材,他跟春樹ㄧ號一樣都是「不想看到別人受苦」 。
   
佛法中有「不殺生」的戒律。真正的「不殺」,是不起殺心,不讓自己的行為成為傷害世界的根源。這種不殺,是一種極致的慈悲,也是一種對生命的極度尊重。春樹一號與奈緒的父親,都是走在這條路上的人。只是他們的道路太孤獨,太艱難,最後幾乎耗盡了他們所有的氣力。
  
-
  
/ 我們生活在霸凌文化中,政治家、公司、銀行、⋯/
   
奈緒的父親曾問過某位博士:「你覺得,人類的良知是什麼?」因為時間,因為因果。時間將眾多的惡意與暴力層層堆疊,人心也逐漸被利益與恐懼蒙蔽。我們對政治失望、對國家冷漠,是因為它常常不再代表人民,而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權力角力。
      
最後,阿祖用毛筆寫下了一個字:「生」。
她說:「現在,就是生。」
你們以為死亡是解脫,但真正的活,是在當下。真正的慈悲,是在當下活出來的每一個選擇。
  
春樹一號、奈緒爸爸、奈緒,他們都曾在絕望中尋死,但他們真正渴望的,不是死亡,而是活得有尊嚴、有意義、無害於人。
「生」,不是苟活,而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慈悲行動。這樣的活法,才是真正的活。
  
-
  
(結論)
  
這本小說,讓我想到當今世界仍充斥著衝突與分裂。但作者寫的故事意外的安慰了我。原來還有人這麼寫作,願意談佛法、談慈悲、談大愛。
user-img
4.5
|
2025/05/12
由於工作上面臨瓶頸,生涯規劃也需要重新釐清,偶然想起曾經在書展翻過這本書,興匆匆再度拾起閱讀,希望藉由閱讀可以給自己不一樣的啟發。
作者並非以撰寫教科書的刻板模式,按部就班教導讀者何謂正確的企劃方法。反倒像是朋友般領著讀著思考,娓娓道來作者二十幾年的企劃經驗,更是個人對生命及閱讀的體認。
企劃跟會計、財務等專業不同,其實不止是工作上的一門特定的學問,也是一種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好企劃能力,於公、於私,對每個人都有極大的助益。尤其是確認目的、定義問題更是企劃的核心作用。作者另以黃金圈理論提出的Why、How、What作為證明。
就以職場為例,試著以作者的方法表達,企劃的第一步就是「確認目的」,但凡待過公司,必定知道老闆交代任務不一定會告知Why,因此溝通就很重要,作者給了讀者真誠、目的、同理、思考等選項。目的確認了以後,接下來只要定義問題,之後就相對簡單,無論是提出解法、精準執行等步驟,就只是程度上的問題,至少不會發生南轅北轍的情形。
當然作者還提出很多值得參考的意見,例如我們應該不斷質疑,提出多個問題詢問自己,持續辯證後,發現事物的本質。這本書談的東西很簡單易懂,但要落實卻要靠自己的努力,希望大家共勉之。
user-img
5.0
|
2025/05/12
多幅精美彩色圖示精解,詳細且系統化,紙質非常好,高質量入門且精進的書籍,提供詳實占星疑問的工具書。我還沒看過作者高階占星的書,此書內容多且豐富,需要些許時間吸收,此書驚豔度100,很難得的入門占星書,質量真的很高。
如需案例詳解及運用需額外添購書籍,本書是基本再進階的入門書,可以提供紮實根基,很感謝作者這麼用心的製作,占星學習者的福音。
以上參考。我是很喜歡,太出乎意料的質量。
user-img
5.0
|
2025/05/12
每一位走在信仰路上的人,其實都是一位「善良的英雄」——讀《你已經很棒了:善良的英雄小凡》有感

在翻開《你已經很棒了:善良的英雄小凡》的那一刻,我彷彿看見今年白沙屯媽祖進香隊伍中,那一雙雙平凡卻堅定的步伐。
這本來自「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插畫家熱血繪本作家姚念廣創作的繪本,訴說著一個看似簡單卻極具力量的故事:小凡,一位渴望成為英雄的孩子,在夢想與誘惑、名聲與初衷之間歷經內心的掙扎與選擇——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生活、信仰中都會面對的試煉?
當小凡一度迷失,甚至差點轉變成她從前討厭的壞蛋模樣時,真正使她回頭的,不是別人的眼光,而是她內心那個曾經溫柔而真誠的「初衷」。

✨就像香燈腳的步伐,每一步都在說話:
「我不完美,但我善良。」
「我疲憊,但我沒有放棄。」
「我渺小,但我願意為信仰前行。」

媽祖進香途中,我曾看見有人默默遞水、備食、幫忙抬轎;有人頂著烈陽、冒著雨水步行數百公里——他們無名,卻偉大,他們平凡,卻光芒萬丈。而這些畫面,在小凡的故事中被以童趣筆觸巧妙隱喻出來:
小凡不是天選之人,她的名字、外貌都不特別,
但正因她「選擇善良」,她成了最真實的英雄。

在這段媽祖與信徒的旅程中,我看到太多「小凡」:
有人原本只是想跟著走看看,卻在信仰的呼喚中找到自己;
有人本身正歷經低潮,卻在這11天的行腳中重新拾回生活的勇氣;
有人雖疲累不堪,卻在隊伍中找到集體溫暖的力量。
這正是本書要告訴我們的:英雄,從不一定是最強的那一位,而是願意堅持內心善意的那一個。

你曾羨慕別人的「名氣」嗎?那種感覺是什麼?
當你做錯事時,內心是否會有一個聲音提醒你?那是什麼聲音?
小凡後來選擇善良,改變了什麼?我們也能這樣做嗎?
你是否看過有人在日常中默默做著善事?那是不是也算是一種「英雄」行為?

#這本書就是一場信仰的倒影
無論你是否參與了媽祖進香的行列,只要你在人生的某段旅途中曾經迷失,曾經選擇回頭,曾經用善良面對世界——你,就是這個時代的小凡。
願我們都記得那個最初想要成為好人的念頭,
願我們在迷惘中,仍能聽見內心柔軟的聲音:
你已經很棒了,請繼續走下去。
user-img
4.5
|
2025/05/12
小川洋子的《密やかな結晶》描繪了一座島嶼與其居民,在一種詭異法則下緩慢遺忘各種事物的世界:從鳥與香水、日曆與糖果,甚至是小說,一切都悄悄被「消滅」,彷彿記憶本身正被有系統地抹除。主角是一位女作家,面對這個日漸凍結的世界,她繼續寫作與記錄,並與編輯及「老爹」一同維繫那逐漸稀薄的人性與連結。

整本書瀰漫著一種「平靜的恐懼」:不是激烈的暴力或災難,而是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剝奪與習慣性的接受。同時小川的筆法極其溫柔透明,描寫中的風景與細節往往令人聯想到新海誠動畫裡的鄉下午後–––陽光穿過窗簾,河岸風輕輕吹過,萬物都被溫柔包裹。這種美感反差,讓人更感不安:原來世界的崩壞,也可以如此寂然無聲。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樣一部讓人聯想到《1984》與《華氏451度》的作品,竟然出自一位日本作家之手。日本文學在我的印象中,多半以日常、情緒與人際為主,很少這麼直指記憶、語言與權力間的關係。但小川用極其內省與含蓄的手法,寫出了一則深具政治隱喻與文化焦慮的寓言。她證明了即便不靠劇烈對抗與高聲宣示,文字依然可以安靜卻堅定地挑戰世界。

《密やかな結晶》像詩,也像一場漫長夢境。它不只是一本「美麗的」小說,更是一則在靜默中展現尖銳的寓言。它擁有像新海誠畫面般的光影質感,卻講述著關於消失、遺忘與語言禁錮的沉重命題。這樣的對比,也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user-img
5.0
|
2025/05/12
最近在看漫畫《藍色時期》,主角是用美術(主要是繪畫)過一個個學術關卡的熱血漫畫。為了和書中角色產生共鳴和提升個人美感和氣質,我打算多去看畫展,然後就想起這本書。

這是一本工具書,幫助讀者用簡單的方法去感受藝術品的美。平常去看展覽,通常不會做事前資料搜集,糊頭糊腦在看,感想只留在表面,看不出個所以然來的,覺得每個作品也差不多,那就失去看展的功用和意義。如同去游泳一樣,我們會事先準備好泳衣、毛巾、拖鞋等等,以達至最佳的游泳體驗。如果我們在看展之前做好功課,了解藝術品/作者的背景之類,便就能增加觀看的深度,最理想是可以透過作品理解作者創作的原因並和作者產生共鳴。

書中提供5個事前資料搜集的方向和模板讓讀者使用,其實除了藝術展覽之外,我認為其他類型的展覽也適用。現今小孩多需要自主研習,我認為此書有助寫報告書時拓展研究方向和整理各方面的資料。
user-img
5.0
|
2025/05/12
強力推薦給學弟妹研讀 尤其開始做專題的大二以上 碩零準備研究生涯的研究生非常需要!

這本書說穿了就是教你如何做研究 打好底子 個人覺得自己太晚知道這本書了 如果能提早知道它 一路生涯求學將會順暢很多

看到這裡可能大家會直接聯想到彭明輝教授的研究生求生手冊跟論文寫作手冊 個人直接講心得 如果是研究新手而且比較沒sense的 強烈建議從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本書)開始看 原因如下 就是入門的門檻是最低的 做研究很多理念跟思維其實兩本提到的都大同小異 但是彭教授的論述嚴謹度、深度跟廣度都是超人等級 對於做研究這回事如果能夠全盤吸收 研究的能力將會因此大躍進 但是彭教授這本書由於基於嚴謹度 讀起來比較文鄒鄒 文章中語氣比較冰冷 以學者探究角度出發沒有問題 但對做研究新手來說缺乏了一些有效的實作與模仿手段 層級來說太高 對於大學專題或是初出茅廬碩班生 比較需要一套系統或是高手來導讀 或是組讀書會討論

相對的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這本書 敘述口吻比較白話平易近人之餘 對研究常遇到的一些案例 以及學生論文常犯的一些錯誤 還有邏輯方面的一些思維均有範例講述 也給出了一些具體的研究方針甚至EndNote等輔助工具 手把手帶你做研究 個人覺得這本才是新手需要的 運用這本建立觀念後 未來想要深造的話 再讀通彭教授兩本著作 你的研究架構與思維基本上就非常穩固了

推薦給未來走入研究過程的材料學子 博班的話可以配合彭教授的研究生手冊一起研讀!

閱讀動態

最新書評

user-img
5.0
|
2025/05/14
《大日經》作為密宗的根本經典之一,對我來說,是一扇通往另一片廣闊法海的門。它與顯宗經典的敘述角度截然不同,更直接地呈現了法身佛遍一切處的境界。經文的核心是大日如來及祂無處不在的悲智,詳細闡述了「加持」的原理、胎藏界曼陀羅的層次,以及透過「三密」(身、語、意)與佛相應而達致的即身成佛之道。
感受最深的是其中充滿力量與光明的意象,以及對自身本具佛性的強烈提示。它提醒我修行不僅是觀念上的理解,更是身口意的全面投入與轉化。雖然經文中的象徵意義深邃,許多地方需要配合儀軌和具德上師的開示才能圓滿理解,但僅僅是文字本身,已能帶來深刻的啟發,感覺到一股與本初佛性連結的加持力,是法本本身的巨大能量展現。
《大日經》是一部引導行者直接契入佛陀境界的偉大經典。它揭示了一條動態、轉化性的成佛之道,是密法修行的基石,也是對所有佛法修習者,提供一種見證和實踐自身圓滿可能性的重要指引。這部經,開啟了我對佛法更廣、更深的視野。
user-img
5.0
|
2025/05/14
首刷送的東西真的超美的猶豫很久買了之後慶幸自己有買到首刷😍
喜歡排少的姐妹們不要猶豫首刷永遠是最香的😭
user-img
5.0
|
2025/05/14
心情不好時,可以調適一下自己當下的情緒
嘴角上揚1cm → 快樂的開始
手伸長1cm    → 友誼的開始
腳多跨出1cm → 改變的開始
眼神注視1cm → 理解的開始
心打開1cm    → 幸福的開始
只要你願意跳脫,任何時點都是起點
user-img
5.0
|
2025/05/14
■佐倉的心情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起起起
□鹿島怎麼可以帥成這樣!!不要配合的那麼完美!(稱讚)
■若松吐槽依然沒讓我失望www
user-img
5.0
|
2025/05/14
就是為了初期設定的小冊子買的。初期的柯南也是好可愛。漫畫內容剛好有基德的部分。最喜歡基德大人了🩵🩵🩵🩵🩵
user-img
5.0
|
2025/05/14
《深夜的X儀典》第一集以詭異宗教儀式為核心,迅速建立出壓抑而不安的氛圍。山口ミコト擅長以緊湊劇情與懸疑設計引導讀者進入未知世界,角色動機撲朔迷離,令人不寒而慄,是黑暗驚悚類型的絕佳開場。

分類熱評

試讀心得

好評推薦

熱評排行榜

書評人排行榜

  • 幸福,會一次又一次靠近真正渴望它的人──專訪三浦紫苑談成名作《真幌站前多田便利軒》
    2025年第一季,新經典一口氣推出日本作家三浦紫苑的代表作「多田便利軒」系列:《真幌站前多田便利軒》、《真幌站前番外地》與《真幌站前狂騷曲》。這套書在日本出版至今,累積銷量突破150萬冊,不但改編成漫畫動畫以及電視劇,由永山瑛太與松田龍平聯合主演的電影,還榮獲當年《電影旬報》年度十佳的肯定。 三浦紫苑在台灣以《哪啊哪啊神去村》、《編舟記》等書深受讀者喜愛。尤其她能為林業到書道家等各種職人構思小說,塑造...
    【獨家導讀】與死亡為伍,與生命同行——走入歐文亞隆的《心靈時刻》
    「我們都知道自己終將一死,卻總是活得像不會死一樣。」這是歐文.亞隆在《凝視太陽》中寫下的句子。這本談論死亡焦慮的經典作品,自出版以來,陪伴無數讀者度過內心的低谷與黑夜。亞隆不談宗教、不講來生,他的文字沒有神祕的慰藉,卻以極大的慈悲與誠實,引導我們直視終將到來的終點,並且,學會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得更真實、更淋漓酣暢。 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全新增訂版) 作為當代存在心理治療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亞...
  • 媽媽的「好」和「好用」不一樣,「好用」套在母職是容易勒索人的──專訪《媽媽商店》作者潘家欣
    繪本中我們選擇了一個小孩子想像中的高價區域,不過,媽媽是一百萬?還是一千萬?還是一億?物化女性是大家都不想要的,但我想要反問讀者,如果非要說一個數字,對你來說媽媽到底值多少? 對你來說媽媽的存在是便宜的還是貴的?
    看一對兄妹如何萬里尋母,又如何找回媽媽?──專訪《媽媽商店》繪者林廉恩
    林廉恩以自寫自畫的《HOME》獲得2021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文學類首獎,是台灣的第一人,出道至今,作品橫掃國內外各大獎項,但得獎不是她終點,而是說故事的過程。她將鄉愁轉化為獨特、無國界的圖像語彙,在畫面的各處安放記憶中的日常景物,如電影般的分鏡轉換、流暢的翻頁效果都體現了紙本繪本獨有的魅力。林廉恩和文字作者潘家欣一樣,都是能夠同時處理視覺與文字的創作者,這次《媽媽商店》如何互相跨刀相挺,連袂演出一場高...